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立人:一气清通天地阔 脱然高蹈舞空灵

2017-03-27 深圳特区报 徐松 映美杯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

4岁学棋,17岁成为国际特级大师,22岁率领中国队夺得历史上首个奥赛冠军,出生于“国际象棋之城”的丁立人可谓年少成名。


棋评家都说丁立人天赋异禀,但丁立人却觉得自己一路走来其实很难,“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不过还好,最后都能想办法迈过去。”


一气清通天地阔,脱然高蹈舞空灵。对于举止腼腆的丁立人,心中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跪着


丁立人的第一个坎,是刚刚学棋的时候。“那时候我只有4岁,这么高点。”坐在低矮的沙发上,丁立人把左手抬到胸前,“那时候去比赛,手摸不到棋,只能跪在椅子上下棋。”


丁立人的家乡温州曾出过叶荣光、诸宸等世界名将,国际象棋氛围浓厚,还不识字的丁立人就被妈妈带到国象班,去认识车、象、马、兵,“当时总跟比我大的孩子下,自然是输多赢少,输棋总是不好受,所以回家就自己练。”


“可能是国际象棋对我有种特殊的吸引力吧,不然这么小的孩子肯定不会没事就自己摆摆棋。”天赋和热爱帮助丁立人迈过了第一个坎,而且很快让他尝到了甜头,“因为下棋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所以我上学后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参加数学竞赛得了很多奖,相互促进下,棋力也增长很快。”丁立人说,赢棋之后的喜悦是他感到最愉快的事,他对国际象棋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坐着


丁立人5岁就夺得全国锦标赛6岁年龄组冠军,9岁那年又夺得10岁组冠军,17岁时,丁立人晋升国际特级大师,在棋盘前已经开始与诸多名将平起平坐了。


但丁立人很快遇到了第二道坎:学习还是下棋?“从初三开始,学业压力增大了,而且由于开始跟成年人比赛,比赛难度也提高了,当时很不想读书,就想着下棋,寝室里、课堂上、晚自习,都在想棋。”最终在妈妈的坚持下,丁立人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的确不想读了,休了一年,完完全全地下棋,但觉得的确差点什么,就去了北大,还是自己愿意去,如果不是休学那一年,肯定不会去读大学。”在妈妈的坚持和自己的意愿下,丁立人终于解决了学习和下棋的问题,鱼与熊掌兼得。


国象大师善于计算,但丁立人的大学专业却选择了法律。“其实我一直都是理科成绩更好,但因为从小很爱看《名侦探柯南》,总觉得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就选择了法律。但进学校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太多东西需要背,而我的记忆力可能大多数都被棋谱占了,感觉读法律比下国际象棋还难,除了一门刑事侦查学,感觉有点像柯南。”

站着


丁立人的第三道坎,是从高手到顶尖高手的迈进,而同时,他还需要完成他并不太擅长的文科专业的学习。


“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赛,叶江川老师说我是‘一把尖刀’,因为当时下第三台,拿了很多白棋,赢了5、6盘,只输了1盘,抢了不少分。”但丁立人对于“尖刀”的褒奖并不满足,为了提高棋力,他又选择了休学一年,所以如今正处于毕业班的丁立人,读的是“大五”,“后来到了2014年奥赛,我开始下第一台或第二台,面对更强的对手,而且白棋少了很多,需要更加稳定的发挥,后来表现还不错,拿下了冠军,叶江川老师也因此说我从尖刀成长为了大将。”丁立人说,相比“尖刀”,“大将”更多的是责任,而这种责任,则需要实力为保证。


接下来,丁立人还将面临两道坎。首先面临的是本科即将毕业前的沉重学业与繁重的比赛任务之间的协调,“这很好解决,今年夏天我就毕业,几个月拼一下就过去了。”


另一道坎,则是他要在国际象棋领域更进一步,真正站立在国际象棋之林。“很多人都说我有天赋,的确我下棋也不是那种特别花时间的,但我曾与棋王卡尔森训练过一周,也曾接触过一些等级分上过2800分的棋手,卡尔森连手机都不太会用,另外也有些棋手不怎么上网,不会接收电子邮件,看起来都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但我因此懂得,如果想棋力继续提高,还需要牺牲掉很多。”丁立人目前等级分一直保持在2750分以上,排名一度进入过世界前10位,距棋王卡尔森只有不到100分的距离,但丁立人明白,看似区区100分,之间却隔着一条鸿沟。


对于这道坎,丁立人已经有了他的计划,“很快我就会本科毕业,以后就真的一心扑到棋上了。”丁立人说,毕业之后,他会花更多的时间练棋,会参加更多的高水平比赛,“比如像‘读特杯’深圳龙岗国际象棋大师赛,水平很高、规格很高、奖金很高,对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年轻棋手很有锻炼意义,以后再办,我会再来。”

相关阅读

吉里:娇妻画纸为棋局 微躯此外更何求

斯维德勒:横扫钢刀凭腕力 五指生风万虑空

余泱漪:惟知万古无同局 黑白轮流日月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