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6

第84期

《名家说太姥 第十六期》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太姥之声》节目。

“1935年5月,新四军又以第六团东进,改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第二路),活跃在无锡、苏州一带。6月24日,‘江抗’第二路夜袭苏州西北的浒墅关车站,烧毁车站,炸毁铁轨,全班歼日军55人、伪军一个中队,迫使京沪铁路运输中断三天。7月23日,‘江抗’一部挺进上海近郊,夜袭虹桥机场,震动整个上海市。”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记录着抗日战争中关于“夜袭上海虹桥机场”的资料。而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人物就与这个历史事件有关。他就是叶克守。

叶克守

叶克守(1912-1990年),福鼎店头镇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解放军第10兵团29军87师参谋长、福建省军区晋江军分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不仅如此,他还是夜袭上海虹桥机场勇士之一,更是“沙家浜”36位伤病员之一。

 

驰骋沙场,英勇杀敌,战场上的叶克守有着无数的光辉业绩。离开战场,回归生活,尽管功高望重,但仍未忘记艰苦朴素,为人民奉献一生。长期跟叶克守一家一起生活的警卫员雷继红曾回忆说叶克守的生活十分简朴,一身军装穿了几十年,家里的衣服也缝缝补补,直到不能穿了为止。

 

出生贫农,少年时失去父母,从小就以帮人种田、放牛、打短工、当挑夫为生,叶克守因此从小就明白生活的不易。解放后,尽管生活水平改善,但叶克守十分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家人,他都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艰苦朴素,正直无私,甚至有时候连家人都不理解。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家人都没有因为他而得到更多的照顾。


沙家浜纪念碑

1973年,叶克守的儿子叶锡闽参军体检时查出肝有点肥大,复查时显示正常,这对时任宁德军分区司令员的叶克守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但他没有帮儿子说话,最终叶锡闽落选了。后来叶锡闽参加“上山下乡”,到偏远山区柘荣县富溪公社工作。在柘荣一待就好多年,后来随知青返城大潮回到宁德,如今,叶锡闽是宁德市中医院一名普通的按摩技师。

叶克守长子

儿子如此,女儿也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叶克守唯一的女儿叶安丽,父母也没有特别呵护,她15岁就被招工到福建明溪县一个山沟沟里的军工厂当工人,身在偏远山区,叶安丽一直想调回去。可尽管有向父亲“求助”,但叶克守给予她的回答仅有‘权力姓公,不能私用’几个字。

生活中艰苦朴素,工作上也丝毫没有铺张浪费。凡事亲力亲为。没有任何职位上的架子。

1952年,叶克守从泉州调到福安,当时福安军分区刚成立,他身体力行,带着干部战士参加基础建设,在忙军事训练的同时开垦荒地,种植果树、蔬菜。他和家人住在军分区的山上,他还带着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每天开荒,住房周围都种上了菜。

 

叶克守故居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是厦门大学王日根教授对叶克守的描述。为人朴实,心系家乡父老,每逢老家人来看他,不论多忙,他都要亲自接待,问寒问暖,有问题自己解决,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乡亲有带土特产来的,他都要算钱给他们。遇到老乡生活困难,他还从自己的工资中给他们一点资助,实际上他家里有7个儿女,也不宽裕。


叶克守纪念堂落成

时间流逝,时至今日不仅闽东人民永远铭记叶克守的贡献,至今苏北还流传他的感人事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尽管叶克守司令今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一生所弘扬的艰苦朴素,一心为公的精神,却永远地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清白做人、踏实做事的精神,都是叶克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主持人:叶潇潇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听众朋友,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感谢您的收听和分享,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福鼎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制作:金杰

节目主编:叶潇潇

监制:卓文军

总监制:林劲松


往期看点


太姥之声·福鼎苏山村里的仁善之家

太姥之声·福鼎金钗溪村里的“赤胆忠心”世家

太姥之声·福鼎棠园村里的百年茶叶“儒商”

太姥之声·你知道西昆住着孔子的后人吗?

太姥之声·白琳翁江出了一个世代“乐善”之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