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大学副校长张昌吉教授主讲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海外法学论坛第八讲:两岸劳动法发展比较
台湾政治大学副校长张昌吉教授主讲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海外法学论坛第八讲:两岸劳动法发展比较
——百年上财 卅载法学
法学院3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
2017年11月17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海外法学论坛第八讲于法学院21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两岸劳动法发展比较”,主讲嘉宾为台湾政治大学副校长张昌吉教授。张昌吉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劳动政策、劳资关系与劳动法,并曾任台湾劳动部副部长,理论和实务经验十分丰富。论坛由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宋晓燕教授主持,法学院王全兴教授、曾坚副教授、吴文芳副教授、同济大学王倩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谭金可副教授参加研讨,法学院博士、硕士生参会。
宋晓燕副院长(主持工作)代表法学院对张昌吉教授的带来表示欢迎,并请张教授介绍最近关注的主要学术问题。张昌吉教授指出当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人力的需求,但是由于省略了一些传统经营的程序和环节,监管难度加大,假货现象严重,同时各电商大打价格战,使得产品质量下降、品牌受损,并引发了大量实体经济倒闭的次生危害。基于此,张教授认为如何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是两岸劳动政策关注的重点,因为中小企业在创造岗位,解决就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接着,宋院长请张昌吉教授和王全兴教授分别介绍当前科技革命影响下两岸劳动法学者的研究情况。张昌吉教授指出当下台湾劳动法领域对科技革命浪潮并未积极应对,服务业蓬勃发展后产生的新型雇佣形态及法律问题在台湾劳动基准法中尚未针对性规制,他认为劳动法、劳动政策不能仅关注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整个经济形态的发展。随后,王全兴教授介绍了大陆劳动法学界关注的主要学术问题。第一,当下研究的背景。正如张昌吉教授介绍的那样,新的技术革命对台湾影响并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台湾基本处于后工业化社会,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反观大陆,城市化、工业化尚未完成,而后工业化的技术革新迅速袭来,虽然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和信息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作为学者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趋势一方面使得制造业的发展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原本在城市化完善的社会不会凸显的问题在大陆极为突出甚至异化。台湾学者研究科技革命冲击的对象更多是IT领域的白领,而大陆学者更多着眼于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等领域的蓝领,这就是显著的区别。第二,法律模式上,台湾地区尽管也有各种灵活用工形式,如电传劳动,但是社保与劳动关系没有捆绑,社会保障十分完备,因而问题不突出,而大陆则是将劳动关系和职工社保捆绑在一起,制度性地增加了完善职工社保的难度。第三,人才质量的重视。十九大报告强调打破人才资源流动的障碍的观点非常稳重。因为过多地强调劳动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就业质量,忽视人才的培养,必须认识到当前劳动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日益密切,劳动法不仅仅是劳动者的保护法,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法。
之后,专家学者针对台湾的社保体系、市场功能的定位以及劳动法的系统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吴文芳副教授对两位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她提出,大陆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一个重要动因是扭曲的资本与金融市场热钱推高了互联网平台的创业热潮,获取巨额资金的互联网平台提供大量低质量就业岗位,无意改进且要求放松管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矛盾冲突。如果这些低质量就业的劳动者不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职业培训的机会,其恶果必然是劳动力市场乃至社会的进一步割裂。同济大学王倩副教授认为科技革命背景下一旦出现机器代替人的大规模失业浪潮,需要通过税收、准入等其他手段加以规制而使社会平稳转型。张昌吉教授对专家们的观点做了回应。
论坛研讨增进了财大法学院与台湾政治大学在劳动法、劳动政策等领域的交流,双方期待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将来进行更加充分的研讨与合作。本次海外法学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 | 周圆 供图 | 陈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