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姥之声·他虽然不是导游,却解说了30年太姥山

2018-02-12 幸福福鼎

第73期

《名家说太姥 第五期》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福鼎人民广播电台太姥之声。我是叶潇潇。说起导游,他是我们在旅行中最爱跟着的人,在旅途中,我们一边欣赏途中美景,一边倾听他们给我们诉说景点背后的风土名情。让我们的旅途更加丰富多彩。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要和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导游。他虽然没有导游证,却带领无数游客穿梭太姥,用一段段精彩的解说词让游客深入了解这一山海大观。他叫刘桂成。


刘桂成

刘桂成,1961年出生,就职于太姥山管理委员会。参加工作以来不仅认真完成景区的管理任务,还兼当太姥山导游,向来宾游客介绍太姥山的故事,获得众多的好评和认可,2007年曾代表福建省获得全国“纪念风景名胜区成立25周年”金奖。

我是82年2月到太姥山工作,(记者:你原来是做什么的)原来是做景区管理的,8月份开始做导游工作。原来我在福州的省旅游干校学习关于旅游行业管理。我在福州听闻没有一个人会讲太姥山的故事。当时我看到导游要提高太姥山的知名度(记者:当时太姥山有没有导游)没有,没有一个导游。(记者:那你是不是太姥山的第一个导游,并且是兼职的)对。因为我打破了没有的东西,填补了空白。



好的导游犹如一个窗口,让游客能够发现景物之美。而刘桂成就是上打开太姥山这一窗口的一位。早年的太姥山在旁人眼里只是一些怪石的堆砌,并不知道他背后隐藏的故事。为了让游客能够更深入的发现太姥山的魅力。刘桂成费尽了心思。


(记者:你一开始怎么去当导游的)应该说去问一些老年人,去查阅一些资料。比如说“天下第一山”等磨崖石刻。这些都要我们去挖掘。(记者:其实当导游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背后要做很多功课)对啊,导游石民间“杂”家。应该说“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屁事”,很多东西融在一起,很有趣的。做一个导游是容易的,做个好导游是更不容易的。



找好资料,做足准备。为了能够在解说中更加贴近游客。刘桂成巧妙地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太姥山景结合。在他的解说词中不仅有太姥山的自然风貌,还融合了许多地理、历史、民间传说等,描述风景时他的用语栩栩如生,风趣幽默;解释现象时他便正经严肃,让游客如数家珍,沉醉其中。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带领所有人游历太姥的。在多方的牵头和配合下,刘桂成还兼职担任太姥山的导游培训导师。


(我当时)镇的领导应付过去,县里的领导又来了。我要接下去,没人可讲了,然后接下去跑两趟。下午饭碗还没端起来,等下宁德又有领导来了。他们指定,没有人。下午三四点又有人来了,辅助那边又来人了,无论刮风下雨。所以太姥健身操练出来了。当时没有导游,有的人跑太姥山去找寺庙的老师傅,不会讲普通话,但会讲景点。(记者:那最早的导游课是不是你去上)对,山上是我上(的课)。因为他们当时争取国导证,上岗之前要到我这里(培训)。我很关键,但是贯穿他们做导游,要从爱山开始,要从敬业、事业心、责任心开始。


三十多年在太姥山上的来来回回,让如今50多岁的刘桂成依旧身体健硕,步履轻盈。采访中,刘桂成说这三十多年他几乎每天都要上下太姥一两回。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刘桂成一年上山三百回,每回10公里,那么这三十多年刘桂成在山上的行径就超过900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多。这一惊人数字,想必能够超越的也没有多少人了。刘桂成爱太姥,爱太姥的一山一石。他说。


太姥山一块石头很平常的,如果你把他拿掉、敲掉、做路,就不成一个整体的完美性。对它的保护我也是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不管管委会要做什么,路边的一棵树都不要帮我砍掉,这些都是有连带在一起的。


一座山,走了三十年;一座山,说了三十年。在太姥山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条道路,都留有刘桂成的脚印和他解说的回响。山上的人给刘桂成取了个外号,叫他“刘大人”,刘桂成一上山,就说是“刘大人”来巡山。三十多年,这个太姥山上的“大人”用脚来连结太姥,用语言来连结游客,让太姥的美景走入更多游客的心中。

主持人:叶潇潇↑

听众朋友,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感谢您的收听和分享,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福鼎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制作:金杰

节目主编:叶潇潇

监制:卓文军

总监制:林劲松


往期看点


太姥之声•从黑白到彩色,他拍了32年的太姥山

太姥之声•名家说太姥——马树霞的“甲子一轮画太姥”

太姥之声•名家说太姥——太姥山的洞幽和雾幻

太姥之声•名家说太姥——险峰和奇石

太姥之声献诗十九大——和谐社会新风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