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解读】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家书串联起信仰的火炬


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系列:“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已于2021年12月22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展,展览围绕“重温红色家书,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选取了40组不同时期的红色家书。本期解读我们特邀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副会长左月燃,以“革命家书”为主题,为我们讲述红色故事,体味红色家风的精神传承。


本期嘉宾

点击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左会长以丰富详实的党史知识和极大的热情,对展览中的革命家书娓娓道来。在她的讲述里,这些家书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党、对人民、对家人的真情流露,更是再现了革命先辈初心使命的心路历程,传递中国共产党人深沉无私的家国情怀。她特别提到几组感人至深的革命家书,并希望更多人走进展厅,从家书中了解这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革命故事。



1.

他,宁与“列宁主义”谈恋爱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接下来这组家书的主人公,正是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大显身手的陈毅安。


陈毅安

陈毅安(1905—1930),湖南湘阴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随部队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连长、营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任红4军31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率部参加扼守七圾岭、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战斗,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930年任红八军第一纵队纵队长兼任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配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1930年8月7日,陈毅安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不幸腰中四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 。


陈毅安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926年,他从广州黄埔军校毕业,在那里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革命军人的身份蜕变。1927年,陈毅安随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累立战功,特别是在黄洋界保卫战中表现突出。



1927年,陈毅安与李志强在广东韶关合影


“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


1929年,陈毅安在井冈山战斗中脚部受伤,秘密回到湖南老家养伤,并与相恋多年的女友李志强完婚。从恋爱到结婚,陈毅安在戎马倥偬的生涯中,给李志强一共写了54封家书。两人诉说的不仅有儿女情长,更在书信往来中抒发革命追求,以及为民族独立矢志不渝的远大抱负。


我希望你要研究主义,勿读死书。学了学问是要拿到社会去应用的,不然虽是个专门学家,也是没一点用的了。并且要把眼光看远些,我们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从前门户未开的一样,所以中国的国民革命也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先总理的遗嘱说“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就是看清了这一点。世界上人类分两部分,一个是压迫阶级,一部是被压迫阶级,压迫阶级就是帝国的国际联盟,被压迫阶级当然也要联合去反对他,才不至永远在十八层地狱之下。


三月七日

毅安寄自广东鱼珠炮台


1926年,陈毅安在黄埔军校给李志强写了一封家书。陈毅安期望正在读书的李志强,将革命理论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对于国民革命,陈毅安认为“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胜利曙光必属于所有被压迫的人民。如同当时投身革命的无数热血青年一样,他满怀着对信仰的炽热情怀和使命觉悟。


1931年3月,李志强收到的最后一封家书,是来自陈毅安的无字信。陈毅安曾经对妻子约定“一旦在战场上阵亡,就会寄出无字信告知家人”,但李志强不愿相信,执拗地认为这只是一场玩笑。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向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写信,询问陈毅安情况。1937年10月1日,彭德怀亲笔回信,证实陈毅安已于1930年长沙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1982年李志强去世后,与陈毅安合葬于一处


1951年,毛泽东亲笔签发了首批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陈毅安烈士的证书为第九号,因此他也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和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一样,他们为了信仰而生,为了人民而生,如同航标灯一般,指引着后来共产党员前进的方向。



2.

他,激动地称儿子为“同志”


《传颂·与时代对话》节目中,谭戎生讲述父亲的信


在谭戎生正式入党的那一天,谭冠三在对儿子的信中写道:“向你表示同志的祝贺!”这一句称呼,使得两人的关系从父子升华为了拥有共同身份、共同志向的“同志”,而这也成为了谭戎生对父亲最鲜活的记忆。


谭冠三

谭冠三(1908—1985),湖南耒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政治工作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兼七支队政治委员,赵谭(南进)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兼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二野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藏(大)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央驻藏代理代表、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成都军区顾问。


出生于1908年的谭冠三是湖南耒阳人,先后参加了秋收起义、抗日战争。革命军旅的生活,战斗频繁,环境艰苦,他始终与家人聚少离多。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派谭冠三和张国华率领十八军进军西藏。


谭冠三在西藏工作近20年,为西藏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建设事业和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边防作出了贡献。他的几个孩子都出生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由于工作繁忙,孩子们一生下来就寄养在百姓家里,有的互相都没见过面,但这不妨碍作为父母对子女们的关顾牵挂。从1952年至1965年,谭冠三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儿子谭戎生展开了一场长达13年的父子对话。


 1962年5月5日,谭冠三致儿子谭戎生


1962年,当谭冠三得知儿子谭戎生正式入党时,难掩心中喜悦,专门致信勉励:“望你成为成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产党员”、“忠心服从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这些谆谆教诲,时刻提醒着他的子女们,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永刻心头,始终铭记并传承下去。


谭冠三临终前,向党提出“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而谭戎生最后也继承父亲遗志,主动进藏、戍边卫国,继续传承发扬父亲那一辈铸就的“老西藏精神”。



3.

他,提出“三个纵然”自勉




1984年,李聚奎在80岁时的自勉


“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


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


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



这是李聚奎在80岁生日那天,默默在记事本上写下的内心独白,这封写给自己的信,是他的自勉,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聚奎

李聚奎(1904—1995),湖南涟源人。1926年参加北伐军,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四野兼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首任部长、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当时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战员,便是时任红军27团团长的李聚奎。这位被称作“将圣”的红军将领,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指挥部队仅用40分钟就歼灭了国民党军第52师师部和1个旅,在长征途中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一生战功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依然用忠诚诠释着信仰,用坚持践行着初心。1950年7月,李聚奎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为抗美援朝战争建立了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被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在担任石油首任部长期间,他与石油开拓者一起,风餐露宿,开发了我国第一口“克拉玛依油田”。


李聚奎抄录并赠与子女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


最让人敬佩的,还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1986年,病中的李聚奎亲手抄录5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并在首页上写道:“永远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他将这5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作为传家宝交给5个子女,嘱咐道:“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一定要牢牢记住,发扬光大。”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去世。弥留之际,他把5个在京的儿女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可以说,这5份手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是李聚奎留给子女的唯一“遗产”——一位老党员对信仰的执着坚守。




展览现场


令人动容的是,左会长讲述的这三位红色家书的书写者出生年份相差无几,其中的一位烈士也永远地定格在了他的25岁。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时至今日,透过这些家书,我们依然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些革命者们那颗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以及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


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拥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们看到时间深处动人的情感和炙热的初心,见证百年征程中革命者的精神和理想信念,体悟百年党史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底蕴,弘扬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坛展讯 


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系列:

“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


展览时间

2021.12.22-2022.2.28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 二层世纪大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预约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进场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小程序预约参观




监制:昭一

责编:桃盏

资料整理:姚顽

校对:阿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