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批重量级大咖纷纷回国,中国亮出“秘密武器”

2018-03-20 美国时刻

“走,回中国去!”


近来年方兴未艾的“海归潮”中,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据报道,就在10年前,人才流动状况是,大约每7名中国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但目前,状况正在改变,每7人中有6人回国……


一、留学人才“归国潮”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的领导人曾如此说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要跑出中国创新的“加速度”,人才是核心关键。


曾几何时,中国人才“哗哗”外流。


有媒体对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留美的理工科高端人才拿到博士学位5年后仍不回国的人数比例做了数据可视化统计,发现中国留学美国的高端人才总是去的最多、回的最少。


2013年,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


“从上世纪美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成功赶超看,实行人才优先战略,是其成功的秘密武器。”


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孙学玉表示,谁抢占了人才培养、吸引和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



西方媒体评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如此重视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国。中国将其视为令其站在科技前沿、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的关键捷径。


此外,西方国家近几年的不安定和衰落也进一步把更多人才推回中国。


二、众多重量级大咖


在这些归国人才中,更是有众多的重量级大咖,他们的回国,让中国部分科技实力加速了15年!


2017年,蜚声中外的“大师”、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是迄今为止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得主中唯一一位亚裔专家。



他的回归,填补了中国在计算机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让中国计算机理论研究真正与世界接轨。


因为“分量重”,姚期智回国被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中国的“风向标”。


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谢晓亮、高能物理王贻芳、人工智能甘中学、新药创制丁列明……


他们的回归使中国在各自领域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提高了10年到15年。


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率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三人三夺世界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最高荣誉——菲涅尔奖。他们在回国后组建了一支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



潘建伟主持研制的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圆满完成了包括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在内的三大既定科学目标……英国《自然》杂志评价: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不到十年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劲旅。


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背后,承载着留学归国人才的智慧和汗水;一系列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一些应用技术打破了国外封锁垄断,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三、新一代年轻人心仪之地


时至今日,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经过多元文化的熏陶、全球化视野的历练,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是全新的国际化人才群体。


海归科学家作为知识技术转移的人才力量,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高新技术应用的推动者、推动中国创业发展的领跑者。


中新社文章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当有高级人才选择回国时,舆论往往称其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但现在,人们心态更平等、更开放、更理性。“回到祖国去”,成为新的风尚,因为中国正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留学生归国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来中国学习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留学的国外学生总人数为44万人,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35%。


英国《独立报》刊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英国,成为海外学生留学的第二大选择,最终将与美国竞争第一名的位置。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人们相信,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就能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


来源:中国搜索,综合:新华社|中新社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