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在中国】空间的狂欢 ——@武汉的意义

冀少峰 中华世纪坛 2021-10-27


前言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策展在中国”论坛暨201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年会于12月14日、15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论坛两个主题为“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策展与时代·学术发展”,旨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打造具有学术高点、国际视野的策展交流平台,通过主题发言和分组研讨的形式对2019年策展学界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成果进行讨论,推动中国策展学科与艺术生态的繁荣进步。


中国策展人队伍不断壮大,展览策划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策展也有了自身的研究课题。在此,将本次论坛主题内容陆续刊发,与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中国策展学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2019/12/7 Major Winter

空间的狂欢

——@武汉的意义

作者: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我们都知道,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的兴盛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个民族是否强盛,衡量标准不仅仅来自于政治和经济,还在于文化。我们要看这种文化是否具有开放性。


——小剧场之父 傅维伯


@武汉始创于2016年,至今已举办了三届。它在构建武汉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满足公众多元与多样的文化需求方面,着实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迹。探寻@武汉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品牌谋划、艺术机构间的通力合作、艺术家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支持,都为武汉这个城市的艺术发展注入了一股股清新的活力。而@武汉亦很符合武汉这个城市的气质、品格,因为武汉本身就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在迈向现代性的过程中,必然以其历史性、开放性、艺术性、故事与趣味性书写出另一种现代性的发展之路。那么@武汉则应势而生。



一、武汉的困惑与困惑的武汉


武汉的困惑则源于其艺术的发展状貌是和武汉这个城市不相匹配,个中原因虽难以一下说清楚,或者说武汉虽然名声在外,但细数武汉给人们留下艺术印象的又不是很清晰。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武汉人才外流日益严重,无疑对武汉这个城市的艺术发展是一个重创。伴随着2007年,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相继建成开馆,为武汉的公众服务和艺术发展带来了转机。但失落、失望的情绪仍很强烈,人们失落的是文化,失望的是环境。当武汉的经济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时,武汉的市民迫切需要在精神上和情操上寻求一种多元与多样的文化期待。


虽然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武汉出现,美术馆、博物馆亦如武汉城市的文化名片和诗眼,但如何让这些美术馆、博物馆在建构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名片及构建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出其应有的特色和作用,丹尼尔·贝尔曾言“现代城市的标志就是强调视觉性,现代城市所带来的新的交往方式、居住环境,势必会给人们认知社会带来新的变化。而给艺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结构和形式,还有新的价值观、未来观及速度与激情。”那么武汉的品牌文化、艺术又是什么呢?


(一)平行空间中的武汉

相较于武汉,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明斯特雕塑展,早已深入人心。他们以其品牌战略和学术前沿,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而巴塞尔艺博会,及遍布世界多个城市的如惠特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都为城市和艺术的相随相伴、同路而行,书写出了华彩乐章。而广州三年展(习称“广三”)、上海双年展(习称“上双”)也已成为文化艺术的坐标和样本。艺术长沙、艺术北京、艺术深圳、艺术厦门、艺术成都、乌镇艺术节的后发之势……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武汉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姿态出现呢?


(二)三馆联动与@武汉的产生

2016年,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同时向方力钧发出展览邀请,同时合美术馆亦向王广义发出了展览邀请。当这种有着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选择城市和美术馆举办自己的展览时,将会对该城市文化艺术的推动产生重要影响,以后的事实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个论断。方力钧希望三个馆在展览传播方面能形成一个共同的传播形象,由此奠定了@武汉产生的雏形。


伴随展览期的临近,合馆拟举办“方力钧手稿研究展”,万林馆准备了“方力钧文献展”(方力钧文献展走入大学校园是个常设项目),“再识方力钧”在湖北美术馆举办,合美术馆同时还准备了王广义个展。众多媒体及合馆、万林馆、湖北美术馆工作人员汇集在合美术馆咖啡厅。面对互联网时代,及和其他几个城市如何保持艺术品牌项目上的差异性,经过半天的热烈讨论、集思广益,@武汉这一概念诞生,寓意着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时代,在与时代同行的发展过程中,@的标识,恰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表征,共享、共创、共赢则是其主旨。三个美术馆围绕两个艺术家的展览,在筹备、媒体推广、嘉宾接待、学术研讨、开幕式形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每年一次,有别于双年展、三年展,每年年底在一个时段同时举办展览,共同发出武汉声音,讲好武汉故事,彰显武汉自信,武汉融入世界。


@武汉2016汇集了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画廊、媒体、美术学院等,共同亲历见证了艺术在武汉的盛况。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85新潮美术时期,武汉曾引领当代艺术风潮的话,那么@武汉2016,则是时隔30年后的又一次久违了的激动。三馆联动,通力合作,在展览、选题确立、嘉宾接待、公共教育、媒体传播、学术研究与研讨,及个案研究、作品展陈方式等诸多方面,展示出一个合作共赢的武汉,其规模、艺术家参与的力度、公众的积极支持度、媒体的关注度,都成为2016年热议的一个文化现象。那么@武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



二、五性与多义空间与多层次网络的交叠与放射


@武汉2017相较于@武汉2016,立意愈来愈鲜明,准备的时间相对而言也有了充分准备,动员参与的艺术机构都较@武汉2016有很大改变。


(一)五性的提出与组委会的诞生

@武汉2016突如其来的诞生,其偶发性因素占的比重相当大。如果没有方力钧的提议,没有三馆同时举办方力钧展览,@武汉估计难以产生。恰恰是方力钧有着艺术长沙的举办经验,作为艺术长沙的发起人、推动者、参与者,其对武汉的艺术活动的支持,透过三馆合力,亦清晰感知到其良苦用心。其实在偶然性中也蕴含着它的必然性。这也是武汉的艺术发展到这个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还有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责任心、历史使命、文化担当,合美术馆创办人黄立平的理想情怀,从深圳回来的批评家鲁虹的学术优长,魏光庆的亲和力,及众多在汉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共同的支持参与与期待。


那么@武汉2017时,不仅产生了@武汉的组委会,选出了轮值主席,亦提出了@武汉鲜明的学术主张。


@武汉2017组委会名单

轮值主席:魏光庆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心耀  方  维  刘  明  许永健  张  杰  尚云华

周  洁  姚  华  黄立平  眭  群  傅中望  鲁  虹

鲁  静  曾凡刚  梵  枫  冀少峰  魏光庆  戴  毅


@武汉2017提出了鲜明的五性作为自己的学术主张,即学术性、文献性、包容性、当代性、国际性,同时吸纳了13家艺术机构举办了13场展览,突显了空间展览的多义性及多层次网络交叠放射的发展状貌。


参与的艺术机构有汤湖美术馆、Bighouse、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佑品空间、合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湖北美术馆、艺元空间、武汉华侨城、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剩余空间、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武汉美术馆……13家艺术机构以13场视觉讲述开启了@武汉2017的新篇章,不仅续写扩大了@武汉的繁盛与多元,更以多样多极化的状貌满足着公众多元与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13家艺术机构亦形成了一个多义性的空间组合。国家重点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理所当然要发挥重点引领示范作用;而民营馆合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以其强势推进的势态和学术与资本实力,亦成为@武汉的核心力量;大学美术馆如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及汤湖美术馆(依托在江汉大学学术资源),亦有着深厚的学院背景与优势;老牌的艺术机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与新兴空间之间的珠联璧合,共同书写着@武汉别样的趣味故事,及弥漫在整个艺术发生发展的氛围中所凸显出的@武汉独特的秉性与气质——开放、多元、包容、大气、国际范儿。


其中“@武汉2017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湖北美术馆)及合美术馆的徐冰展览,构成@武汉2017的板块之一;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大道弘艺——杨立光诞辰100周年特展”述说着艺术前辈及湖北的艺术教育发展史;而汤湖美术馆的“器·气——十人陶艺展”对于陶艺的关注,丰富并完善着@武汉的学术包容度;石门峰纪念公园的“27°角——首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与华侨城的“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把对雕塑的关注提升到一个高度,以对青年雕塑及雕塑在城市公共文化方面的作用及其国际性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展现;而武汉美术馆的“从莫奈到苏热拉——西方现代绘画之路”,亦使@武汉的国际性得到进一步展现。立足湖北本土艺术的既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再聚焦——美术文献新空间开幕展”及万林艺术博物馆的“无边的现实,多重的现在——来自湖北的当代样本”,亦有艺元空间的“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也有“新启动——佑名空间藏品展”,剩余空间颇具国际视野的展览亦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印象。


展览呈一种交叠放射状,从时间到空间形成了多义空间与多时段的狂欢。


@武汉2017的开场时间是11月28日,终止时间是12月29日,历时一个月,展览的异彩纷呈,13家艺术机构的13场展览,带给阅读者的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武汉2017(附@武汉2017参与机构及相关活动详情及主海报)


“@武汉·2017”的参与机构及相关活动详情


@武汉2017相关活动主海报



三、空间传递思想


@武汉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空间,空间与空间间形成了交错结构与放射结构的多层次与多角度的特征,这也使得@武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艺术项目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而其空间化的叙事所产生的独特的美学意蕴实则传递出的这个时代的思想、价值认同和批判精神。也正如@武汉2017所开宗明义宣讲的学术性、文献性、包容性、当代性、国际性那样,@武汉努力践行着这一学术主张。同时各个空间在@武汉粗线条宏观叙述中,以各自差异化的视觉讲述,从内容到形式,以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叙事结构书写着@武汉历久弥新的魅力。


8+8 @武汉2018新概念


@武汉2018板块之一是张晓刚。至此,F4中的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张晓刚,悉数进入了@武汉的空间,艺术明星在@武汉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助推着@武汉走向了越来越广阔的公共空间,@武汉2018亦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即@武汉项目正式纳入了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同时以8+8模式把@武汉2018所倡导的包容及合作共赢理念推向了又一个层阶,即8家美术馆与8家艺术机构共同参与(排名不分先后,8家美术馆即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合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汤湖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东湖杉美术馆;8个艺术空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艺元空间、剩余空间、佑品空间、BIG HOUSE 艺术中心、K11艺术村、式外空间cos—J,近觉艺术空间)


8+8,16个各具特色的空间在@武汉2018期间整体发声,在五性之当代性、学术性、文献性、包容性、国际性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的学术理念、特色和主张,强调“和而不同”,传递出空间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并致力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的提升与建设。@武汉2018充斥着时间与空间的狂欢,各艺术机构的活动交叠、并行、持续、有序,彼此相互理解、支持、共商、共议、共融,大局意识、自觉性弥漫在整个活动间,市民及艺术爱好者充分感知体验到@武汉给城市带来的精神体验。每一个置身武汉的外来观众,亦感同身受体验到@武汉的艺术主张、学术理念、理想情怀、问题意识、立场意识、价值认同和批判精神,及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附@武汉2018展览表及主海报)


至此,@武汉由2016年的美术馆单一叙事,走向了多家艺术机构的共同参与与多维叙事。在文化态度上由原来的自发式组合开始转向有目的性的文化的自觉、自省与自信,即致力于城市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生成,服务水平的提高及服务系统的完善,进而在迈向现代性发展之路上走出一个另类的武汉的现代性之路来。


@武汉·2018展览一览


@武汉2018展览主海报



四、@武汉的再思考


左拉曾言,“他们从其艺术心灵中热爱他们的时代,他们并不满足于荒唐的乱真之作,他们像那些感觉到时代活在他们中间的人那样解释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作品是鲜活的,因为他们从生活中来,他们怀着对现代题材的情感与爱描绘他们”。其实,从整个@武汉的诞生,虽然短短的三年,也正如左拉而言,参与@武汉发起创办的人们,他们不仅热爱这个时代,拥抱这个时代,更以一种对城市和文化深深的爱融入这个时代。他们能够敏于社会思潮的变迁,又适时地把握它,进而将对社会、艺术与人生理想情怀、真诚思考、思想的流动、激情的表达,透过@武汉传递到公共空间,令每个置身@武汉其间的阅读者难忘,并从中得到启示、启发。


(一)开放、包容与多元的艺术史视野

@武汉的学术起点高,其开场即以方力钧、王广义为发端,这两位享有国际声誉,并在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艺术家,他们选择在武汉举办个展,既是对武汉艺术发展的一个推动,而随后的岳敏君、徐冰、张晓刚,亦强化着@武汉的国际性与开放度,从中不难发现@武汉的文化关怀与视野高远,及全球化文化境遇中的超地域的学术理念。还有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这些已然是走进当代艺术史中的艺术家,其艺术史的叙事结构,及个案跟踪与研究,亦使@武汉充斥着强烈的艺术史色彩。比如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在湖北美术馆的展览,均有10位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批评家对他们进行不同文化关注点的艺术史研究。


批评家对方力钧的研究


批评家对岳敏君的研究


批评家对张晓刚的研究


批评家对沈勤的研究


相同个案的差异化的研究,很显然丰富并完善着当代艺术史的发生与发展。而多向度的叙事结构,跨学科的交叉,也使个案研究更加立体化。


而合美术馆的针对个案展览的学术研讨,亦强化着@武汉的学术品格和艺术史性。


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座谈会嘉宾名单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主持)、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四川美院教授俞可,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民安,批评家皮道坚


“存在与超验——王广义个展”研讨会嘉宾名单

卢迎华、贾方舟、彭肜、杨卫、杨小彦、孙振华、王端廷、付晓东、冀少峰、俞可、陈剑澜、陈孝信、刘淳、苏伟、舒可文、支宇、张颂仁、韩晶

(嘉宾名单由合美术馆提供)


“再识方力钧”研讨会嘉宾名单

第一场

时  间:上午9:00——12:00

主持人:鲁  虹(合美术馆执行馆长)

与会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贾方舟  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主编

陈孝信  批评家、策展人

张颂仁  香港汉雅轩画廊负责人、策展人

陈剑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副主编

刘  淳  《黄河》杂志社社长、批评家

吕  澎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策展人


第二场

时间:下午14:00——17:00

主持人:孙振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

与会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  卫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

彭  肜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支  宇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  可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多重‘叙事’:张晓刚文献展1975-2018”研讨会嘉宾名单

黄立平、乔纳森·费恩伯格、栗宪庭、高名潞、吕澎、王林、张颂仁、廖文、王端廷、冀少峰、俞可、冷林、何桂彦、邵亦杨、杜曦云、方立华、崔灿灿


与会嘉宾有批评家、媒体、美术馆馆长、艺术家、收藏家……来武汉的频率,一方面凸显着展览的学术性与影响力,从另一个方面,也映衬着武汉在当下的艺术生态的一种状貌。


(二)共享的价值

综观三届@武汉,不难发现,文化观念与策略的生成,亦体现着各艺术机构相同的价值观,即“立足本土艺术,放眼世界艺术,推动当代艺术,关注青年艺术”。通过@武汉连续3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学术优势、空间优势、人才优势的条件下,@武汉在艺术家、批评家、媒体、美术学院、画廊、收藏家、公众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中,向世界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拓宽了当代艺术融入世界的渠道。其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规范化的运营模式,彰显出的是@武汉所张扬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国际性。它通过对本土艺术的关注,强化了区域美术在当代艺术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对青年艺术的关注,亦使@武汉能够不断获得前行的动力源泉,也为@武汉不间断注入一股股清新的活力;其在风格的探求与学术的高度上,也激励并感染着身置@武汉其间的公众的心灵。而@武汉所倡导的价值认同和学术判断尺度,亦为公众带来的是另一种鲜活的精神体验。但浸润在@武汉精神深处的亦是这个时代最具价值的思想和批判精神。其良好的公共服务形象的确立,也为武汉增添了又一个多维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三)由自发自觉到自信及趋于完善的制度准备

@武汉诞生之际只有三家艺术机构,且处于自发地把自身活动彼此形成联动。第2届则有13家艺术机构参与,到第3届又出现了8+8模式,即8家美术馆加8家艺术空间,从中可以看到,各艺术机构自愿自觉加入的意识,及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及至走完三届@武汉的发展历程,一种来自@武汉精神深处的则是强烈的文化上的自信。难得一见的艺术生态的和谐、共生、共创、共荣、共赢,给公众带来了一个全新感知和体验的武汉。如果没有各艺术机构、艺术空间的自觉与自信,哪里来@武汉的自觉与自信呢?恰恰是各艺术机构的文化立场、大局意识,助推着@武汉的不断前行,并构建出@武汉良好的学术品格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形象。而这种来自不同归属、不同性质艺术空间的多义化的视觉讲述与视觉叙事,亦传递出一个放射、交错、立体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多重身份的@武汉,从而使@武汉的空间现代性特质及社会学意义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与传播过程中难得一见的文化样板和武汉经验。


而加入武汉创意产业协会,@武汉组委会及轮值主席的产生,亦感知体察到@武汉在制度准备上的趋于完善。特别是关于各空间与艺术机构的选题论证、艺术家准备、学术概念的生成,展览类型及时间分配,单一的美术馆叙事到多元与多义的艺术空间的多维叙事,共同使@武汉构成一个理想化的统一的整体空间。


历史的机遇再一次摆到了湖北人民面前。须知一个繁荣的民族,它的文化传播范围应该是全方位的,而@武汉不仅演绎着楚文化的精神内涵,续写着楚文化曾经的浪漫与辉煌,更闪烁着武汉城市灵魂的魅力。@武汉必将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必然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亦是湖北的文化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步。@武汉也为构建城市精神文明,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建立城市文明窗口有着重要担当。它必将在艺术与公众,艺术与社会生活间架起一座桥梁。


卡尔维诺说得好:“一座城市可以拥有无限多的面孔,或者说,同一副面孔拥有无限多的表情,因为每个居住者都有自己的心理图景,一座完美的城市应该拥有无限生动的细节,可以让居住其中的人都拥有细致、生动的回忆片断。”


@武汉2018的总结会上,确认了@武汉2019轮值主席为傅中望,以期使@武汉能够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

@武汉2019板块之一是沈勤(湖北美术馆)、谷文达(合美术馆)

@武汉2020板块之一是罗中立(湖北美术馆)、傅中望(合美术馆)


@武汉·2019展览一览



2019年5月15日18:30于东湖三官殿



— END


监制:昭一

责编:小清

供稿:“策展在中国”项目组

校对:丝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