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与教学 | 让母语教材的编写更贴近一线教学

2016-07-14 卢谦 中国教育学刊

摘要

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小学母语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主要原因,除应试教育的因素之外,还在于教材。

当前主要版本的母语教材存在选文经典性与时代性缺失、儿童立场与儿童文学缺位、“主题组元”选文结构有缺陷、练习设计科学性与系统性缺乏等不足。母语教材编写应做到编选与创作结合,彰显经典性与时代性;坚持儿童立场,强化儿童文学;做到编写体系科学,可操作性强;建构便教利学的练习系统,真正让母语教材的编写更贴近一线教学。


文 | 卢谦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小学母语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除应试教育的因素还在于教材。前两年出版界刮起了一阵“民国风”,《开明国语课本》《国文老课本》《民国经典国语课》等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说“民国风”的背后隐匿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但其重要一点是与现行母语教材编写的弊端与缺陷、语文教育的尴尬与困惑密切相关。如果有一套更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且更贴近一线教学的母语教材语文教学的成效也许会改善许多。


一、对当前各版本母语教材不足的反思

如何让母语教材的编写更贴近一线教学?首先应看一看目前小语教材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当前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全国各地编写了十多套母语教科书应该说这些教科书力求体现并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等。目前在全国影响力大、使用范围广且编写有一定特点的主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母语教科书我们分别简称为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但这些版本的教材也分别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文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缺失

好的教材选文应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同时又文质兼美。既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注重吸纳世界多元文化既有情有趣、有生活气息又彰显时代精神、凸显现代意识。可以说各个版本的教材编写者们都力图体现这样的意识如人教版的《草船借箭》《穷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北师大版的《晏子使楚》《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巨人的花园》等苏教版节选或改编的《海伦·凯勒》《鲁滨逊漂流记》《青海高原一株柳》等这些选文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真善美的情操也利于学生对多样文化的吸取。然而总体来说在这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真正的经典文本却不多有的经改编的名家名篇失去了原汁原味如人教版的《燕子》《鸟的天堂》苏教版的《少年王冕》《记金华的双龙洞》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争议较多结果兼有文学性和审美性的经典变成了不伦不类的鸡肋且这三种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相对较少。另外这三种教材的时代性也相对不足。虽然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时间差但选文必须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浓郁的现代意识与时代精神表现出强烈的科技创新与环保意识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看到在原有的课文中,类似《郑成功》《西门豹》《大禹治水》等古代故事比重较高也有一些传扬近代伟人的事迹如《钱学森》《詹天佑》等但反映当代时代特征的选文不多。

(二)儿童立场与儿童文学的缺位

母语教材编写的服务对象是儿童因此选文应该从儿童出发围绕儿童生活适合儿童心理贴近儿童年龄特点易于儿童诵读走母语教材儿童化之路。但从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这三套教材的选文来看儿童立场与儿童文学的缺位现象较为严重其中说教与禁止的内容较多而真正贴近童心、彰显童真、充满童趣的极少。例如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拼音教学中“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等有明显的说教痕迹人教版中“水中白鹅e e e我学拼音真快乐”为儿童学拼音而编的顺口溜有点太随意。又如科学童话《我叫“神舟号”》嫦娥姐姐与“神舟号”的相遇与对话很有创意但作为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爱幻想对神仙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向往认为神仙本领高强无所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读了课文会很疑惑嫦娥姐姐是天上的神仙她想家了为什么不自己飞回去看看却还要别人带她回家呢这种选文没有真正贴近儿童的想象也不符合儿童的认知需求偏离了他们的生活容易使儿童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被成人预设。另外现有的教材中还有一些篇目内容失真不符合历史常识如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中爱迪生智慧救母的故事就是虚构的。

(三)“主题组元”选文结构上的缺陷

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所编的语文教材基本采用“主题组元”的结构单元内的选文基本体现同一个主题因此选文都从主题的需要来考虑结果造成各单元之间语文学习能力递进关系不明显主题单元的逻辑性不强有局限性存在较大的缺陷。“主题组元”结构的优势是主题集中内容相近容易凸显人文性。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主题是“走进名著”分别由《林冲棒打洪教头》《黄鹤楼送别》《少年王冕》《清平乐村居》四篇选文组成单元练习“语文与生活”中安排了背诵古代诗歌了解各个朝代的名人积累与《水浒传》相关的成语,水浒故事擂台赛等引领学生传承经典。但“主题组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一部分难以归入主题的优秀文章无法入选部分课文虽勉强入选却降低了选文的典范性。如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读书”这一主题其中第一篇《窃读记》语言生动细节逼真;第三篇《走遍天下书为侣》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第四篇《我的“长生果”》贴近生活真实可亲;但第二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则显得说教味浓缺乏童趣。由于编者对此文删改较多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文章典范性不强有勉强拼凑的嫌疑。同时这种组元方式重在突出主题内容难以考虑各单元之间、各篇课文之间的逻辑能力梯度缺少一条“主线”将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贯穿起来淡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显得科学性不足。

(四)练习设计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缺乏

练习设计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版本教材练习设计内容简单题型单一训练机械整体上偏重理解和积累练习的迁移与运用不够题型的拓展与延伸不足。如五年级上册(苏教版)课后的练习设计据统计课后的词语练习约有20题基本都是“读一读”“读一读抄一抄”“读一读抄一抄再造句”,分别占30%、25%、20%都是一些理解、积累的题型偏机械记忆缺乏具体鲜活的情境与语境而对词语进行迁移运用和拓展的题型较少练习设计的科学性一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设计编排不系统没有能力梯度没有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不能体现出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系统性也不强。如人教版三年级和五年级教材后的有关词语练习也多是“读一读”“读一读抄一抄再造句”这类题型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一二年级的重点是积累词语三四年级的重点是掌握不同的方法去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五六年级则是学会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而上述练习不能体现出学段的差异也缺乏能力梯度的体现题型单一呈现方式同质化没有上升到理解、品析和运用词语的层面。


二、对母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二十多年教过人教版、苏教版和中央教科所编写的集中识字的母语教材也经常与一线的教师探讨、研究母语教材的改革那么一线教师真正欢迎怎样的母语教材如何让母语教材的编写更贴近一线教学呢?

(一)编选创作结合彰显经典性与时代性

母语教材编写应做到编创和遴选相结合为儿童量身定做。尤其是原创课文则要体现出编者的创意和匠心。叶圣陶先生在《我和儿童文学》中说“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在193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一共十二册四百来篇课文。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可见其编选教材时所持的严谨精神与认真态度。现行的母语教材也创编了一系列的课文如苏教版一些指导读书的知识性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读书要有选择》等有一定的创意,但经典性不足。

母语教材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它是儿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并初步形成价值观的范本。因此母语教材的编写必须选择人类文化的精华必须选择一些经典文本。这里的经典既体现普世价值观又承载一定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同时又超越时空历经时间的检验。教材选文的典范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精神的典范性选文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向善的、尚美的二是表达形式的典范性语言文字、句式、篇章结构等表达方式是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好范例。因此母语教材编写时选名家名篇应做到原汁原味同时一些简短的文言文也应在高年级占有一定的比例真正地让我们的孩子能诵读、学习经典、传承经典。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母语教材的编写应具有全球的视野,以开放的眼光、融合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向学生介绍多样文明和多元文化,注意融入科学精神、合作意识、公民道德等具有现代取向的价值观念。一些能体现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时文、美文不可或缺,如《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等属于环境教育范文,《给予树》《她是我的朋友》等是成长励志、人格塑造类选文。在母语教材选订修改过程中,全国各地也都增加了一些时文、美文,如奥运冠军刘翔被写入上海市母语教材,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报道被收入辽宁省的母语教材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与当下的生活相联,与世界相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二)坚持儿童立场,强化儿童文学

立场,是人们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态度,母语教育的立场当然是儿童立场。因此,母语教材编写者应旗帜鲜明地持儿童立场,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选文,上下千年、古今中外,所选的题材、内容、言语表达方式都应顺应童心,守护儿童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好奇心,保护儿童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位。但现有教材成人本位的倾向性还较为明显,教材的整体风格、思想都是规范的、正统的,儿童并不喜欢。《开明国语课本》在“编辑要旨”中明确提出:“内容以儿童为中心,取材从儿童周围开始:保持文学性的同时随儿童生活逐渐扩展至社会生活,与自然、艺术、科学充分联络;适合儿童心理,各课文和单元相互关联与呼应;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生活所需各种文体,语句、词语与儿童切近,同时和标准语相吻合,适合儿童诵读。”可见,编者叶圣陶和丰子恺有着强烈的儿童本位意识,且把这种理念、意识体现在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中,使教材充满童真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从而备受儿童的喜欢。

另外,母语教材的编写还应强化儿童文学,关注儿童视角。在20世纪20、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鸟言兽语的读物”应该打破吗》中说:“我要慎重声明的是,鸟言兽语的读物,自有它的相当地位,相当价值,我们成人是没有权利去剥夺儿童所需要的东西的,好像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子吃奶的那种权利一样。”这里的“鸟言兽语读物”,就是一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小学母语教材需要儿童文学化。叶圣陶曾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须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然而现行教科书的编写者中缺少真正能够把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整合为一体的专家,正如杜威所说:“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含在儿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则。”因此,我们呼唤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教材编者,共同研究、慎重选择,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依据儿童的生长需要编写母语教材,从而让儿童的母语学习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编写体系,增强可操作性

由于现行的母语教材大都采用“主题单元”的结构,各单元之间语文学习的逻辑关系和能力梯度不明显。语文教材中提供的选文只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中有什么“可教”、选择“教什么”,也就是“课程内容”基本是由教者自主选择,这就造成了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化、经验化、无序化。一线教师同课异构时发现,同一篇课文由几位老师来教,结果主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差异性很大。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谈语文教科书的功用》一文中指出:要“明确语文教科书‘课程研制’的责任,也就是要求语文教科书完成‘课程目标内容化’的任务;明确语文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教学价值,则进一步要求语文教科书承担起‘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任务”。显然我们的母语教材离“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目标还远。

语文学科综合性强,逻辑性不严密,但不是可以完全无序。因此,母语教材的编写也应该有一个科学有序的体系,处理好单元与单元之间如何做好纵向衔接,课型与课型之间如何沟通横向联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提升的层次与阶梯性如何体现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刘仁增先生提出“以语言能力发展为主线,以语言能力点为单元主题,以能级递进为序列”的“语用型”教材设想,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将教材分为精读篇、方法篇和略读篇三类,精读篇重点选一些在语言表达上规范、语句优美,短小精悍且朗朗上口,易于让学生熟读、背诵的文章,从而让学生发现语言的秘妙之处,积累语言,悟出读写方法。方法篇重点配合训练要点组织例文,主要是让学生从中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的方法,提升能力。略读篇则是让学生自读,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增长知识,训练思维。这三种教材之间互相结合又各有侧重,都有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也可以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语用型”教材编写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以语言训练点为单元重点,以“语文能力递进”为序列,将小学低中高年级段语言学习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中去,可操作性强,更贴近当前母语教学的实际。另外母语教材编写可以尝试采用多样的组元方式,除主题组元、能力训练组元外,也可用读写结合组元、方法指导组元、不同体裁组元的方式,既凸显工具性,也体现人文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建构练习系统,力求便教利学

教材中的练习系统主要包括单元综合练习和课后练习两个部分。首先就课后练习来说,练习设计应既重视基础性、层次性,又重视开放性、创新性,力求课后练习题型的多样化。既目标集中,重在基础,如读书、背诵、写字等,又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同时重迁移运用,重拓展延伸,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体现出能力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学段要求。

而单元综合练习则通过形式多样的题型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拓展运用,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母语教材中各单元综合练习的设计编排应有一个明显体系,且训练重点与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有一定联系。如“学用字词句”,应不仅仅是单纯的组词、填空等练习,还应注重练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考虑将小学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读读背背”重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积淀文化底蕴,主要包括古今贤文、成语词串、名言警句、诗文对联、俗语谚语、知识小品等。“口语交际”则重在创设言语交际活动的情境性和互动性,可联系学生生活选取一些贴近社会、贴近人生的话题。“综合性学习”,则可突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与活动经验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应该说目前人教版教材的练习系统总体上较为科学、系统,训练重点明确且有一定的梯度性,有利于教师的教,也便于学生的学,但仍有许多需改进的空间。

如果母语教材编写能做到编选与创作结合,彰显出经典与时代性,坚持儿童立场,强化儿童文学,并做到编写体系科学,可操作性强,练习系统便教利学,真正地贴近一线教学,小学母语的教学现状定会有大的改观!


回复关键词“核心素养”,可查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题文章。



声明与致谢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六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中国教育学刊采编系统已上线,请大家登录官方网址 http://www.jcse.com.cn 赐稿。

感谢大家对中国教育学刊的关注与支持,也欢迎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获取更多内容请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