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这个展览,竟然以王羲之和大鹅的故事开篇……
○ 展出时间
2024/1/22-5/5
展出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
世界艺术展厅
划重点
•••
这个展览,以王羲之和大鹅的故事作为海报,所谓“留得风流一爱鹅”;
这个展览,搜罗全球多所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精品书画,高清多维呈现经典名作300余;
这个展览,为您解锁读书的“一百种姿势”;
这个展览,有耳熟能详的顾恺之、马远、王蒙、沈周、文征明、仇英、陈洪绶、董其昌、石涛……
这个展览,邀您移步易景,看《千里江山图》,在宋代庭院和明式书房中品读风雅,领略书斋志趣……
2024年1月22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深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出版成果,从“大系”中精选表现“阅读”主题的作品,以“大系”修纂工作历程与“大系”典籍中的“阅读”为主线,邀请观众走进展厅 ,在品读与“心”赏间领略中华文脉之传承,在“典籍化+数字化+场景化+美育化”的创新展陈中开启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之旅。
亮点一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你不曾领略的“四时读书”图
中国人的读书,不仅仅安于市井之间。纵观历代名画,读书的意义远远超出考取功名一味晋升的维度,而更是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因此,四时读书之景各有不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想必,他们读的不只是书,更是阅尽人生百态的个中滋味吧……
元 王蒙《春山读书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的《春山读书图》,表现的是文人在春日山间静坐,隐居读书的场景。作为赵孟頫的外孙,王蒙诗文书画尽得赵孟頫法度。
图中松树生长在坡石上,松下有茅屋数楹,一士人在屋中读书,一士人在水榭中望景憩息。松树后山脉高耸,层峦叠嶂,山形走势颇有北宋巨嶂山水图式之雄伟磅礴,远景处山间茅庐中亦有文士隐居苦读。此图题款为“黄鹤峰下樵叟王子蒙画诗书”,图左上方有王蒙自题诗二首,展现其君子在野、宁静淡泊的情怀。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
故宫博物院藏
《槐荫消夏图》则从远景聚焦在近景的人物特写,描绘了一位夏日以读书赏画、高卧闲眠的方式避暑的文人形象。此画构图简约,仅一榻、一屏、一案,与古槐一株。榻上高士坦胸露腹,高架双足,恬然安卧,榻侧屏风则绘雪景寒林。古时文人常赏雪景山水以消长夏,作品通过这种移情的手法,再现“画中画”,不仅有故事,更有温度和代入感。
明 项圣谟《秋林读书图》
大英博物馆藏
这是被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一幅作品,由于其笔法精湛、意味深远,馆藏方更是将其制作成三维动画,进一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引发了大量关注。
时值秋杪,山中巉岩飞瀑、白云红树竞秀,其间点缀野烟樵径、村落茅屋,又有樵夫担柴、牧童骑牛。画中结庐林下、捧卷而读的白衣士人,便是希冀隐于山林,与渔父、老僧笑傲烟水、怡情物外的作者项圣谟的化身。
宋 佚名《雪窗读书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历史上不乏关于文士刻苦攻读的励志故事,甚至有人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这幅画描绘的就是文人在雪天里不畏严寒、持卷苦读的状态。透过屋舍开启的一扇窗,可见主人正坐在书有草书的屏风前,借着窗外的天光雪色,展卷细读。
此作对幅有乾隆题诗,其中“开窗坐处浑忘冷,入夜映来好是闲。欲笑引光凿壁者,个中三昧未容攀”之句,极为贴合画中意境。
亮点二
古人咋读书?春山、柳堂,溪涧旁,牛背上,草堂间…解锁读书的“一百种姿势”
看看这些作品的题目吧:《松斋静坐图》《溪堂诗意图》《耕读图》《幽谷读书图》《渔舟读书图》……我们的先贤真的是行走的“朗读者”,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正所谓“读书以修身”,摊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为读书者骄傲和自豪。
明 文伯仁《石湖草堂图》
苏州博物馆藏
石湖自古便是吴地(今苏州)文人的游观圣地,南宋时范成大曾于此建石湖别墅,自称“石湖居士”。此后,石湖草堂成为苏州最负盛名的文人雅集场所之一,也成了王宠与友人“游憩借以遗世”之地。
文征明之侄文伯仁所绘的这幅《石湖草堂图》,记录的便是王宠与其门生金用(字元宾)在石湖草堂的一段往事。通览此图,用笔疏简、傅色淡雅。山石纹理纵横,棱角峭硬如虬如虎,笔力清劲,点画不多皆为枢要;古树苍翠相杂,幽深邃密,用笔清秀。全卷带有浓郁的文人画气息。
明 张路《观画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恬淡静好,但好在我们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明代张路的这幅《观画图》,描绘了乡野村民集聚观画之景。画中连同孩子,共有八人,都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穿草鞋的,赤脚的,衣服上有补丁的。那个双手拿着画轴的人,大概是画的拥有者。他把画卷打开,让大家看,自己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不无得意的样子。有个调皮捣蛋的小儿,钻到画卷的下面,用弓起的背把画幅恰到好处地托了起来,又转过头来朝上看。画卷的另一端持在另一个人的手里,好像在帮着把画打开。观画的人都聚集在窗外的大树下,有背着孩子的,有垂钓归来打这路过伸着头观看的,有闲坐在石桌上边饮茶边看画伸着懒腰的。画中还有一位发髻高高梳起、面庞若月,身在屋里织布的女子,听到窗外的喧闹声,便伸出头来看,似在看画,又好像在看热闹。
全图通过细致铺陈,描绘了乡村民众聚集在一起观画打趣、其乐融融的美好场景。
亮点三
谁说女子不读书?
万木丛中一枝花——《春闺倦读图》是鲜有的描绘古时女子读书的佳作。这个亮点,必须给它!
清 冷枚《春闺倦读图》
天津博物馆藏
《春闺倦读图》描绘了一位身着旗装的女子,发髻松挽,鬓边簪翠,插粉色珠钗,耳戴三钳,简约典重。她神情隐有倦意,黛眉微蹙,小指勾唇;左手支颐,右手持书,斜倚桌几。画家精准地表现出了闺阁女子因读书疲倦与书中内容而导致的慵懒哀愁之态,人物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幅作品更是细节拉满:墙上挂着《寒江独钓图》并竹笛一支。图上有作者冷枚题字。女子倚靠大理石方桌,桌上放着佛手及《名媛诗归》一书,该书在清代上层贵妇中风靡一时。仕女手中之书为《乐府》,正翻至“子夜歌”一篇,巧妙地点出了主人公的所思所感。
冷枚作为荣耀两朝的宫廷画师,画功了得。他熟识西洋绘画技法,故其作品除内含一番妙趣之外,亦可见得中西艺术之交流汇通。
亮点四
难得一见的古代名家
“大杂烩”
文人相约合绘画作、题诗唱和是画史上常见的现象,但一幅画作的合绘者大多数人而已。清代画坛却诞生了一幅由著名画家王翚等三十一人作画、戏剧家孔尚任等六十人题诗而成的作品,其参与人数之多,画史罕见,此图即《芝仙书屋图》。
清 王翚等《芝仙书屋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芝仙书屋为中心,前后绘制了三重景致。在留名的画家中,仅王翚题写了“丁丑三月朔”的时间,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初一。王翚因《康熙南巡图》主笔的身份声名卓著,故而此次合绘的“总策划”或正是王翚。六十位文士的诗跋当为各人分别题写,后由余思祖逐一录于裱边之上。
全图尺幅不足四尺(四尺宣纸),景致繁复,参与创作人数极多,但构景自然,诸多元素前后呼应、彼此揖让,共同营造出了徐兰的生活空间与精神世界,也记录了当时画坛、文坛精英的一次宏大合作,是一幅在绘画史与文学史上均极为珍贵的作品。其价值正如诗塘跋文所言:“纵横万里之才,萃于尺幅中,珠玉烟云,应接不暇,奇观也。”
亮点五
滕王阁、岳阳楼、兰亭序……在古画中重游历史经典
如何在一个展览中,将历代各种版本的《赤壁赋》并置观看?如何在卷轴中阅尽千帆,卧游滕王阁、岳阳楼,甚至见证“文姬归汉”的历史时刻?来中华世纪坛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就对了。
•••
宋 李嵩《赤壁赋图》
纳尔逊 -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宋 佚名《赤壁图》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宋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纳尔逊 -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苏轼的文章《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流芳千古。后世绘画以此为主题者颇多。李嵩的《赤壁赋图》,是南宋山水册页中艺术水准非常高的一件作品。在空间如此狭小的册页中,画家以大幅面表现了波涛汹涌的长江,而将“赤壁”和人物船只压缩在极小的范围内,营造出了空间无限的感觉。
与李嵩的册页小景不同,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的《赤壁图》取势宏阔,绘出了赤壁“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之貌,贴合赋文之意境广博、情韵深致的特色。苏轼及友人乘一叶小舟,随湍急江流行于崖间。渺小孤舟与辽阔江面、巨大赤壁形成鲜明对照。卷尾山水广袤浩渺、苍茫一色,似寓意宇宙之无穷,苏轼诗词中的豪迈洒脱之意喷薄而出。
乔仲常版《后赤壁赋图》据称是北宋画家乔仲常已知唯一存世作品,也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后赤壁赋》为题材的绘画。此作笔墨疏简,虚实相生,山水人物皆用白描,得李公麟神韵。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从“写其真,得其神”向“写其意,得其韵”转变的趋势。
元 夏永(传)《滕王阁图》
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典型的界画,带我们游历曾经的滕王阁——画面上方留白处,全文抄录了唐代王勃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字形细若蚊睫,只有在放大镜的帮助下才能完整释读,使观者不得不叹为观止。览读全图,不仅能使人充分领略到夏永作品高超的界画水平,更能看到很少见于庙堂之上的民间缩微画技法。
金 张瑀《文姬归汉图》
吉林省博物院藏
蔡文姬才华冠绝千古,却命途多舛,先被掳而居胡地十二年,后作别二幼子只身归汉。去国、离家的彻骨之痛,化作感天动地的诗作,引发一代代文人墨客慨叹共鸣。《文姬归汉图》据研究描绘的便是蔡文姬“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的漫漫归汉路。
在这幅作品前,观众宛若身临其境,见证着历史的悲壮瞬间:图中一行十二人迎风冲寒而行,人物耸肩缩背、回身掩面,犬马瑟缩低首、蹒跚挪步。朔北边地寒风凛冽,飞沙走石之状跃然纸上。
亮点六
国宝,国宝,还是国宝!
说了那么多,其实狠货真不少,再为本次展览增加一个小高潮吧:没有国宝的加持,怎敢声称“重量级”!
五代 王齐翰《勘书图》
南京大学博物馆藏
南唐三代国主皆重文教、好藏书,故而勘书是当时部分朝中文士的重要工作之一。李煜朝翰林图画院待诏王齐翰的传世名迹《勘书图》,便是表现其时文人勘书情态的画作。此图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作品。
因画中人物作挑耳状,故该作又名“挑耳图”,尾纸有苏轼之跋。“勘书”之名则是宋徽宗依据画作主旨拟定。该画九百余年间辗转于十余位藏家之手。1934年,美国友人福开森将此图与其在中国收购的大量文物捐赠给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从此是图成为公藏珍品。
宋 李唐《采薇图》
故宫博物院藏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代代相传,引发无数文人墨客歌咏图赞。两宋之际的画家李唐,就为这对历史上“仁义之士”的化身创作了这幅《采薇图》。画家受到伯夷、叔齐“云山高峻水流长,清圣名争日月光”之气节与情操的感染,借古喻今,以此表达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
该图递藏过程曲折,自南宋御府流出后,辗转于海内外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香港秘密收购小组”购回,属于“国宝”级珍品。
亮点七
沉浸式场景+数字化互动,从古代“卧游”到当代之“心”赏
从宋代庭院到明式书房,再延展至三联韬奋书店的开放式阅读空间,阅读场所的再现营造出贯通古今的沉浸感。在移步易景的展厅中,还原古人的文房陈列、庭院假山,通过场景的营造,链接古今,行走其间如“卧游”于书画,松涛溪流,妙趣横生。而数字化互动的展陈方式,更拉近了观者与历史的距离。
展陈示意图
展厅通过宋代庭院花园的室外场景,借展赏石、石桌等该时代物品,结合园林特点的植物呈现。明式书房则借用明式家具、赏石、文房四宝、古籍等,邀请观众沉浸其中,以文人式观看的视角,体味墨香茶韵、书里芳华,书斋志趣。打造阅读空间与艺道同研、技术与学养同修、琴棋与书画同步、文房与文心共存的可读可藏的精神读本。而在三联韬奋书店的当代开放式阅读空间,观众更能够在城市书房中赏心阅目、怡悦性情,重温“万物与我为一”的民族哲思。
展陈示意图
在鉴古开新篇,策展团队利用数字大屏,以互动方式进行解构与建构,通过触碰互动进行影、音视频等多维观展体验,邀观众一同走进“大系”、品玩“大系”、“心”赏“大系”,融入“大系”。
汇聚珍馐搜天下
名家聚首览古今
卧游山水阅佳作
盛世修典看今朝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
——“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
等你来!
大坛展讯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
“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
展览时间
2024.1.22-2024.5.5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 世界艺术展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预约后携带身份证件安检进场
观展
须知
1、开放日期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不对外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开放时间为早09:00—下午17:00(16:10停止入馆,17:00清场闭馆)。
2、前来参观的观众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微信小程序“中华世纪坛参观服务”实名预约(含儿童),额满为止。预约后逾期或未预约的参观者,将谢绝入馆。
扫码进入小程序,进行参观预约
3、咨询服务电话:010-84187900(服务时间:周二至周日早09:00—17:00)
责编:灰仔
执行: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