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业氢能:以共享单车开辟产业新模式
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
市民游客走进位于南海丹灶的仙湖氢谷,与“氢生活”最近的距离莫过于骑上一辆氢能共享单车。车身呈蓝白色,采用金属储氢方式,整车净重36.4kg上下,最高时速可达25公里,续航里程80多公里。该型号氢能共享两轮车采用金属氧化物固态储氢技术,充放氢压力低、安全性强、体积储氢密度高,能有效解决城市群众零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出行要求。
这是由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业氢能”)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攀业氢能2019年度获得“蓝海人才计划”A类立项扶持,并于2020年1月在南海丹灶成立,是一家从事氢能源领域催化剂、电极、燃料电池堆及其应用解决方案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国内空冷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生产的领先者,攀业氢能不断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探索共享氢能两轮车,在氢能产业链条中开辟出全新模式,逐步走向可持续的商业化道路。
对于氢能行业,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涛感触很深,“能够参与一件或许会改变世界的事情很不容易,现在我们有机会,那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率先入局
专注氢能科研二十年
施涛是一位80后科技创业家,上大学时学的是热能工程与动力工程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氢能相关,主要是与高校合作制造氢能轿车、氢能大巴。
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涛。
施涛先后负责实施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支持的“燃料电池场馆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轻型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率先实现了国内第一批燃料电池自行车、第一批燃料电池叉车动力系统和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及供氢方案等的开发和批量化出口。
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至今,施涛任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于氢能小型应用解决方案的实现,尤其是两轮氢能车辆的开发。
施涛从氢能行业还未兴起的时候,便投身到氢能领域,不知不觉二十年过去了。这一路,越走越明亮。
敢于探路
推动氢能商业化发展
创业至今,施涛带领攀业氢能自主研发的产品越来越多,已成功开发出不同功率等级、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叉车、自行车、游船、扫地车、游览车和无人机等诸多领域。
攀业氢能生产的氢能共享单车投入试运营。
2022年10月,由攀业氢能提供的国内首批近百台氢能共享单车在仙湖氢谷投入试运营。2022年11月,在国际氢能产业领袖峰会上,攀业氢能自主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助力型两轮车首次亮相。这款助力型单车有效解决了市民群众零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出行要求,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大量好评,目前氢能单车站点已经成为南海的网红打卡点。未来,攀业氢能还将在南海区投入1000台氢能共享单车。
氢能扫地车。
“攀业氢能产品有很多,但产品真正要实现市场化,还是有需要突破的地方。”施涛表示,首先要认清楚大方向,要做有益的事情,满足世界需求创造价值。而攀业氢能的大方向则是:产能建设与系统开发,从而去实现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形成关联,形成开放的生态体系,而非自己做闭环。
制定标准
助力南海构建氢能社会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包容、审慎、监管和规范,以及产业链协同互补。2018年,南海全面发力,提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仙湖氢谷的构想。而在这个关键时期,攀业氢能通过“蓝海人才计划”A类立项扶持落户南海。
2022年初,南海区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氢能全链条安全监管等方面开展系列政策探索,牵头破解当前氢能行业规范、标准相对缺乏等问题。
攀业氢能业务板块。
2022年4月,攀业氢能联合上下游企业制定了电动自行车用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团体标准,帮助整车制造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参与了自行车和电动车协会相关的课题研究。攀业氢能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推进氢能两轮车国标尽早出台。
创新氢能产业技术研发。
未来,攀业氢能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共同探索中小功率的氢能商业化模式,推动氢能技术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助力构建氢能社会、实现“双碳”目标。
来源:南海科技
编辑:人才南海编辑小组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关注人才南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