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大街上那么多广告牌,是否应该都拆掉?

2017-12-13 美国时刻

北京正在进行“还北京一个美丽的天际线”、整治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的集中行动。


针对有北京市民反映,拆除广告牌匾后找不到路,用横幅代替牌匾等问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表示,正在制定街区总体设计,注重街区特色,将拆除和规范重设同步。



如果按光明日报被拆的逻辑,人民日报会不会拆?成为网友极度关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社旗下环时著名胡主编都发表文章《北京的天际线之争为何如此牵动人心》,称,在为保护天际线而治理广告牌的问题上,很多北京人其实关注的不是摘广告牌本身,而是他们不喜欢“一刀切”,不喜欢“排浪式”“运动化”的社会治理行动。


他们也不愿意什么都人为地整齐划一,希望城市多有一些自然生长的空间,哪怕这在市井层面意味着一点“乱”的现象。

文中说,当下舆论的不安和很多意见又不容忽视。这种流动的民意并非转瞬即逝的泡沫,而是存在于这座城市建筑及市井之间的精神文化北京的一个个生动表情。


这些皱眉或者叹息折射了北京社会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实每一个地域和城市都不仅是由房子和街道堆砌的,人和人心更加本质。城市工作的核心是与人心的互动。


此前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清理天际线也要关注人心起伏线》,称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塑造错落有致、富有韵律的天际线,也要关注到人心的起伏。这其实是一条比天际线更重要的曲线。


“天际线”这个本没几个人讲的词,在北京的拆中火得一塌糊涂。


今天作者妖西在自己公号妖西中发文:2.7万广告牌拆除后,该科普一下“天际线”了!文章理性地将天际线进行了一番科普。


文章说,这几天,为还北京一个靓丽的天际线,2.7万各式广告招牌、标志集中拆除,引爆了朋友圈。


那么,在各种情绪之后,我们问一句:到底什么是天际线呢?


用城市设计的专业术语讲,城市天际线,是指城市某一区域内建筑及自然景观的外部轮廓线与天空交接所形成的剪影,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竖向形态的风貌特征。


从概念里我们可以拧出三个重点:


1、天际线区域是特定的,有代表性。

2、反影某个时期的城市风貌。

3、外部轮廓与天空的剪影,有美学诉求。


那么,北京的城市天际线代表性区域都有哪些呢?有不少,随便列举几个。


首先是天安门、故宫建筑群代表的皇家气象。


或者是CBD代表的现代北京。


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体育盛世。


以望京SOHO为代表的现代写字楼。


事实是,拆与不拆,北京壮美无敌的天际线就在那里。我想可能是,某些广告牌影响了某人从厕所看出去的天际线吧。


但你家厕所看出去的天际线能代表北京么?人们说道北京,脑子里浮现的天际线是你家厕所的视角么?!


在这次“还北京靓丽天际线”事件中,还牵扯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天际线是美的?


抛开情绪,这也是个科学问题。


从中世纪开始,欧美国家对天际线就有一系列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天际线的美取决于两个因素:


1、视觉美

2、感染力


这两点又是由城市建筑形式、周围环境、观赏者心情和知觉状态(生活状态、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十一种变量决定。


关于这件事,正反两面声音皆有。


赞成者认为,北京不少牌匾标识“很不首都”,毫无审美可言,摘了并不可惜;质疑者则认为,像“庆丰包子铺”这种街边一层楼高的招牌也被摘了,是否真的科学?是否太一刀切?


 

人民日报的评论就认为:

 

“应该看到,无论赞同或是质疑,基点都是出于公共利益。


大家的争议焦点,并不在于北京要不要美丽的天际线、要不要整洁的城市空间,而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与城市相遇,在登高远眺,也在行走其间。


美丽的天际线,清朗的建筑立面,都是城市的靓丽名片。驻足黄浦江边或面对维多利亚港,有那条天际线在,就有上海风情与香港格调。”


 

既然这里说到了香港,今天就讲讲  “香港是如何维护天际线的?”


对于拆掉城市里的招牌,其实在香港也如北京一样,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


反对者:“招牌是集体回忆”


最新的统计显示,在2015年,香港特区政府屋宇署拆除/修葺的危险/弃置招牌便有1500个。


作为一个发达的商业城市,香港过去一些街道上挂满了富有特色的招牌,这些招牌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成为香港市民的集体回忆。


 

可想而知,必定有一些人会反对政府实施的新条例。


例如,有两位香港青年人就成立了“街招”(Streetsignhk),设立社交媒体专页,透过招牌的故事鼓励大众关注招牌文化保育。


到过香港的朋友也一定对那些形形色色的招牌有印象,虽然功能性逐渐下降,但似乎只有看到街上这些招牌,才真的感觉自己身在香港。




赞成者: 违例招牌存隐患


不过,大量违例招牌也是香港一个长期存在的楼宇安全问题。

 

香港是一个台风多发的地区,每一年都会发生几宗招牌砸人的事故,台风时节,招牌更是摇摇欲坠。


1999年台风“约克”来袭时,就有过下面这样的惊险一幕。巨大的招牌落地,所幸路人及时避开。



而在2010推出招牌清拆政策之前的两年,香港湾仔就发生了罕见的致命塌招牌事故。


当时,位于香港岛湾仔的一家泰国菜馆,其近半公吨重的巨型招牌突然整个塌下于行人道上,一名女途人被压中头部及上半身,十多名途人合力救人不果。

某种程度,这一事件也是香港淘汰旧式招牌的起源。



根据香港《建筑物条例》(第123章),竖设招牌属于建筑工程,必须事先获得屋宇署批准图则及同意展开工程。

 

随着依据《建筑物(小型工程)规例》制订的“小型工程监管制度”于2010年12月31日全面实施,在规定下,招牌不可伸出超过4.2米,离地不能少于3.5米。



然而,香港大部分招牌均于2010年前竖设,因此那时数以千计已经屹立几十载的招牌,不符合新制度的标准,一夜间变成违建。

如今,香港有完整的招牌监管制度,香港屋宇署引进招牌监管制度,处理违例招牌。


整个招牌监管制度,包括针对大型违例招牌的执法行动、定期巡查弃置及危险违例招牌及容许某些符合指明标准的违例招牌在经检核后可以保留的检核计划等。



 针对违例招牌的执法行动


屋宇署采用三管齐下的策略,遏止新违建工程,减少现有违建工程的数目及透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在这方面的意识。


而屋宇署会主动进行一连串“大规模清拆行动”,清拆尚未检核或不合资格参与检核的违例招牌。


屋宇署发出法定命令后,招牌拥有人须要在指定期限内,拆除违例招牌。


 

针对违例招牌的清拆命令,招牌拥有人如不履行命令,屋宇署可指示政府承建商代为清拆,并于其后向招牌拥有人悉数追讨工程费连监督费及附加费;及/或对招牌拥有人采取检控行动。

 

而另一方面,不遵行上述法定命令属刑事罪行,最高刑罚为监禁一年及罚款港币200000元。若违法情况持续,会被加判每日罚款港币20000元。


文章来源:橙新闻  综合财经记者站、妖西、法兰西之友及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