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闽东行》两集连看:《英名永存的村庄》(上、下)

2017-12-28 幸福福鼎

农家子弟,到英雄志士,他如何成长为具有才华与胆识的书生型革命家?


从组织“五抗运动”,到主政苏维埃政府,他的短暂一生如何光耀闽东大地?


从走进“马厝”,到仰望“立峰村”,他的英名如何铭刻成闽东百姓永存的记忆?

敬请收看《红色闽东行》系列

第七集《英名永存的村庄》(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25c6msge&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解说词节选【版权所有,严禁抄袭】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在千里赛江的上游,发源于柘荣的茜洋溪,蜿蜒曲折,流经福安柏柱洋,与赛江干流汇合,直奔东海。

民国初年,溪柄马厝村的灵山秀水养育了一个英俊少年马泽祥,父母见他聪慧机敏,便节衣缩食送他上了学。校长看到少年马泽祥胸怀大志,便借金朝海陵王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替他改名马立峰。

1930年5月至11月,中共福安县委组织了数次农民运动,都因缺少武装斗争经验而失败。1931年2月,中共福安县委改组,马立峰任县委书记,将县委机关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南区。4月,中共福州市委派出具有丰富农村斗争经验的邓子恢作为巡视员来到了福安,他与马立峰一道深入福安溪柄一带了解民情,决定以春荒断粮为导火线,发动农民开展抗麦债斗争。由马立峰作翻译,邓子恢在与农民们拉家常的过程中,讲述共产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替穷人办好事的事例,农民的斗争热情很快便被调动起来。马厝就有七八十人加入了秘密农会。

7月,邓子恢再度前来福安,正值青黄不接之时,邓子恢和马立峰抓住机会,发动溪柄乡的群众向地主、粮商开展声势浩大的“平粜(tiao)”赊粮斗争,鼓舞了溪柄一带农民的斗志。11月,马立峰主持召开会议,提出了“五抗”即“抗粮、抗捐、抗租、抗税、抗债”的斗争口号。

同期声:马立峰嗣子  马奶勤

“到了1932年(实为1933年)2月份的时候,马立峰参加党的会议,在泰逢。他(敌人)知道了(马立峰)在这里的消息,就把马立峰抓了,抓了送到省监狱,国民党省监狱,进行了严刑拷打。用香烙,放到背后面烙,背后整条香放在那边烧,严刑拷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什么刑罚都受了。”

如此刑讯,敌人却未能从马立峰身上捞到半点信息。敌人的一系列疯狂报复,没能打倒这位貌似文弱的书生,反倒把马立峰的意志磨炼得更加坚定。11月20日,“福建事变”发生,经党组织营救,马立峰于12月7日获释。

1934年1月1日,他和叶飞、詹如柏、曾志等率领闽东工农游击队第1、第5支队和红带会、赤卫队三四千人一举攻占闽东重镇赛岐,旋即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马立峰任筹备处主任。2月,闽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闽东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马立峰当选为主席。随后,他与赖金彪、范式人率领红十六连转战福安、宁德、霞浦等地,打击反动地主武装。随后,马立峰抽调一批骨干前往各地推广柏柱洋分田经验,掀起闽东土地革命高潮,全区五、六十万农民分得田地,这次分田斗争使广大劳苦大众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马立峰平时乐于同各种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他常常是脚穿草鞋,身穿粗布衫,在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同时将自己的革命理念润物无声地传达给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分田运动之后,柏柱洋有两户农民因为稻田水渠的事发生了口角,双方闹到马立峰那里讨公道。

同期声:闽东苏区纪念馆馆长  林惠全

“两个人就在马立峰主席面前大吵了起来。马立峰主席说:“以前你们有没有这么吵过呢”他们摇摇头说:“没有。”那就是说以前田是地主的田,地是地主的地。那么现在苏维埃政府把土地分给你们了,引起你们这个争吵,那就是我们苏维埃政府的错。听到马立峰主席这样说,两位农民就开始静下来。而后,马立峰主席就说,农民兄弟是一家,我们要团结。”

革命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1934年8月,马厝村惨遭国民党洗劫,700多人的村庄因此遭受涂炭。1935年1月,国民党调集10余万兵力“清剿”闽东苏区。红军主力被迫突围后,旧势力重新笼罩闽东北大地。马立峰不顾个人安危,将红三团转移到东区海拔千米以上、方圆二百余里的崇山峻岭之间,在艰险的环境下与敌人周旋。

然而,在这个非常时期,一位叫游阿乐的人偷偷叛变了革命。一天,他来到马立峰驻地借口“汇报”工作时,拔枪指向了马立峰。马立峰胞妹在回忆他的文章里写到:马立峰看出风头不对,急忙抽身,却“跑到门口跌倒,被叛徒游阿乐打一枪从左额打进右额出,叛徒游阿脓打断了他的双腿,然后放进地瓜篮抬到城里。”1935年2月8日,马立峰被叛徒惨烈地杀害于柘荣下坪凤落洋,年仅26岁。

马立峰倒下了,而在他的家族中,为革命献身的又何止他一人?据考证,马立峰家中有8位亲人参加了革命,其中3人牺牲。

晚风卷走了夏日的暑气。在夕阳余晖的映射下,立峰村显得格外宁静祥和。村前的茜洋溪水依旧欢快地奔流着,它走山绕岭,却从不改变自己的方向。


从一个糕饼店学徒,到担任闽东独立师首长,他如何令敌人闻风丧胆?


告别妻儿和战友,返回福建家乡,他为什么一夜之间突然杳无音信?


从驰骋南北疆场,到开辟敌后第二战场,是谁的英名永存白马河畔?

敬请收看《红色闽东行》系列

第八集《英名永存的村庄》(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25d2hw4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解说词节选【版权所有,严禁抄袭】

位于福安市区的闽东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边上矗立着一尊半身铜像,他是陵园安葬的285名烈士忠骸中的一位。

主持人出镜:

“这名来自福安的革命者名叫阮英平,他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从1931年参加革命,到1938年率领新四军三支队六团1300名战士奔赴抗日战场,直到1947年回到福建,开辟敌后第二战场。从扬名闽东大地到驰骋苏浙皖鲁抗日战场,阮英平的一生都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1956年,他的家乡顶头村为了纪念阮英平,将顶头下村更名为英平村。”

川流不息的白马河吸纳了闽东北天地之灵气,穿越绵绵群山,向东南奔流而去。江畔西侧殷实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一个背山面水的秀丽村庄——顶头村。

1913年,阮英平出生于顶头村一个贫苦农家,在舅舅的帮助下,他念了两年私塾,却因生计所迫放弃了学业,到本村名为“一团斋”的糕饼店做学徒。阮英平通过这间乡中小店的营生,渐渐从社会百态中,对世道的黑暗、是非曲直有了自己的看法。三年学徒期满后,阮英平离开了糕饼店,来到赛岐的一家茶行当茶工。在这里,他结识了有志之士,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2年3月,阮英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组织和参加一系列农民暴动,先后担任了中共安德边区委书记、安德县委书记,赢得了闽东群众的信任。1934年6月,阮英平被任命为闽东临时特委委员,从此步入了闽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

1935年初,闽东苏区陷落。阮英平率部在安德交界的外宅、大车、湄洋一带的深山密林中与敌周旋,坚持游击斗争。5月,阮英平率部几经周折,终于与叶飞、范式人率领的红军会合。同月,在寿宁含溪重建闽东特委,阮英平任组织部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阮英平与叶飞、范式人等一道带领群众和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闽东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最成功的地区之一。

1938年2月14日,叶飞与阮英平率领1300多名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离开了战斗多年的闽东。从此,闽东儿女走上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他同团长廖政国、政治处主任孙克骥等率领部队,投入了反“扫荡”战斗。

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中,阮英平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就此落下肺病。1943年9月,阮英平与时在旅部宣教科工作的周础结婚。婚后,经过妻子的悉心照料,阮英平的病竟奇迹般地慢慢好了起来。

1944年12月,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委的阮英平,跟随粟裕、叶飞南进,在天目山先后进行了3次战斗,巩固和扩大了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

1947年元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在新四军中任师政委的阮英平,奉命秘密潜回福建开辟第二战场。

1947年4月5日一大早,阮英平按照要求脱下军装,换上了便衣。临行前,他特意回到家人身边,抱起两个孩子,逗着他们说:“等革命胜利了,爸爸就来接你们团聚。”

周础与一双儿女不会想到,这在战乱年代十分寻常的一次临行告别竟成了永别。

打扮成商人模样的阮英平,在征得工作组同意后,借着这身服装在上海照了几张相。而这些照片,成为他此生最后的一段影像。

5月,阮英平回到福建,担任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兼军事部长。不久,他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闽东。阮英平回来的消息,迅速在游击队里传开了。

1947年9月,中共闽东地委成立,阮英平兼任书记。阮英平以桃花溪作为立足点,开展闽东敌后游击战争。先后攻打了虎贝、洋中、赤溪、霍童等国民党乡公所,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使宁德的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就在革命斗争取得节节胜利时,1948年2月3日,阮英平却突然没有了音信,时年35岁。

1949年8月,当叶飞率领大军解放福建后,立即下令公安部门,一定要把阮英平失踪的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1950年7月,经多方调查,宁德洋中大窝村的范起洪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部门立即对其进行了审讯,终于查清了范起洪等三个歹徒谋财害命的滔天罪行。

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  阮朝阳 少将

"阮英平身上是带着金条的,党的活动经费。那天情况呢是下雨,他(阮英平)是带着两个警员从闽东准备到福州向省委汇报工作,在宁德遭遇了扫荡,警卫员都打散了,他(阮英平)一个人跑到洋中一个人家。他认识这个人,这个人姓范。他以为到了我们堡垒户了,但是他(阮英平)脱衣服要烤干嘛,金条这都(被歹徒)发现了,(歹徒)就起了歹心了。以后第二天说把你们带着,(范起洪父子)带着(阮英平)去福州,走山路去。父子俩一前一后,后面那个拿棍子,一下子就(把阮英平)打死了,把(阮英平)身上的东西就搜走,搜走以后拖到路边一个土墙,一推土墙就压下去。最后虽然我们找到这两个人(歹徒),这两个人(歹徒)带着去那个地方,事故那。那时候已经是骨头了,主要有些扣子啊,还有好像有个派克笔,这个牙齿吧,就确认,就是阮英平 。"

这样一个在枪林弹雨中纵横驰骋的战士,闽东人民的优秀儿子,却在炮火硝烟的战场外,死于一伙财迷心窍歹徒的手下,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1983年,周础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丈夫的故乡。在那里,母子三人亲眼见到了阮英平的遗骨坛。

2006年,闽东革命烈士陵园新矗立了一尊铜像,这正是阮英平的雕塑。阮朝阳将军夫妇回到家乡凭吊,为铜像揭幕;2008年12月,记录阮英平生平的书籍——《阮英平传》出版。

阮氏宗祠前方的“英平楼”是1985年为纪念阮英平烈士而建,2012年该楼被列为“福建革命老区遗址”。如今的英平村目之所及全是鳞次栉比的农家新房,村里各项设施完备成型。近年还新建了村委楼、廊亭等可供村民办公、休憩的场所。烈士的后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织就了红土地 上新的画卷。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不远处的龙眼树,绿意绵延。老街的屋檐与素木相衬,安静地铺陈着悠远的芬芳古韵,见证了那一段如歌如诉的烽火岁月。

“幸福福鼎”编辑部

来源:宁德电视台

幸福福鼎编辑部现已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1653732343@qq.com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幸福福鼎】微信公众号、APP、微博及福鼎广播电视台、福鼎周刊、福鼎新闻网!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