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坛资讯】奇迹,人天共鉴 ——改革开放和脱贫路上的独龙族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如果你想对我国这四十年来的变化有一个更加鲜活的体验,那大坛推荐你来看看此时正在展出的“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就可以让你深入、系统地了解到中华各民族在过去4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啦!


展览现场


展览共分为8组,今天大坛着重带大家赏析其中的一组——“奇迹,人天共鉴——改革开放和脱贫路上独龙族住房的变化”,这就跟着大坛走进独龙江,了解独龙族。


展览现场


独龙族,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因居住在独龙江流域而得名,目前有6000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独龙族纪录片

在当年的纪录片中,独龙族全族只有两千五百余人,在边地,路途不通,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这个离群索居的部落文明,如活化石一般,生活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中。它深度贫困,教育落后,不识字的人还在结绳记事;它极度闭塞,每逢冬季,大雪封山,进出两绝。


山腰间的住房要抗风,只能盖得更小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直接从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独龙族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全社会之力精准扶贫的政策下,独龙族迎来历史跨越的关键节点,翻开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之页。


在这期间,摄影师杨学飞曾五进独龙江,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下独龙族翻天覆地巨变的点点滴滴。


杨学飞从1976年底开始学习摄影至今,长期在一线拍片,镜头对准产业工人和贫困农民;长期在基层从事摄影的组织和管理。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常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报刊,多幅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接下来,就与大坛一起走进杨学飞的独龙族记忆——“奇迹,人天共鉴——改革开放和脱贫路上独龙族住房的变化”。


木垒房记忆

图/文 杨学飞 


离地30多公分,4根柱子的上端锯槽卡住横料,用圆木垒建或者用木板围墙,用木板盖顶。


独龙族住房曾经有过巢居、穴居、树居的经历。清道光年间有“俅人居大雪山外,房屋系随结竹木,栖息树上”的记载,被称为“建在大树上的房子”(独龙语称“新阿当”)。较长时间里,独龙族过着屋不挡雨,衣不遮体,刀耕火种,刻木结绳记事的生活。


独龙族人过去住的木垒房和上下的独木梯


半山腰的吊脚楼离地1米多高,上层用竹篱笆围挡


门口的石碓窝和两根木碓棒,吃粮要靠手来舂


由于雨天连绵,很多木垒房外都泥泞难行


随着社会发展,独龙族在沿江平地处或在稍开阔的坡地上建起了简单的住房,个别房屋仅靠一条山路垂直上下,独门独户建盖于山顶。


这些住房结构简单,把木桩削剪打入土坎中,在木桩上铺上木板,离地30公分到1米多不等,四周用圆木纵横交叉垒起;也有用四根木头柱子支撑,周围用木板围起;建盖不用钉子,不用铁丝,用圆木两头锯成凹凸形或者圆弧状,纵横上下自然拉力和受力;门框仅够一人进出,房顶铺木板;端头摆置一把独木梯,供人上下使用。


住房很少开设窗户,即使有也很小,勉强够一个人探出头来


据说,以前常有独龙江以外的土司来寨子里抢走姑娘,为防止从窗子入室抢人,建盖房子时故意将窗口留得很小。


福利房印象


在自家的新房前喜笑颜开的纹面女


改革开放和脱贫政策,惠及了我国最闭塞偏僻的地区——独龙江地区就是其中一个。


从2010年起,党和政府举全社会之力帮扶独龙江地区。通过精准扶贫,多方联动,上下合力后,制定了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政策;启动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累计向独龙江地区投入建设资金13.04亿元,其中建成26个安置点1068户安居房;统一标准,统一式样。


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独龙族的住房改变了

其中所处地段最好、建得最好的是学校


从木垒房到宽敞明亮的新房,一步之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代人


在通电、通水、通路、通话的同时,政府还出资为独龙族人建设了福利房。


中央财政支付,统一建盖了与新房配置的厨房


以前的木垒房、篾笆房,被整齐排列的新房取代;新房设有客厅、主、次卧室,光照、通风好;配有专用厨房;电视机,自来水、电灶、电饭煲、卫生设施等齐全。


新厨房里奶茶飘香


在政府主导下,独龙族整体从山高处往平地搬迁,从独居处往集中地搬迁,从远的住处往离乡政府所在地近的地方搬迁;先建后搬,边建边搬。


独龙江畔,这样的新房群落出现在许多山顶上


到目前为止,99%的独龙族人已经住进了新房。



新生产·新生活


独龙族人开始走向全新的生活


独龙江地区过去每年封山半年的历史,现在随着隧道的开通已经结束。在这个地方,城市中有的,独龙江都没有;独龙江有的,城市里没有。


垦荒翻地,把过去荒弃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经济作物。


祖孙俩老的在缝缝补补,小的在搓包谷


独龙族人开始放下猎枪和弓弩,拿起锄头和牧鞭;种植重楼等名贵中药和草果等香料,蓄养牛、羊、猪、鸡等,架蜂箱,收蜂蜜,织龙毯,开面包车,接游客……独龙江忙起来了。


1头独龙牛值8000多元,市场上还难以买到


从原始氏族部落和原始渔猎采集生产方式走来的独龙族,现在正在跟兄弟民族一道,向小康生活美好目标迈进。


来独龙江的人越来越多,年青人搞起了客运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在客厅里看电视


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独龙族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奇迹——堪称一项“人天共鉴”的伟大奇迹。


独龙江畔,一个人口较少民族正在脱贫,大步走在致富路上


正如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所说:“摄影无法改变世界,但能够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不断变化之时。”对于变迁而言,影像定格无疑是最好的记录工具。而充满个性化印迹的影像作品,则是历史宏大叙事中闪烁着灵动色彩的记忆微光,它们共同组合并呈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史诗性历程……


还在等什么?

快来和大坛一起走进展览,

体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变革吧!



 大坛展讯 


《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


展览时间

2018.11.20—2019.1.5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南广场地下二层 当代艺术展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携带身份证件安检后进场




=THE END=




“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拉开大幕!

不和孩子听一场音乐会,怎么算过新年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