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姥之声·太姥山镇上“半街王”的世代家训故事

2018-03-26 幸福福鼎



第78期

《名家说太姥 第十期》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太姥之声》节目。在我们福鼎太姥山镇的古城南路上,有座三进两廊庑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这就是王氏宗祠。三百多年来王氏族人在太姥山镇上拓荒筑室,艰苦创业,被称作莲屿望族,而伴随着王氏世代辉煌历史的是其诗书立业、忠厚传家的祖训。
王氏祠堂↑

“孝父母、和兄弟、顺夫妇、序长幼、睦宗族、择友朋、守国法、训子孙、明利义、戒争讼、勤职业、慎官箴。”


这是刻在王氏宗祠大门牌坊上的王氏祖训十二则。编纂这十二则祖训的是王氏第四代孙王子仁。王子仁为人正直,善于经营,重视教育 。这十二则家训体现了他恪守做人做事的核心理念和对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数百年来,王氏子孙遵循家训,开创历史,曾有“公孙六举人,兄弟五拔贡”的历史佳话。


王氏祠堂↑

王子仁之后,王氏后代从家从政者颇多。其子王孙恭,十八岁就中秀才,辗转多地从政,教学都坚持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善待学生、诚信育人的育人方针,其学生也颇有成就,如台湾府教授郑兼才、闽侯谢金銮和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等。


不仅如此,王孙恭还十分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携领其子及地方乡贤创办莲川、见山楼书院、龙门硖书院,一时期举人、贡生迭出。


在教书育人之余,王孙恭也将“忠厚”化为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当时福州城西有西隐寺,停棺累累,王孙恭不忍棺曝于外,便捐银六百两,买地埋葬计八十余具,并立碑亡者姓名、住址,另外他还置义田以赡养孤寡者,福州知府知其为人和才干,任命其为修学官及书院。在任上,王孙恭还积极协助知府疏浚河沟,修缮城垣,料理军需诸公务,尽心尽力,不辞劳苦。太姥山镇地处海滨,常遭贼寇洗劫,以致城堡毁坏严重,王孙恭多次致书参将施如宪,守备苏明登,并召集秦屿乡坤捐资修筑,保卫城池。嘉庆六年,王孙恭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官事上,其事迹载入《福建通志·良吏传》。

王氏家谱序↑

王孙恭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聪敏好学,克勤克俭。乾隆五十一年中举,五十三年到京参加会试,民间传说他曾得到相国刘墉赏识,受聘为相府馆师,由于博学多才,声名远扬,乾隆皇帝的三皇子亦拜其为师。在我们太姥之声之前的广播剧《金丝勾和白玉板》中,就介绍过王昌龄为人忠厚克勤克俭的处事之风。


王锡龄↑

诗书传家、忠厚立业的祖训,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王家人。琅琅的读书声,伴随着悠悠的潮声,不绝于耳。王氏宗祠坐落在街道的中段,被当地人称为“半街王”。


在王氏的十二则家训中既有仁智礼义信,也有勤孝谦和思,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这些优秀传统都值得我们去不断去挖掘、去学习。


主持人:叶潇潇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听众朋友,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感谢您的收听和分享,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福鼎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制作:金杰

节目主编:叶潇潇

监制:卓文军

总监制:林劲松


往期看点


☞太姥之声·斗门有个“贤才辈出”的大家族

☞太姥之声·你知道《太姥民间传说》是怎么来的吗

太姥之声·他是太姥山上的搬运工

☞太姥之声·他虽然不是导游,却解说了30年太姥山

太姥之声•从黑白到彩色,他拍了32年的太姥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