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2016-03-22 董芳 周江涛 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董芳系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周江涛系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航空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随着高中寄宿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高一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集体中学习并开始住校生活。如今的高一寄宿生多为独生子女,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理和自立能力,但从小缺少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与非寄宿生相比,他们长期住在学校,骤然间缺少了父母的贴身照料和家教辅导,并在生理上经历青春期,心理上强忍着“断乳期”,面对新的高中学习环境,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导致学习成绩较之初中出现下滑或者起伏波动。寄宿制要求高中生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对于高一寄宿生这一特殊群体,探索其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剖析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改进学习行为提高身心素质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亚历山大·阿斯汀认为,教育质量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投入密切相关。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殷雷单一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李伟、刘畅单一研究大学生学习行为杜屏等以寄宿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寄宿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适应性等问题;马欣仪等比较了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差异李德亮以寄宿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与走读高中生相比,研究其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已有成果侧重于研究各学龄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以高一寄宿生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不多,且较少关注其成绩背后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更缺乏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专项调查和路径分析。本文以高一寄宿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弥补上述缺憾,并获得更多研究发现。

一、寄宿学习行为的特点

高一新生都是刚经历中考选拔进来的,他们在原来的初中阶段可能是尖子生或者优秀生。但是到了高中,他们会发现高手云集,人才济济,因此往往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其学习行为具有区别于普通高中走读生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寄宿对学生自主学习态度有较强的要求

高中走读学生只在学校上课,吃饭、睡觉等都在家里,父母能够对他们给予细致入微的关怀,做可口的饭菜,关心其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学习辅导和谈心交流等。而寄宿生多数时间都是往返在教室、食堂和宿舍之间,过着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一般一周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与父母沟通较少。如果说高中走读生的家庭教育还能够很好地补充学校和教师教育的不足,那么,寄宿生的家庭教育则是相对较少甚至是缺失的。因此,寄宿对学生的自理和自立能力要求更高,对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也有较强的要求。高一寄宿生的生活需要更加独立,学习需要更加自主,需要端正自我学习态度,包括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等。

(二)高一寄宿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受其学习态度影响明显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已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主动探索、分析、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中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基本上是教师讲其一,学生仅会其一;而自主学习则要求教师讲其一,学生要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主学习要求高一寄宿生熟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愿意学、喜欢学,而且会学、能学会。因此,自主学习行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抱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高一寄宿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更容易受学风等学习环境的影响

高一寄宿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本想去教室上自习,同学则邀请他去踢球;本想在宿舍看一会儿书,舍友则在用手机看电影或者打游戏,除非寄宿生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抗干扰能力乃至抵制诱惑的能力,否则便会随波逐流。如果受到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而此时又不能依赖家长,教师也无暇及时照顾,就会造成寄宿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时间安排不当,学习和生活等受到严重影响。

二、影响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地引导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深入分析影响其学习行为的因素,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在山东省17地市的78所中学,根据高一寄宿生的性别、城乡户籍和中考成绩等,对共计3500名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分层等比例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390份,有效问卷3200份,问卷回收率96.86%,有效问卷率94.4%。调查问卷共设四个模块:A.个人基本情况;B.学习态度;C.学习环境;D.学习行为。调查问卷采用五级量表形式,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主要依据教育统计学原理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路径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之间互为影响

本项调查所涉及的学习态度,主要是指高一寄宿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稳定心理倾向,涵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爱好程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学习环境,主要是指高一寄宿生的软、硬件学习条件,涉及学校学风、学生宿舍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等;学习行为,指高一寄宿生围绕学科、兴趣爱好等而展开的学习行动,遍及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等各个环节。

1.学习态度显著影响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

本调查研究以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为自变量,主要涉及对课程的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收获和课程的前期基础四个维度;以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作为因变量,主要涉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维度。通过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其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

表1数据表明,课程爱好与高一寄宿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说明如果学生喜欢某门课程,学习态度较好,学生能够在课堂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比较主动地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收获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说明如果学生能够从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或者学习收获较为丰富时,学生便可以在课堂认真学习基础上,比较主动地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高一寄宿生学习某门课程的基础对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除个别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外,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具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其原因在于:高一寄宿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收获是助推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某门课程的前期基础影响了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学、会学”。培养高一寄宿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关键需要从改变其内在驱动力——学习态度入手。

2.学习环境显著影响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

本调查研究以高一寄宿生的学习环境为自变量,主要涉及学校整体氛围、宿舍氛围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三个维度;以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为因变量,主要涉及课程爱好、学习动机和学习收获三个维度。通过对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其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

表2数据表明,课程爱好与学校氛围、宿舍氛围、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说明如果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宿舍环境较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比较生动,这些学习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爱好程度;学习收获与学校氛围、宿舍氛围、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说明如果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宿舍环境较好,教师课堂教学比较精彩,这些学习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高一寄宿生对课程学习的收获或满足感。

除个别维度间的相关性不够明显外,学习环境与学习态度具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剖析其原因在于:高一寄宿生的大部分生活和学习在校内完成,无疑会受到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宿舍舍友的习性、偏好,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外在环境的影响,家庭对高一寄宿生的影响在逐渐减少,学校等外在环境对其影响则越来越大。高一寄宿生进入好的学习环境中,会在整体氛围的感染下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学习环境显著影响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

以高一寄宿生的学习环境为自变量,以学习行为为因变量,通过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其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

表3数据表明,课后复习与学校氛围、宿舍氛围、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说明如果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宿舍环境较好,教师课堂教学也颇为吸引学生,这些学习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做好课后复习。

学习环境与课后复习具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原因在于:高一寄宿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以高考为主要目标,应试教育的特点比较明显,受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的作业和测试较多,学生基本呈现出以课堂听课为主、课后复习为辅的学习行为。而要改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需要从学校、宿舍和教师等学习环境方面作出改善。

(二)学习态度与学习环境对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路径

在上述对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基本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准确找到学习态度与学习环境对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清影响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下文将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的各个维度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期找到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各维度的不同权重(即影响大小);其次,通过加权平均把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的各维度综合为一个指数;最后,运用回归分析确定学习环境与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大小,从而找出高一寄宿生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影响学习行为的路径。

1.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各维度的主成分分析

为了将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多个维度综合为一个指数,在前期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4-6)。

表4数据表明,课程爱好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为0.4655,学习动机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为0.2083,学习收获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为0.1870,前期基础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为0.1392。高一寄宿生学习态度的四个维度——课程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收获和前期基础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依次为:0.4655、0.6738、0.8608和1.0000。在学习态度的四个维度中,课程爱好是影响高一寄宿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然后是学习动机、学习收获和前期基础。

表5数据表明,学校对学习环境的影响为0.5005,宿舍对学习环境的影响为0.3032,教师对学习环境的影响为0.1963。高一寄宿生学习环境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0.5005、0.8037和1.000。在学习环境的三个维度中,学校氛围是影响学习环境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宿舍氛围,最后是教师的影响。

表6数据表明,课前预习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为0.4046,课堂听课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为0.3143,课后复习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为0.2811。学习行为的三个维度——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依次为:0.4046、0.7189和1.0000。在学习行为的三个维度中,课前预习是影响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课堂学习,最后是课后复习。

通过对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行为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加权平均法将高一寄宿生学习态度的四项维度综合为一个学习态度指数。同理,可以将学习环境的三项维度综合为学习环境指数,将学习行为的三项维度综合为学习行为指数。

2.高一寄宿生学习态度指数、学习环境指数与学习行为指数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指数和学习态度指数为因变量,以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为自变量进行多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表7数据表明,当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改变1%时,其学习行为可以改变0.75%;当学习环境改变1%时,其学习行为改变0.206%,学习态度改变0.204%。这恰恰说明,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学习环境不仅对学习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而且也通过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具有间接影响,但学习环境对学习行为的总影响不如学习态度的影响显著。

3.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多次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运用AMOS6.0结构方程分析软件,建立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的如下路径分析模型(见图1)。

    在上述分析模型中,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是三个综合后的关键指标。其中,学习态度由课程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收获和前期基础四个分指标综合而成,课程爱好是影响学习态度的关键指标;学习行为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分指标综合而成,课前预习是影响学习行为的关键指标;学习环境由学校、宿舍氛围和教师教学三个分指标综合而成,其中学校是影响学习环境的关键指标。学习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包括两部分:一是直接影响,二是通过学习态度间接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较为直接,并且比学习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详见表8。

表8数据表明,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此时也即总影响为0.751;学习环境对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206。根据路径分析原理,学习环境通过影响学习态度进而对学习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为0.205×0.751=0.154。因此,学习环境对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总影响为0.360。

借助上述路径分析图,影响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不同层次因素一清二楚。为了更好地引导高一寄宿生的良好学习行为,让学生做到“能学、会学、学好”,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改善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入手,侧重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收获的满足感,提高学习行为的内驱力;二是从改善高一寄宿生的学习环境入手,从学校整体氛围、宿舍和教师教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外部支持,增加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外在牵引力。

三、提升高一寄宿生学习行为的策略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78所学校3500名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开展抽样调查,并进行数理统计和路径分析,实证研究了高一寄宿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激发高一寄宿生积极“主动”学习,改进学习行为,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主、以学生参与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为辅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不断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路径分析模型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的爱好是影响学习态度的关键指标,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有较大关系。高中的有些课程是抽象晦涩的,学生在课堂听课和课后复习时感到困难,这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为了进一步端正高一寄宿生的学习态度,实施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主、以学生参与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为辅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的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可以制作微课程,借助微信等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平台,对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和突破,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充裕时间和思维空间。

高一寄宿生的课余支配时间比较充沛。为了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建议成立课余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讨论和研究课程相关内容。课余兴趣小组,就是将对课程爱好相同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借助于网络微课等工具,相互讨论,使他们个人难以理解的学习难点在与同学讨论中豁然开朗,不攻自破。

(二)采取过程考核、团队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不断改善高一寄宿生的学习环境

高一寄宿生的学习环境主要涉及学校的制度文化氛围、宿舍环境,乃至学习氛围等软环境。学习环境是形成良好学习行为的外在保证。因此,改善学习环境可以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侧重于对学生课后复习的考核,这种方式倾向于引导学生的考前突击,不利于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课程考核还应该关注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考核。由于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不便于实行卷面考核,可以采取读书笔记、学生课堂提问等多种灵活形式,采取等级制予以评分。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成绩较好的高中生所在的宿舍中,其他舍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较好。高一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受到宿舍环境的显著影响。因此,建议探索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考核方式,培养全宿舍成员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营造宿舍的整体学习气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改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高一寄宿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关注高一寄宿生课堂之外的学习行为,使其以校为家、寓学于乐

课堂之外的学习行为,主要涉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高一寄宿生由于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加上有些课程抽象难以理解,课堂难以消化,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检查,找到暂时不懂或者存在的疑惑之处,以便课后复习或者请教教师。毕竟相对于走读生而言,高一寄宿生的在校时间较长,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

学生课前预习的程度,直接体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因此,教师尝试指导高一寄宿生的课前预习,适当规定阅读书目,要求写出读书笔记,给予相应的问题思考空间并要求学生写出预习内容的主线,明确学习难点,是提高高一寄宿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一步。

重视课后复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课余学习效率。高一寄宿生不需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课余时间相对充沛。因此,对其课后复习方法加以指导使其好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梳理”本节所学知识重难点,并作出详细的归纳总结,不仅可以自己在脑中“过电影”,而且可以讲给同学听,甚至可以与在校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一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