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在中国】乡村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与艺术实践

陈瑞 中华世纪坛 2021-10-28


前言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策展在中国”论坛暨201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年会于12月14日、15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论坛两个主题为“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策展与时代·学术发展”,旨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打造具有学术高点、国际视野的策展交流平台,通过主题发言和分组研讨的形式对2019年策展学界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成果进行讨论,推动中国策展学科与艺术生态的繁荣进步。


中国策展人队伍不断壮大,展览策划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策展也有了自身的研究课题。在此,将本次论坛主题内容陆续刊发,与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中国策展学的实践与理论建构。

2019/12/7 Major Winter


乡村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与艺术实践

作者:陈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助理研究员


中共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美丽乡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提升乡村发展品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首要任务。但遗憾的是,在中国美术馆建设和展览策划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乡村美术馆的建设与策划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城市美术馆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美术馆”为己任的上海青浦练塘的可美术馆(下文简称“可美术馆”)通过两年来专业的展览策划和运营实践,为乡村美术馆建设和展览策划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切片。



01

乡村需要美术馆吗?



从专业角度分析美术馆性质时,往往以国有与非国有区分,抑或以公办与民办分别,却忽略了许多其他的性质与环节,比如城市与乡村这一重要关系。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原因和问题:


一、在大家的印象中美术馆就应该在城市中,乡村不可能有美术馆;

二、美术馆和策展工作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专家都在城市中,忽略了这一问题;

三、就算乡村有美术馆肯定在硬件条件和软件建设方面也不专业,不值得一提;四、乡村需要美术馆吗?乡村的受众需要艺术吗?


而这些问题的潜台词基本可以理解为:乡村不需要美术馆,乡村美术馆没有观众群,就算有观众也不会欣赏,乡村美术馆肯定不专业。一直以来城乡之间的二元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固化的概念,并深入人们的潜意识,不管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还是从城市人口密度与素质去分析,普遍的概念中美术馆应该属于城市而非乡村。但是如果把乡村美术馆的疑问换成城市重新提问,也许可以做一个对比:城市需要美术馆吗?会有大量市民参观吗?市民都能看懂艺术吗?城市的美术馆就一定非常专业吗?我想答案未必都是肯定的。这是当下中国所有美术馆共同面临问题,而非某种类型的美术馆所独有,只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点,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乡村文化的建设速度,居住在乡村的公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并不见得比城市公众少。


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2019年度上海市美术馆名录》,截至2019年8月,正常对公众开放的美术馆已达81家,相较于2018年度名录,上海新增了9家美术馆,同时也有17家美术馆因“民非”证书过期且未正常开馆、无固定馆址、注册后未正常开馆等原因未进入今年的美术馆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可美术馆已连续两年入选《名录》,这说明这家乡村美术馆不仅具有民办非企业性质,同时一直处于正常运营的状态。



02

乡村美术馆的困境与机遇



如果只是地理位置上在乡村或者郊区的美术馆,可美术馆在全国并不是首例。北京的艺术区与艺术机构的选址和外迁史早已提供了无数先例,宋庄、顺义、昌平等地遍布着数量可观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它们之所以位于乡村,是因为城市空间受限,包括场地面积、场租金额、城市功能变迁等,虽然地处乡村,但是和乡村并没有太多的联系,绝大多数的指向与对接都是城市文化。另外,近些年许多针对“艺术介入乡村”的乡建运动,包括“碧山计划”“许村计划”等,或多或少也都涉及到在乡村的展览和展览空间,但这些展览空间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美术馆,无论是从硬件和软件上,都无法符合现代专业美术馆的精神和要求,这些展览空间只是相应艺术活动的配套措施,而非主体。所以说,地理位置只能决定坐标,而不能改变性质。


上海可美术馆的出现与上述情况不尽相同,首先,可美术馆的地理位置位于真正的乡村,如果我们从地图上查找,可以看到可美术馆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田村的村口,与乡镇的主街道还有很长的距离。如果身临其境,美术馆的环境更是非常的乡村,馆区一面临河,剩下三面被田地和果园包围,是一座坐落在田间的美术馆,和以往位于城市的美术馆观感完全不同。其次,可美术馆的场地是基于旧场地的改造利用,而非许多新美术馆的“建筑实验”。原址是乡镇企业,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外迁而闲置,这也为美术馆的介入提供了相应的基础,摒弃了对农田的破坏和对资源的闲置浪费,实现从工业到文化的转变。


最值得一提的是,可美术馆的创建是由本地的有识之士与知识分子共同发起的,也就是学界所说的“农村知识阶层”或者“新乡绅”。何谓“新乡绅”?宋宜青在《中国未来的脊梁:新乡绅》中说道:“拥有一定财富或创业能力的,乐善好施的,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的。”“新乡绅”不仅有相对超前而广扩的视野,同时也心系乡土,这为乡村美术馆的创办与延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不得不承认,乡村人口分散,密度低,对美术馆的固定参观流量提出了挑战;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乡村硬件薄弱,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薄弱等,这些问题都是乡村美术馆面临的困境。但讨论困境的前提是“有”,如果没有的话岂不更糟?毋庸置疑,乡村历来是美育的洼地,相当数量的村民可能没有机会进入美术馆接触艺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美育场所,乡村美术馆的建立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前更多的只是“送文化下乡”,但是一个乡村美术馆可以让艺术在乡土田园中生根。上世纪初期蔡元培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乡村美术馆在当代可以成为乡村美育的“新祠堂”,我想哪怕村民每天路过美术馆美丽的建筑时多看几眼,这种坐落在村民身边的“精神地标”产生的场域也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03

乡村美术馆的策划与实践


可以说,在美术馆集中建设在市区的背景下,在乡村建设一座美术馆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策划性”,这种策划包含了因地制宜的策略,也贯穿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最重要的是,虽然作为一个乡村美术馆,但一直以专业并有特色的策划为主线,与多位专业策展人保持良好合作,策划了数个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在地性的展览项目。


可美术馆的开馆展为“平行·上海——国际当代艺术联展”,邀请了数十位中外艺术家参展,展览由李小山担任艺术总监,陈瑞任策展人。展览提出了“平行·上海”的概念,在古代与当代、本土与国际、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之间,“希望能建设一个通道,希冀产生一种平行的交融”。通过乡村美术馆的建设和展览实践,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田地与美术馆并置,参观前穿过一片茭白田,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和观看体验,也为当下“新美术馆学”和“策展学”提供了新的课题。本土非遗在展览现场的展示演出,当代艺术家在馆区与村民进行行为艺术互动,因为导览人数太多策展人手持扩音器进行讲解,各种场景混合在这个新型的特定场域中,却也显得十分和谐。


“田字旁”是可美术馆的另一个品牌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林书传策划。展览通过两个角度来阐释可美术馆被田野包裹的特殊属性,第一个角度通过邀请艺术家的作品从江南的地域出发,通过作品对美丽乡村进行美学性表达。第二个角度则通过邀请艺术家在可美术馆的短期驻留与在地创作对练塘当代的人文、历史、地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与表达。艺术家通过自身实际经验与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将乡村和艺术的链接植入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并希望通过对展览空间的拓宽让更多的观众与当地的居民走进这次无墙的美术馆展示,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第一次迈入美术馆的氛围与场域。


2019年6月,在各大院校毕业季的同时,可美术馆策划了“学院光谱——全国美术学院师生联展”,展览采用“1+1”的模式,即一位老师选取一位学生参展,参展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生也有博士生。这个展览不仅讨论了当下学院教育生态、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更重要的初衷是将“学院派”的艺术引入到乡村,和乡村的观众面对面。为了帮助观众理解相关的作品,策展团队走访了每一所美术学院,并对参展师生进行采访,形成了一系列的纪录片。观众在对作品产生疑惑的时候,看了纪录片之后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时纪录片的传播也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展场一探究竟。


公共教育是可美术馆策划团队特别看重一个板块,在可美术馆展览期间,联合了当地教育部门、村委会,组织了大量的中小学生、村民朋友进行参观,并配以专业的导览公教活动。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美术馆,了解艺术与展览,可美术馆邀请策展人海杰与多位著名摄影师共同举办了“乡村摄影讲习所”,让听众拿起手机就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活动吸引了僧人、村支书、精神病院护士、学生、村民、个体户等参与,反响强烈。根据多次公教活动现场调查,观众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进入美术馆,之前接触艺术品的机会也很少,更不用说欣赏作品了。所以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能让一个从来没有进入美术馆的人走进美术馆,就是最大的功德,也是美术馆最大的成功。扎根乡土,服务社区,传播美育,同样是对文化的公平化与民主化做出的积极的推动。“乡村美术馆”也许有乡土的特色,但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一点,不能用特色来掩盖和回避专业性。特色与专业性是独立的两个支柱,缺一不可,在保持发掘乡村特色的同时,不断完善美术馆的专业化建设,只有这样,乡村美术馆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 END


监制:昭一

责编:小清

供稿:“策展在中国”项目组

校对:丝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