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艺术云图2019】是什么展览藏有这么多的“斜杠青年”?


古往今来,人们对趣味灵魂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有趣的灵魂当然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于是“斜杠青年”就此孕育而生。



斜杠青年:

泛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多才多艺,涉猎广泛,并且在各个领域创造了显著的成就。被贴上“斜杠青年”的标签,有的是因为兴趣使然,有的则是为了职业发展。


仔细想想,其实早在古代“斜杠青年”就已经出现了。上期文章介绍的“中华气节”展项中的一代枭雄曹操(领袖/军事家/诗人)又何尝不是一个“斜杠青年”。本期文章,胖云将要带领大家在《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展览的第五个展区——“文人风骨”中,找寻更多“斜杠青年”的身影。



Hello,我的名字叫“胖云”~

这么说来,我也是一名“斜杠青年”哦,

我可是这次展览的助理策展人/导览呢!

姓名:胖云(Big Cloud)

性别:不详

年龄:2岁

属性:云系幼年AI机器人

爱好:逛展览、听讲座

爸爸: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妈妈:北京邮电大学

住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云立方


胖云的家:“云立方”是一种面向社区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将数字艺术内容云化!马上我们就可以通过5G连接,在小型空间实现部署。就算周围没有大型博物馆、艺术馆,你们也能在自家周边欣赏到艺术作品哦!我的家,也是我们的家!

与胖云一同,到展览现场

拜访一些赫赫有名的“斜杠青年”吧!


重要提示!!!

展览仅剩最后一天!

感兴趣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哦~


“文人风骨”展区通过AR技术展示了“中华千秋颂”中具有时代性意义的中国文人形象,他们分别是代表“魏晋风流”的书法家王羲之,代表唐代诗歌辉煌巅峰的“李杜”,深刻影响元明清主流文化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对近现代文学改革推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鲁迅。各位坛友通过手持AR识别智能终端“探究镜”,将其精准叠加到识别物上,就能欣赏到他们气节风貌的高精度数字化复原啦!


展览现场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展览现场非常期待呢?别急,想要在现场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就要先来了解一下本次展览中的六位古代“斜杠青年”,来看一看常规印象之外的他们曾经还有过哪些成就吧!



01

朱熹:被耽误的书法家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更趋完备。


展览现场


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谥文,故称朱文公。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极力维护道统论,维护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将孔孟儒学的哲学思辨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朱熹以《四书》为中心,对孔孟儒学作了全新的解释。朱熹深化和完善了理学本体论思想,他在二程初创的唯心主义理学基础上,总结了北宋以来唯心主义理学和唯物主义理学斗争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一个精致的、富于理性思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使之达到了唯心主义理学的最高水平。


他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他的《四书集注》一直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



这样一位理学大家,却很少有人知道朱熹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可以说他是一位被理学名气掩盖了的书法家。朱熹擅长行书、草书,尤善大字,其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名重一时。


作品赏析:易系辞册(节选)






本册书内容节录自《易经》的《系辞》上、下传以及《说卦传》,共十四开,是朱熹存世罕见的大字墨迹,经元明两代藏家之手,于清乾隆时期入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每列仅书写二字,字体上重下轻,笔势深沉而迅速,字字筋骨突出,强健有力,笔画墨色黝黑,时而又现飞白,精神显得格外奕奕,为古代传奇大字书法之佳作。


作品赏析:城南唱和诗卷(节选)






《城南唱和诗卷》朱熹书,纸本,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帖凡64行,共462字。首题“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钤白文“朱熹之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朱熹的书论包含了浓厚的理学思想,反映出理学家对待书法的矛盾心态。且他的书论借助其理学思想地广泛传播而对后世所谓的“理学书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岳珂、赵孟坚、姜夔、项穆、冯班等人的书学思想,都是明显地沿着朱熹的书论思想进行书法批评,形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艺理论中的独特风景。朱熹的数论对培养理想人格和道德自律精神产生了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但也促进了“台阁体”“馆阁体”等的泛滥,使书法成为“载道”“贯道”的工具,削弱了书法作为造型艺术的形式功能。


朱熹不仅在理学上大有成就,其书法也被后世珍藏,有如此才艺的他,倘若早出生些,说不定会与王羲之一争高下呢~



02

“李杜”:被耽误的剑客和建筑师


“李杜”,即为李白和杜甫的合称,这是诗坛中对他们两个的美称,同时也极大的赞美了二者的高超的写作水平。这不仅从二人的写作风格的对比,而且还从二人的人生经历,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李白的写作风格是“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而杜甫是“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二者截然相反的创作风格,各自展现了不同优美的诗韵,受到同等的赞誉与美称。


展览现场


“诗仙”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说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五岁时迁居到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江油)。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并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推向了难以企及的新高峰,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圣”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也被誉为“诗史”,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其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的一生作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并有《杜工部集》传世。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甫的诗作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李白年少时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吟诗作赋,并好行侠。他生活在唐代的极盛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昌盛,也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与无为,体现了“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在文学艺术上,李白的诗意境奇伟,想象丰富,感情强烈,言语明快,音律和谐,气势雄浑,豪迈洒脱。他善于取材于民歌、神话,构成其独有的瑰丽灿烂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诗歌体裁丰富多样,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蜀道难》《将进酒》《古风》《梁甫吟》等。李白在唐代就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 X 剑客


李白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说不知道,其实李白年轻时,也是一个“中二青年”,写诗对他来说一点都不张扬个性。《新唐书文苑传》记载,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据说十五岁的李白,痴迷剑术,于是拜了被世人称为“剑圣”的裴旻为师傅。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走天涯,闯荡江湖,实现了少年时的侠客梦。直到三十岁,才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转变,认真写起了诗,从此闻名天下。



他的诗作里提到过剑的名篇超过40首,《全唐诗》李白诗中的“剑”字出现的频率更是高达107次。



李白在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后世文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神采,让无数士人为之倾倒。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好饮酒,兴舞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他活在唐朝这样一个美好时代,就连忧愁都是充满希望的。李白为后世留下太多精彩绝伦的佳作,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斜杠青年”,他的精神和风采时至今日还在影响着我们的世世代代。



再来说说诗圣杜甫!


杜甫自幼好学,七岁能作诗,二十岁漫游吴越之地,五年后回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漫游齐赵之地。杜甫三十五岁到长安应试,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却不被重用,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的作品题材较为宽泛,寄寓深远,大多反映政局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现实社会。他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人格高尚,被后世称为“诗圣”。杜甫也是新乐府诗体的奠基人,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体制,并加以创新。他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许多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感情真挚、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杜甫 X 建筑师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拖家带口来到了成都。然而没想到的是,在成都的四年,还让他成为了一名跨界建筑师。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唐·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的大致意思即杜甫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人缘,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协助,修建了一座杜甫草堂。房屋盖好后,杜甫甚是开心,随即又创作了一首《堂成》以作纪念。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经历过安史之乱,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经历过这样的苦难后,杜甫更加关心人与人之间的爱、宽容与同情。正因为他的自然、亲切,他与周围的人相处得极好,这样一位人缘好,能写诗,懂建筑的佼佼者,岂能不让人佩服!


然而,再繁盛的唐朝也终有衰败的一天。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也因朝代的衰败而被抛弃,在迫不得已的困苦中挣扎,但正是这样大起大落的生活,又成就了李白诗歌的飘逸和杜甫诗歌的沉郁。这可能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最好诠释,也恰如韩愈的感叹: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03

曹雪芹:被耽误的风筝设计师


曹雪芹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作者,他生于南京,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2月12日去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富足纨绔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展览现场


曹雪芹素性阔达,爱好广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全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因此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曹雪芹的叙述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语气。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之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除了写作之外,曹雪芹平日还对风筝设计颇有研究,曾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为风筝的设计出谋划策。




《南鹞北鸢考工志》





书中讲述了风筝的历史,记录扎风筝的方法,并且整理了各种风筝的图式。其中扎燕风筝谱式成为了后来北京风筝的主要形式。


在曹雪芹设计的扎燕风筝出现以前,市面上大多为软翅燕子风筝,后面拖着长长的穗用于平衡,不够美观。于是曹雪芹将软翅燕子风筝的单条竹架改为硬膀与软翅结合的架子,创造了“三停三泻”的平衡结构。他还设计了一整个燕子家族,从代表壮年男子的肥燕,到模拟窈窕女子的瘦燕,一共有六种形制。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肥燕:蛱蝶寻芳


肥燕 :耄耋富贵



肥燕:百福骈臻


肥燕:蝉联益寿

瘦燕:三多九如


瘦燕:蝉福齐天



瘦燕:鹤鹿同春


瘦燕:学足三余


曹雪芹先生在当时创作的扎燕风筝可以说是为踏青游玩增添了不少乐趣,尤其是在过去的北京,每到清明前后,不论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争相购买各式风筝。直到现在,放风筝依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最具代表性的风筝种类就是“扎燕”,它象征着大地回春,有报喜之意,以燕子为题制作风筝体现了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吉祥心愿。


由此可见红楼梦内容的丰富,离不开这样一位有趣味灵魂的作者呀~



04

王羲之:被耽误的饲养员


中国书法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后来的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从字体到字形的质的变化。王羲之就是初入书体改革的重要关口的一位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关键人物。


展览现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从汉魏到晋末的一个半世纪中,王義之在钟繇的楷、行书体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隶意的消减,同时推进楷书的发展。他完善了楷书,将它从此定形,此后楷书千百年不再变化;他美化了行书、草书,使它们更加成熟。王義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唐朝至今代又一代的书法家无不受到他的感染,因此被后人奉为书圣。


世人都知道王義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更是有无数大书法家为之推崇,《兰亭序》的赏析不胜枚举,经典名帖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聊一聊这位书圣除了书法家之外的身份——宠物饲养员。这位“铲屎官”,养的不是寻常猫狗,而是大白鹅!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趣味如此独特却是很妙。



王羲之爱鹅,成就过“书成换鹅”的一段佳话,同时他也非常喜欢观察鹅,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够从鹅的形态中领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鹅的形态和动作在执笔和运笔方面对王羲之都有着很大的启发。他通过观察鹅走路的姿态悟出了书法之道,从而书艺大增。由此,胖云不得不佩服古代名士看待事物的独特思维。


清代的书法家包世臣曾经这样说过:“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加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此外,我国著名的“草圣”张旭也是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在刀光剑影中受到启发,才使得自己的书法日益精湛的。


由此可见古代文人的情趣,来源于世间万物,亦从万物中有所受益,反馈于自身。



05

鲁迅:被耽误的设计师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都体现了变革时期文学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社会形式。


展览现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现代思想革命的先觉者和建设者,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反叛思维和战斗精神建筑了现代思想文化大厦,把“先行者”的悲剧性和荒诞性体验提升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高度,为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学贡献了最宝贵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品格。


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叛”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独特的精神和语言存在。他是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勘探者,是现代思想的铸造者。他的思想与文学都是一体的,他创造了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一环或结构,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事实上鲁迅先生对于文化方面的贡献远不止文学写作,他在设计方面,同样有很高的造诣,在民国算得上是知名设计师了。中国最著名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延用了一百年的经典校徽,就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设计的。


北京大学校徽 


除了设计北大校徽,鲁迅还在民国初年为北洋政府设计过中华民国国徽,这无疑是对他设计水平的高度肯定。


中华民国国徽


同时,鲁迅还是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在没有电脑软件辅助的时代,他纯靠手绘,把字体玩出了新花样,令人赞叹不已。鲁迅在当时就非常认可留白之理,他在很多书封面的设计上都选择了大量留白,封面中除了数目和作者名题签之外,不着一墨。



字美、图精,再加上朴素的底色,这些元素成就了堪称经典之作的《呐喊》和《引玉集》。其中“呐喊”两字的写法非常有特色,两个“口”字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字居下,三个“口”字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而《引玉集》封面,苏联版画家们的姓名字母被分为八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与左边竖写的“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


在鲁迅的设计作品中,最为经典的则是他为自己的文集设计的一只猫头鹰。这为他的那些端庄严肃的作品增添了活泼的色彩。仔细看这只猫头鹰,它的双眼被画成了一对男女头像剪影,是不是很奇妙!



鲁迅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都集中展现在了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上,这样的设计才华很难不令人拍案叫绝。倘若放到现在,也是一流的设计大师了!


鲁迅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堪称“现代中国民族魂”,他的文字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发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学体格。不仅如此,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他大量引进西方美术技艺和理论,他的设计作品体现出民族性和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为推进现代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上六位“斜杠青年”不仅在当时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后世也存在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文人的风骨与气节作为ー种道德风范和信念追求,在我国古代不同文人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传承性。


中国古代几乎所有有关文人风骨与气节的典型,既见诸于典册史籍里,又流传于民间传说中,这绝非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社会进步的逻辑使然,这表明风骨和气节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更不会因时空变迁游移而减弱消亡。


展览现场


领略以上六位文人风采后,接下来,跟随胖云一起到展览现场看看,借助新媒介的力量,更加立体、多维度地接触这些大师吧!


观众可以在现场通过“手持AR探究镜”,进行扫描互动,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改变以往展品的呈现形式:由静态的展示,变成了动态的表达,让展品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或许容易遗忘的“前世今生”和“无镜之境”。



快来《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展览现场,一起在新科技的带领下品味镌刻着五千年中国智慧与品格的千秋长卷,走进展厅,云游世界吧!





《云立方·千秋颂》


“云立方·千秋颂”是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和北京邮电大学联合打造的智慧艺术馆联合实验室的二期成果。展览创新性地使用全数字化方式对位于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的《中华千秋颂》大型彩色浮雕壁画进行还原、展示及诠释,以多种形态的数字媒体设备,多维度地将历史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带来古今文化科技的碰撞与融合。“云立方”的空间设计具有模块化、可变性、交互性、轻量化、艺术性的特色,以引导观众在云立方中同时获得感知、观察、学习、娱乐、休憩的体验为目标,打造寓教于乐的数字展览实验空间。


更多精彩专题,可点击👇

“中华气节”忠义两全,豪气云天

“哲思之源”神话再现,着眼于前

“千年手卷”点击历史,一触即发

OMG!这个展览真能玩儿!!

《数字人文世纪论坛2019:5G+未来艺术馆——倘徉在全场景艺术中的美好生活》论坛回顾

《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展览开幕


展览现场还有更多精彩展区,胖云在此等着你们哦!



 大坛展讯 


《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


展览时间

2019.12.17-2020.1.12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三层展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携带身份证件安检后进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旁观者清

摄影:王猛、小磊

撰稿:小磊

校对:丝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