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解读】王岩松独家解读千年壁画背后的故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未来艺术实验室 ,作者未来艺术实验室


有一个展,在过去的二十多天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群众前来观看⋯⋯


有一个展,在过去的十几条推送中引起了数以千计的关注和转发⋯⋯


那一个展,就是刚刚落下帷幕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巡回展览》。




相信有很多观众仍然意犹未尽,想要再次领略这些珍宝的风采。


此次有幸邀请到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壁画学会理事、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王岩松先生接受采访。今日,大坛带您聆听壁画背后的声音,解读背后的故事。



王岩松先生在中华世纪坛展览现场



1

展览中印象最深的三组作品


请为我们的观众推荐三组您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我们同时想知道关于这三组作品的,在展签之外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三幅,分别是:《朝元图》、敦煌320窟壁画、唐武惠妃墓壁画


“第一件肯定还是要说那两幅大型壁画,就是现藏于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朝元图》


选择《朝元图》作为我们这次绘画的两幅大的作品,实际上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事情,这件作品已经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之前,我们是想做一些山西的大型壁画,因为山西的壁画流失到了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地方。这些壁画在我们展览的介绍里面也写的很清楚,有八幅到九幅那样的大型绘画。为了展览更加方便,展览陈列上更为可行,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尺寸比较适中的壁画。”


朝元图(东壁) 3.10×10.22m 泥地 2018

原址:山西晋南地区某道观

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 白翔 管莉 陶文瑞 郭京泰 王闪 高路萱 吕陶思源


朝元图(西壁) 3.17×10.61m 泥地 2018

原址:山西晋南地区某道观

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 白翔 管莉 陶文瑞 郭京泰 王闪 高路萱 吕陶思源


“这两幅尺寸高度三米多高、长度十米多长的壁画,一般的展厅还是可以展览的。如果我们选择那幅在洪洞广胜寺流失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壁画药师佛经变图的话,接近于八米高,一般的展厅都没有办法展览。所以我们先选择了这个比较适中的尺度来进行临摹和复制。临摹和复制首先肯定是需要画的好的,这个作品因为它是跟山西的永乐宫元代的壁画,有个三清殿的画风非常接近,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些相互的影响。


《朝元图》本身应该是在元代山西晋南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绘画题材。而且在山西晋南元代的壁画,它是属于一个晋南壁画群。这个壁画群的影响,包括它的艺术成就以及前后的关系,以及这个地方的特色和时代的特色,画家和匠师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所以说它是艺术成就比较独特的一件作品。”


菩萨头像(残片) 46×60cm 纸本 2018

原址:敦煌莫高窟第320窟

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作者:周娜 王岩松


“刚才第一件作品是在泥地上作的绘画,第二件作品我要讲一下敦煌莫高窟320窟的壁画。这件作品是另外一种形式,是在纸本上作的绘画。因为纸本的表现方法和泥地上的材质不一样,所以它表现的效果也不同。画在什么材质上,实际上不是最主要的,还是你如何去表现,最后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这个比较重要。所以我觉得那两幅作品也是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而且这个绘画,它是属于石窟壁画,刚才山西的《朝元图》是属于寺观壁画,是不同的类型。所以第三件作品,也就是我想讲到的另外一个类型,就是墓葬壁画。因为在这个展览里面也是仅此一处,也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现藏的唐代武惠妃墓的墓葬壁画。它的画法跟寺观壁画和石窟壁画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三种类型的壁画就都有所呈现。”


高髻侍女图 119.3×59.6cm 泥地 2017

原址:西安唐武惠妃墓壁画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作者:花文 白翔 吕长娟



2

幕后团队的创作过程

工艺技法、师承合作


我们对整个项目背后的故事十分有兴趣,因为无论是修复还是研究、亦或是复制与展出,推动项目发展的是隐藏在幕后的人们。在创作壁画复制品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关注到团队创作过程中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为主,您对这种师承关系有什么感受?


区别于其他的美术院校和研究机构,我们更加独特的地方就是在工艺和材料上。


“为什么这些壁画可以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可以说,因为他们看见我们做的这个作品和原作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大家可能在观看的时候会有一种错觉,也不知道看的是我们的临摹、复制,还是看的是原作。


经常他们给我反应这样一种感受,他们以为是看真的壁画一样。


所以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寸’就成为我们做临摹复制的一个最基本坚守的一点。然后呢,我们是使用现状临摹。因为现状临摹虽然是一个现象、表象,但是它的实质完全可以把壁画背后的一些故事,把背后的一段历史反映出来。我们坚持现状,是因为我们想把流失海外的这段历史,以及壁画之前在中国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都比较客观地再现出来。”


“在对古代书画的临摹上,一般有两种方式:现状临摹,即原封不动地摹制原作现在的残缺、污损、蛀腐、剥落、变色等状态;复原临摹,即试图恢复原作刚完成时的本来面貌。”

——《中国大百科全书》刘晓路



壁画复制过程


“同时,为了展览、搬运和陈列的需要,我们采用了航空蜂窝板。这是在文物科技保护领域里面,国外和国内用的比较多、而且比较成熟的一种修复材料。在绘画领域里面,我们是比较早地关注和应用到壁画临摹和复制上来的。这种材料更加轻便,便于陈列和展示,画面也比较平整、不易变形。


合作的方式效率比较高,但同时也会给绘画带来很多困扰。可是又没有办法做到单独一个人去画这么大的画面,如果一个人的话,可能要画十年、二十年,这样的话也不太现实。实际上古人画壁画有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非常有效率的一种方法,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所以我们采用合作的方式,在画的过程中,实际上到最后,每一个细节、每一寸小画面,都是经过了我的手去调整的。


绘画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因为你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而每一个细节,画出来以后又不能过于琐碎,那么这个统一画面注意时代特色,还有笔画气息的工作,就异常重要,需要团队的每个人都要注意。有的时候,合作也有合作的瓶颈,学生可能不一定理解老师的意图,就需要我来做统筹、把关。


最后能达到让大家比较满意的效果,而且我们自己相对比较满意的效果——当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比较苛刻,我们还会知道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但是基本上还算满意。在绘画的过程中,因为是合作,有学生参与,学生他们可能会每一个人去专攻某一项。这样,在壁画的绘画过程中,他会把每一个人最大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所以说有的时候,合作比一个人画,可能效果还会好一点。”



3

流失海外的国宝

临摹复制、保护传承


本次展览很大一部分选择的是流失海外国宝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场展签上标明了这些文物流失的历史与现存的博物馆。您认为对于流失到海外的壁画,国外博物馆对于这些壁画的修复、保护和研究做得怎么样?对于国内壁画的保护现状,您有什么看法?

流失海外这个事情,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是一场灾难。


当我们不能非常方便地去欣赏原作的时候,用临摹复制的方法,来让它“回归”中国,被大家了解,这也是选择之一。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有,比如日本的法隆寺,它的壁画和我们国内在唐代那个年代差不多。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的时候,他们也对这幅壁画进行了临摹和复制。可是,临摹复制的过程中,金堂大殿里面的壁画遭到了火灾,壁画的原作就被烧得像黑炭一样。假设没有临摹复制,这个壁画就永远地消失了。


也庆幸有了当时的临摹和复制,使壁画的信息得以保存下来。当然还有其他的手段也可以把信息保存下来,比如说摄影、扫描、印刷。但是,壁画毕竟是技术和工具的一个产物。在这种物质形态的呈现上面,在这种可触可摸、让我们感觉到物体那种实实在在的,壁画的那种形态方面,它是做不到人工临摹这样的一个高度的。


我们所做的壁画的复制和临摹是在做一个美术副本,就是说当壁画原作不复存在、或者不便于欣赏的时候,这个临摹复制的壁画可以代替原作,成为一个替代品。当然任何临摹和复制,他永远不可能替代原作的价值。可是当我们真的遇到一些天灾人祸、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有的时候壁画原作损毁,那它就能呈现出这样的一种作用。”



王岩松仔细打磨壁画上的细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壁画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任何物质的东西,最后的结局肯定是消亡。对吧?就和人一样,从出生就奔向死亡,壁画也一样。


但是我们尽可能地去延续它的生命,办法就是保护壁画本体。也就是说壁画原作本身需要保护,但是那个是文物科技保护者他们做的事情。我们美术工作者做什么事情,就是要通过你的技艺,你对古人的这种艺术成就和艺术技巧的学习、了解,然后通过你来去把它延续下去。


美术工作者做的这个事情,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如果按美术院校里面的思路来说,它也是从古代的艺术品里吸收一些有用的营养,服务于他的创作。但是我要做的事情是,我尽可能地以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角度,而把自己的所谓创作欲望和自己的个性尽可能地去隐藏起来,而把古人的特点展现出来。


我们临摹和复制壁画,用这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把壁画的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同时,我们用人工的记忆,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把这门技艺给学生传承下来了。学生掌握这门技艺以后,又可以辐射到他的学生。这样薪火相传的一种工作方式,使得我们的壁画这门记忆能够延续下去,同时壁画也用从一种形式得到了保护。


通过临摹复制这个壁画,通过它的传播、交流、展览,也引起大家对传统壁画的了解、认识和热爱。大家有了对于它的这种感情,也会对本身所流传下来的古代壁画更加地珍视。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效益非常巨大的一个活动,也是我们利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于传播、交流、推广的支持,使得这件事情由我们的小团队变成了一个国家行为。”



4

巡展北京站反响热烈

观众、讲解员、专家的认可


巡展北京站中华世纪坛的观众反应非常热烈,壁画艺术爱好者、自愿讲解者络绎不绝,对于此次展览,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许多普通观众对壁画临摹复制工程的伟大意义还没有很深的认知,您认为该如何在群众中普及这个概念?

这次在中华世纪坛的巡展,引起大家高度的兴趣,确实也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


中华世纪坛展览现场(组图)


“这么多古代壁画的精品,也确实需要让大家有所了解。我感觉一个是首都的文化氛围不一样,观众本身素质高。还有就是这种讲解制度,可能别的地方也有,但是没有这样成规模。2月26号开展以后,像刘晓波、还有李爽老先生,都来讲解展览,他们对展览内容先做了一些系统的梳理和准备,非常用心。


据我所知,好多观众是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愿意来看这个展览。有好多人是每天来的,他们自己跟我讲,一个礼拜了,每天都要过来看。


开幕式和研讨会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很多专家,包括中国美协、中央美院、艺术研究院、北大和清华的美术馆专家,还有美术杂志、壁画艺委会、或者大学里面的专门研究传统艺术、传统美术的教授。业内人士看完以后,对我们展示的大幅壁画的评价很高。而且‘原工艺、原材料、原尺寸’,我们提出来的这几个‘原’能把壁画本身的这种特点彰显出来。


还有就是世纪坛的这个平台我觉得非常好。实际上这个平台我也注意了一下,虽然普通的老百姓可能是无目的地进来,但是他进来以后,一旦发现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展览以后,也会迅速传播开来,我在现场听见他们发自内心地在那边议论‘这个展览好’。


有人问我,你做壁画这么多年怎么坚持下来的?经过多少磨难吃过什么苦,我说没有。做事情,如果你不想做才要坚持,反正我高兴做这个事情,只要这么做下去就行了。从这里面我们看不到功利,不像有的人做事一看就是应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计成本、不计时间在做这个事情。没有太多经济上的考虑,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的社会效益更大一些。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们就更有一种想把它做得更好的想法。”



5

谈“彩绘地中海”大希腊时期壁画

多元文化交流碰撞


中华世纪坛即将展出2000年前大希腊时代地中海古城的彩绘墓葬壁画。您对该地区这一时期的壁画有什么见解?请谈谈中国古代壁画与西方古代壁画的比较?

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很自然的线索。


“从壁画的材质上来说,希腊当时的应该是湿壁画。湿壁画是画在石灰上的,趁石灰还没有干,用矿物颜料画上去,然后它的颜料会吸附到里面去。它的壁画保存时间很长,但是鲜艳如新的很多。”


战士 148x90x12 cm 石灰岩壁画 约公元前 330 年

安德廖诺 114 号墓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决斗和哭泣者 95x227x13 cm 石灰岩壁画 约公元前 340 年

安德廖诺 58 号墓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


“中国壁画是干壁画,基本上没有湿壁画。干壁画就是在古建筑或者石窟上面作泥层,分好几层。宋代的《营造法式》上有很明确的记载,《营造法式》是总结了前代的做法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能看到我们中国做壁画的一个基本手法。第一层是粗泥层,然后是细泥层再加上后面的地仗层。中国壁画的画法是整体的,比如画稿子,他可能会全盘地去把这个大的构思和构图,宏观地先把控出来,然后勾线填颜色,有师徒合作这样的一个做法。


题材上其实差不多,早期也是一种宗教内容,还有对一些社会生活、世俗生活的反映。”


《本生故事》(残片)  尺寸:28.0x33.0cm 泥地 2015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

现藏: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作者:王岩松 白翔 方建非


“我们展出的壁画,实际上如果按时代排列的话,新疆的部分比较早,在三、四世纪。而且新疆的石窟壁画是受印度的影响,然后印度又是受希腊艺术文化的影响。


从佛教文化来说当然是受印度的影响。但印度壁画它是受希腊的影响,有很多是特别接近的,包括立体感的那种排线手法,实际上不是来自中原的风格。从希腊、印度到我们的新疆,从丝绸之路那条线路过来,是一条很自然的线索。到了中原以后,中原反过来去影响新疆这一带,文化上有这样的一个相互的交流。”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对壁画又多了几分了解呢?是不是对壁画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了呢?


还好大坛早有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四月三十日,《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邀您一起继续探索异域壁画的魅力。





更多精彩,请点击👇

【大坛资讯】一站式看懂大坛为您呈现的意大利艺术展!

【大坛资讯】穿越千年,探索世界文明“新足迹”

【大坛资讯】大坛时光机——带你穿越时光感受文化的碰撞



本文部分图文由受访者提供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转载自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未来艺术实验室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丨未来艺术实验室

相关投稿、转载事宜欢迎联系

joyw.lab@gehua.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