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坛资讯】“数字敦煌”首进京,带你千里之外看敦煌!
敦煌,
一个记载了千年传承的地方。
那里有从魏晋时期开始,
洞窟里的佛像和壁画。
那里有经过一代代的修筑与维护,
才得以成为今天名誉天下的莫高窟。
一个多少人为之向往神秘奇异的领域。
今天,敦煌又以崭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大盛敦煌艺术大展
传敦煌艺术之美,承古今文化之忆。12月15日,“大盛敦煌艺术大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啦。
本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携手凤凰卫视共同策划,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通过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的深入融合,将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搬到京城,为大众提供一场可沉浸体验的敦煌文化艺术盛宴。
先来送上一个展览现场视频福利,小小地感受一番
“大盛敦煌艺术大展”通过原大复制洞窟、高保真壁画精品、三维彩塑、VR/全息展示、多媒体展演、研学体验等内容板块,动静结合、虚实相宜,是一场敦煌石窟数字化最新成果的全方位呈现。
敦煌石窟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为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和社会共享,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数字敦煌”的探索实践,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技术等多元数字技术,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敦煌数字文化资源宝库,地处大漠深处的敦煌石窟艺术得以跨越地域、走出石窟,与社会共享。
观展现场
什么?你也想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展?
好,大坛就满足还没有来到现场的你~
带大家一同走进这场
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盛宴!
part1
经典洞窟
本次展览中的展品主要分为五大板块——经典洞窟、经典壁画、经典彩塑、复刻乐器、复原服饰。我们将挑出部分展品分块讲解~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经典洞窟之一的榆林窟第25窟。
榆林窟第25窟位于东崖上层北侧,约为吐蕃占领瓜州(公元776年)以后建造。此窟为前后室,前室之前有进深较长的前甬道,前室平面横长方形,一面斜坡顶,经过较短的后甬道进入主室。主室为平面方形的覆斗顶窟,中央设方形佛坛,坛上仅存主尊彩塑像一身,为结跏趺坐像,但经清代重修,其余彩塑已毁。壁画的主要内容有:前室门上残存有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门南和门北分别绘南方天王和北方天王。主室窟顶壁画大部分脱落,残留有千佛;正壁绘密宗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北壁绘弥勒经变;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前壁门两侧分别绘文殊变、普贤变。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鼎鼎有名的莫高窟景象,走进其中最早有纪年的洞窟——第285窟。
莫高窟第285窟局部(复制窟)
第285窟创建于西魏时期,是莫高窟中最早有纪年的洞窟。窟内北壁供养人旁边有“大代大魏大统四年......造”和“大代大魏大統五年......造”的墨书题记,西魏大统四年至五年,即公元538年至539年。此窟平面呈方形,覆斗形顶,窟顶下部绕窟周画有三十五身禅僧像。西壁中央正龛(龛:kan,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内塑一坐佛,两侧小龛内各塑一身禅僧像。南、北两壁各开四个禅窟,从禅窟、塑像及壁画来看,这是一个以禅修内容为主的洞窟。
此窟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佛教内容,又有中国传统的神、道教内容,还有印度婆罗门教诸神。在同一个洞窟中,既有印度的日月神,也有中国的日月神伏羲、女娲既有印度的大力士药叉,又有中国的大力士乌获,既有印度佛教的飞天,又有中国传说中的羽人,还有中西方不同风格的风神。外国的神灵,以佛教为媒介,经过中亚、西域传到敦煌。中国的神灵有的已扎根敦煌,有的从南朝经中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敦煌,中国与西域(包括印度)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在这里交汇,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交汇点。
part2
经典壁画
不少人对于敦煌的印象,莫过于那幅莫高窟中穿越千年的壁画,它历经了各种劫难,仍旧神采依旧,极富有神奇色彩。此次展览中这幅壁画也会展现呢!下面就跟随大坛一起来亲眼目睹精美绝伦的壁画。
莫高窟第61窟(复制窟)《五台山图》(局部),大佛光寺
该图图长13.45米,高3.42米,绘制于莫高窟现存最大的洞窟一一第61窟西壁。据考古专家实地考证,此图是根据唐代五台山的真实地理位置和现实生活所绘制,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整幅画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途径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方圆250公里的地理形势,山川景色以及风土人情,图中的大小城廓、寺院、塔、草庵、建筑,共一百多处,榜题195条。其间又有高僧说法、信徒巡礼、著名史迹、以及各种灵异观象,其中一些寺院,如大佛光寺、大法化寺等,在史迹中都有记载,有的佛寺至今尚存。
由于篇幅关系,想看更多著名壁画的小伙伴就要到中华世纪坛展览现场亲自体验了哦~
part3
经典彩塑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看过了壁画,我们再来一起掀开莫高窟洞窟内彩塑的神秘面纱。
莫高窟第158窟(复制窟)涅槃佛像 中唐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位于莫高窟南端的第158窟,这里是吐蕃统治时期所凿,是莫高窟著名的涅槃窟之一。什么是涅槃窟呢?涅槃窟是将涅槃像作为洞窟的主体,前面没有遮挡而使卧佛像赫然横陈在观者面前,所以涅槃窟的平面都作长方形。此窟是按照4/5比例复制的石窟,窟顶为横长方形,四披断面为凹曲线,佛像在洞窟空间里,一览无余,给观者以良好的视觉环境和空间印象。
莫高窟第45窟(复制窟)菩萨像 盛唐
第4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虽无明确的造窟功德记和文献记载,但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看,其营建时间应在盛唐时期。此窟平面方形,覆斗藻井顶,团花井心,四披画千佛。窟正壁(西壁)开一平顶敝口龛,龛内塑佛、弟子、菩萨、天王七身像。南壁画观音经变。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前壁(东壁)门两侧壁分画观音、地藏菩萨像等。佛学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哦!
part4
复刻乐器
在世界壁画史上,就以反映音乐事物而言,无论在乐器品种、数量、表演形式以及时间跨度和延续性方面,敦煌壁画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这个展区就敦煌壁画中的乐器进行复刻再现。
箜篌(复制品)
箜篌是敦煌壁画中常见的乐器之一。它经西域传到我国中原后,极为盛行。据历史记载,最早在北凉时期的洞窟中就已出现了竖箜篌。在唐代的时候,竖箜篌的发展已极为兴盛。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样写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诗中的李凭是中唐时期极富盛名的宫廷音乐家,他以擅长演奏箜篌而得名于天下。著名的诗人顾况形容他的箜篌演奏能使“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他的箜篌演奏造诣之深,而备受民众喜爱。
敦煌筝(复制品)
据不完全统计,筝在敦煌壁画中共出现了170多件。据记载,唐朝的筝主要以13弦为主,弦的长度比现在的古筝要长。展览中复原的2款筝长度均在180公分以上,参考了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实物筝的形制尺寸。可以说专家们在复原壁画乐器的同时,严格遵从史料的记载。如《旧唐书·音乐志》中所说“筝形制似瑟类,而修长,本十二弦,今则十三。”唐代诗人岑参曾写了一首关于筝的诗,其中提到了13弦筝。诗名叫《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诗中说道“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这也是此次敦煌展对于古代音乐艺术最好的献礼。
part5
复原服饰
复原服饰部分,就是对敦煌壁画上人物服饰进行再现,通过技术手段展现敦煌历代服饰在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的艺术面貌和独特魅力。
飞天舞服装(复制品)
此复刻款式参考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服饰,整体分为抹胸、批帛、裙裤三个部分,再以长裙加腰裙的搭配方式。飄带以水波纹卷曲形状,与长裙一起飘摆游弋,形成帔帛交相辉映构成统一的整体。服装辅之大小飘帯增加其舞蹈时的飘逸之感。臂环处和脚腕手腕处有铃铛配饰,在舞者行动舞蹈时,每每动作都有铃响之音。飞天舞者梳飞天善顶部为金色高冠,以此突出飞天舞者的仙气质感,并配以流苏装饰。
唐朝百姓服饰(复制品)
这件展品为唐朝百姓服饰,如右图所示,男子身穿唐朝时期的圆领袍,腰间系皮带,头饰是唐朝时期流行的幞头。服装颜色根据敦煌壁画中出现的男子形象为原型,参考唐朝时期百姓穿戴的麻料材质衣服,选取麻料制作,通过服装晕染不均匀的颜色来体现做工的粗糙。
敦煌是世界上现存的一块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是很多人瑰丽的梦,许多人也许没有机会亲眼所见,但此次展览却将敦煌景象完美地再现在中华世纪坛~
部分展品欣赏
展览现场
这次的敦煌大展,为我们揭开的不仅是色彩、线条和雕塑的神秘面纱,还有文化、民族和精神的思想世界。相信这场科技文化的交融盛宴将带给大家非凡的文化艺术体验,在展览中感悟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字艺术的多彩纷呈。更多敦煌神秘面纱就由你来到“京城敦煌”亲自揭晓吧!
大坛展讯
《大盛敦煌文化大展》
展览时间
2019.12.15-2020.03.29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 世纪大厅
票务信息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旁观者清
资料提供:大盛敦煌艺术大展项目组
撰稿:淼淼
校对: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