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小晖庭审视频曝光 痛哭悔罪求轻判

2018-04-03 美国时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616ln1c37&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8年3月28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一案,并在官方微博上进行了庭审直播。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吴小晖集资诈骗652亿、利用担任安邦财险副董事长职务侵占100亿。被告人吴小晖在最后陈述阶段,当庭表示深刻反省、知罪悔罪,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深刻的忏悔,掩面痛哭认罪,希望从轻处理。


吴氏的倒下,及安邦帝国重构的启幕,迷思与谜团正在大白天下。



戊戌年正月初八,宜祭祀、结网、入殓,忌余事勿取。


这一天,继项俊波案之后,保险业最大靴子落地。沪上检察院公诉安邦帝国缔造者吴小晖,罪名集资诈骗、职务侵占。安邦集团则因“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被一行三会、一局联合接管。


安邦(标准投资)早期是吴小晖和地方、国企合作的一个工具,主要是杯葛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宏观调控。


举个例子之一,上海汽车集团账上有大量现金,银行付他很低的利息,而当时江浙沪想搞基本建设,没有钱。


于是,上汽借钱给安邦,得到一倍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安邦拿这个钱,收购当时价格非常低的公共建设项目,自来水厂,高速公路等。


这样地方也有钱,绕过国务院的宏观调控和银行,用这些钱搞基建。安邦挣的是高峰和低谷之间的资产差价,结果是地方,国企,安邦皆大欢喜。


从创始人及其背后复杂的政商关系,到600多亿天量增资款,再至快速的集团化十余张金融牌照、三年即达万亿级的现金流、买买买的海外收购和敛货A股……


两万亿元的总资产和世界500强的光环下,安邦创造了太多记录、聚拢了太多目光、也留下了太多疑问。


默默无闻的创始人发迹何方,复杂的政商关系中扮演何样的角色,还有谁?


创始大国企股份何在,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之演进脉络,天量注册资本金何来?


一纸牌照难求的时代,缘何可接连拿下财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保险资管、保险集团等十余张金融牌照,吃下成都农商行?


与银行通力合作而来的万亿级现金流,海外收购和A股买买买外,撒向何处?奢华靓丽的财务报表,能懂者几人?


吴氏的倒下,及安邦帝国重构的启幕,迷思与谜团正在大白天下。



安邦大案落幕:保监会十三条规定接管安邦集团


公诉吴小晖


保监会规定十三条终是打破了新年的梦幻,安邦集团被接管,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正如一年之计在于春,2018年的保险监管基调从大案开始。


保监会通知显示,自2018年2月23日起至2019年2月22日止,保监会开启对安邦为期一年的接管工作,并专门成立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由保监会发改部主任何肖锋带领,对公司所有资金往来、资产买卖、信息发布、除传统保险业务外的合同签订等进行接管。


在接管期间,安邦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停止履行职责,相关职能全部由接管工作组承担;由接管工作组组长行使法定代表人职责,工作组行使经营管理权。被接管后,安邦集团继续照常经营,公司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而变化。同时,也将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完成股权重整,但民营性质不变。


接管小组浮出水面:发改部正副主任+保险从业老将领衔


自年初八安邦集团被保监会接管声音发出后,各种报道此起彼伏。安邦也成为自永安、新华、中华联合之后第四个被监管部门接管的保险公司。


被接管后的安邦未来怎么走尚不得而知,但从接管小组的阵容上看,可推测一二。


保监会发展改革部主任何肖锋,临危受命任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组长;保监会发改部副主任罗胜担任副组长。此次,保监会派出发改部正副主任,可见重视程度之深。


另外,徐敬惠、符飞也在接管工作组中担任副组长一职。符飞,中国保险保障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中华人寿董事,2006年进入保险行业,曾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旗下中邮人寿筹备组业务管理部负责人。


而最受关注的当属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乃排名第一的副组长。这位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保险经理人,1991年加入太保,近30年太保工作时间使其经历内部多个层级、多个岗位的历练。


近年来,更是以操刀太保寿险转型大局,并将之推上太保集团砥柱之位、成就行业转型标杆名声大噪。临退休之年担此重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从接管工作组班子成员看,组长、副组长皆出自监管体系,唯独徐敬惠一人来自大浪淘沙的市场主体,这样的组成,是否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先有中华联合案例在先。2009年,面对背负巨额亏损的中华联合,保监会不得不派出加强内控工作组,其工作组组长李迎春也成为中华联合第三任董事长,同期多位工作组成员留任中华联合。


回到目前被接管的安邦集团,有接近保险监管人士告诉《今日保险》,接管工作组成员有一定概率可以留任治理。有过集团公司、大型保险公司高管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想必会更受青睐。



安邦崛起之谜:黑马不再,世界500强的镜花水月


安邦的前世今生转换宛若昼夜交替,从白昼到黑夜转眼一瞬。


以代销车险起家,2004年才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支机构的安邦财险,谁曾想到会成为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金融大集团。首任董事长乃时任上海汽车集团总经理胡茂元。


2005年,安邦财险第一次增资引进新股东央企中石化集团,注册资本也由5亿元增至16.9亿元,中石化成为与上汽集团并列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0%。随后几年,安邦财险不断增资。


至2011年6月,安邦财险第五次增资至120亿元,并重组更名为安邦保险集团。成为集团后的安邦,更是在2014年两度巨额增资,注册资本金猛增至619亿元,成为全国注册资本最高的保险公司。


另外,安邦于2010年收购瑞福德健康保险,并更名为和谐健康,拿下健康险牌照;同年,安邦人寿成立,寿险牌照收入囊中。


2011年,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资管牌照又被拿下;2014年,安邦养老成立,收入养老牌照。


短短四年时间,安邦拿下四张牌照。

辉煌的背后总有故事。


据财新此前一篇《穿透安邦魔术》文章透露,安邦37家股东背后,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可上溯到86名个人股东,均为安邦保险集团实际控制人吴小晖在浙江老家的亲属团。吴小晖这位大鳄也慢慢浮出水面。


2014年前后,吴小晖正式接替胡茂元成安邦集团法定代表人。


此时的安邦保费已接近千亿。2014年下半年,安邦因举牌民生银行而一战成名,成为保险界关注的热点。


举牌民生银行背后,是安邦对银行的钟情,但不是起步于此,也不会止步于此。


2011年,一场“蛇吞象”式的并购让安邦拿下成都农商行35%的股份,成其第一大股东,安邦系多位人士也进入农商行管理层,安邦的银行之旅开启。


据统计,安邦系在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均有出现。并且,在民生银行之前,招商银行就已成为安邦系的下一猎物。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安邦财险持有招商银行10.72%的股份。


海外买买买,“黑马安邦”不断扩军。


2014年10月,安邦宣布以19.5亿美元代价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从此开启了其境外“买买买”行动序幕。


2015年5月,安邦以3.69亿欧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100%股权;7月22日,以2.06亿欧元收购比利时Nagelmackers银行100%股权;7月26日,仅以1欧元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股权;9月16日,以1.17万亿韩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63%股权。


2016年9月,安邦用19.57亿美元收购美国StrategicHotel100%的股权;12月31日,以160万欧元收购韩国安联人寿100%股权。


收入并购,“买买买”需要资金。

大手笔花钱,也得大篇幅挣钱。


要说安邦保费翻倍增长,还是出现在2013—2016年间。


据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安邦集团保费达265.73亿元,同比增长215.65%;


2014年保费收入为746.97亿元,同比增长181.10%;2015年,保费首次破千亿,达1577.11亿元,同比增长111.14%;2016年,安邦集团保费收入超五千亿,实现5041.33亿元,同比增长219.66%。


期间恰逢保险市场化改革,又迎监管政策的放开,安邦搭乘“保监会废除2007年开始执行的《万能保险精算规定》,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将万能险产品利率市场化,改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的便车,大力发展万能险,并借助已拥有的银行销售渠道,保费规模更是扶摇直上。


值得关注的还有,隐藏在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下的投资型理财险的崛起。2012年,安邦财险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为691.5亿元,同比增长647.57%;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千亿达1044.4亿元;2015年,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更是突破五千亿,至542.5亿元,同比增长178.52%。


然而,坍塌就在一瞬间。


监管政策的突然转变打的一些资产驱动型险企晕头转向。2016年保监会对于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一纸监管规定让那些以险资为核心的资本系险企猝不及防,其中就包括安邦系。


2016年4月,安邦宣布退出竞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一路“狂飙突进”的安邦海外投资遭遇滑铁卢,这也是安邦流年不利的开始。


有媒体报道,2017年3月,安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在纽约的房地产合作项目暂停;4月17日,美国年金与人寿保险商信保人寿宣布,公司将终止与安邦的并购交易。


另外,曾有媒体爆料安邦变卖海外资产,但被安邦否认。

海外布局尚放置一侧,单看国内环境更是严峻。


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野蛮人、妖精”到2017年4月,项俊波被双规,监管步调加紧后,安邦沉默期开启。同年5月,安邦人寿被禁止申报新产品;6月,其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层层不利接踵而至。


此外,从保费来看,安邦集团2017年前11月保费为2846.62亿元,同比下降43.53%,2010年后首次负增长。海外布局、投资,及保费业务双头受限,埋下日后接管伏笔。


总资产两万亿之安邦成色几许:


业务模式三板斧,十余张金融牌照及不错的投资资产最值钱


以投资扬名、以至被业内解读为“不是保险公司,是投资公司”的安邦已经很难从偿付能力、现金流压力、盈利能力等硬指标看其保险成色。


那619亿元的集团注册资本金、370亿元的财险公司注册资本金、308亿元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89亿元的健康险公司注册资本金、33亿元的养老险公司注册资本金……


傲视群雄的资本实力,只能等待最终的审查后才能看清真实的注册资本金是多少。“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及财新那篇《穿透安邦魔术》的雄文中不难得出期间的水分。


熟知保险经营者,知悉偿付能力充足率乃衡量险企经营健康与否的硬指标,代表着保险公司产品端结构的合理性、风控能力的优劣性、乃至投资风格的稳健与保守。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一家险企保险核心能力的成色。


还有那靓丽且少有人懂的财务报表中,尤其是子公司动辄百亿元的净利润。年报消息现实,安邦财险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74.7亿元、91.5亿元、131.6亿元;


同期寿险公司为84.8亿元、196.6亿元、151.2亿元,不亚于同期的国寿、人保、平安等大哥级险企年度利润,甚至比个别老大级险企净利润还高。


几乎同样的操作手法、同样的模式,看看那个更名为富德生命人寿的难兄难弟,近两年实际控制人“进去”后的真实盈利境况。


从2015年的百亿元净利润,到2016年50亿元的净亏损,2017年半年亏损超过30亿元的惨烈,是否也折射着该类险企的共同明天。


再看保费业务结构,安邦之保费积累多源自于中短存续期时代。


2015年—2017年三年披着“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外衣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达2.5万亿元,期间安邦规模保费接近万亿元,且不算财险那千亿元量级的投资型财险产品。通常情况下,中短存续期业务多是3年期以下业务。


反观成熟市场的保险公司,或者国内主流保险公司,保险企业经营的严谨、慢热是个共识,甚至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呆板、木讷”。尤其是强调内涵价值的寿险业,有着七平八盈的经营常识。


拼的是保险根基、风控底蕴、个险基础、续期能力、精算研发、核保核赔技术、IT实力等更多的软性指标,非总资产之类硬指标可简单描述。


资产驱动负债类险企的通病,就是缺少高内涵价值产品,短期趸缴产品固然可以因投资利好带来颇丰收益,但难成模式,难持续。观转型成功的大型寿险公司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凭借强大的续期保费和个险底蕴,逆势破局实现开门红首月两位数增长,分别是21%、24%、10%。


无个险队伍、保险底蕴的资产驱动负债类险企则是哀嚎一片,大规模、大比例负增长随处可见。


与之激进的敛取磅礴现金流手法同名的是,资产驱动负债的大鳄型险企均有着精准的投资眼光。


有媒体2017年中统计,安邦仅在A股市场即倾注了数千亿资金,仅重仓的25家上市公司持股市值超过2000亿元。实现相当程度浮盈的同时,安邦还海外收购系列银行、保险公司、酒店等产业。


理解了资产驱动负债类险企投资模式,保费端的操作手法更是简单。打通银行渠道,鉴于中短存续期类产品对注册资本金的消耗,注入巨额现金流。这也就解释了安邦系险企持续高额注资的初衷。


拿下非一般的理财型财险销售资格及主攻期限短、流动性强、收益高的理财型寿险产品。最后将之投入资本市场,买买买、海外收购的模式由此而来。


综上,不难得出,庞大安邦帝国核心资产在于遍布海内外的不错投资标的,及以保险为核心的十余张金融牌照,当然还有早已布局完毕的全国性机构。



安邦的未来:谁来接手,重塑与瘦身启幕


“接管过程中,接管工作组将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完成股权重整,保持安邦集团民营性质不变”。


保监会定调式的语气中,安邦保险集团的重塑之路启幕。参考之前国资先后入主的新华保险、中华联合,安邦保险的民资性质是否改变?


纵然有着接管过程中,民资性质不变的定调,但当前能有多少民间资本吃下安邦盘口。两三万亿元总资产的安邦,需要接盘者具备硬实力,即便那600多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即可将诸多企业挡在门外。


仅以保险行业而论,民营类险企恐怕只有平安有此实力,但平安本身已经具备金融全牌照,且保险主业发展势头甚佳。


至于其他行业,实业为主的公司鲜有能独自吃下者。有如此实力者多是国有金融类企业。诸多传闻中,民资、国资组团接盘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需要考虑的是,后保费盛宴时代,保险牌照的魅力已不如往昔,还有多少趋之若鹜的资本,且这还不是小数目。


当然亦不排除分拆出售子公司牌照的方式,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对于接盘者的遴选,安邦的瘦身行动应该是当务之急。2017年的保费负增长近五成是个开始,联想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接受新华社专访所说“短期来看,要通过‘瘦身’来化解个别激进公司的现金流风险”的监管态度,大致可以看出接管工作组的行动策略。


这些公司在二级市场持有很多优质资产,且与自身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强,可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转让,既能减轻资产端压力,缓解现金流“饥渴”症状,又不会造成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毕竟把屋子打扫干净才能迎接客人,才能迎来徐敬惠式能力威望皆有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一曲大戏,十二年。安邦大案的落幕,一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安邦保险是2014年之后突然进入公众视野的一家民营保险公司,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所谓“野蛮人”的鼻祖和典型代表。


这家成立只有14年,被公众广泛知晓不过4年的公司,创下了几个令人瞠目的记录:


1、安邦保险是中国注册资本最大的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619亿元,而国字号保险公司老大“中国人保集团”才424亿的注册资本;安邦崛起之前的民营保险公司老大——平安保险集团,注册资本金也不过182.8亿元。


或许有人会说,公司注册资本还不是随便填的,上万亿注册资本的企业都有。


这对于普通行业来说是对的,但对于金融保险行业来说,注册资本必须是实缴资本,而且资金有严格限制。所以,安邦保险619亿的注册资本,是非常厉害的。当然,这也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2、安邦保险总资产达到1.9万亿,堪称天文数字,而它管理的财富基本上是2014年之后聚集起来的。而根据《新财富》杂志的统计,安邦系控股金融企业掌控的总财富,达到了3.2万亿人民币。


下面是2017年7月《新财富》杂志发布的“民营金融权力榜TOP100”(资料截至2016年末),这份榜单可以告诉你“安邦系”到底有多么厉害:



安邦是怎样在强手如林的保险业中快速崛起的?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被羁押的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以及安邦创始人吴小晖才能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权力起了关键的作用。


“行政权力”赋予安邦保险了“市场特权”,而安邦保险又把这种特权用金融杠杆放大到了极限,吸引了大量资金“跟庄”。


过去几年是中国货币超发、金融杠杆率上升、资产价格不断膨胀的时期,热钱如过江之鲫,到处寻找机会。


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一个企业能获得市场特权,给热钱带来超额利润,那么资金会蜂拥而入,加盟他的行列,转瞬间就可以形成一只浩浩荡荡的队伍。


安邦的财富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或者说,安邦使用了三种杠杆:


第一个杠杆是权力,是市场特权;第二个杠杆是资本;第三个杠杆是热钱,是杀红眼了的“跟庄”的热钱。


在安邦事件里,《财新》发挥了重要监督作用。2017年5月,这家财经媒体曾推出了题为“穿透安邦魔术”的重头报道,向公众披露了安邦的股权违规情况。


“财新”的报道说:


安邦的股东结构犹如一个迷魂阵。但层层解开安邦股东结构之后,结论也十分清楚:


2014年安邦为满足监管要求一举增资499亿元,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上溯到86名有相关关系的个人股东,通过循环出资放大资本,明显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险资金虚假注资。


86名个人投资者用5.6亿元的资金,投资于49家号称总注册资本达24亿元的企业,再通过层层类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动对安邦98%股权、600多亿元的注册资金(111倍资金杠杆)和超过19000亿元的资产(超过3400倍的资产杠杆)的最终控制,这应该是代表了古今中外资本市场历史上杠杆利用的终极水平!


对上述投资循环系统的粗浅分析,已经可以确认,安邦自己向自己“增资”了至少将近300亿元,可谓触目惊心。


安邦的倒掉,固然跟他的“股本原罪”有关,但它的高调和汇聚财富的惊人速度,恐怕是更关键的原因。


2014年,安邦以天价购买了美国纽约著名的老牌五星级酒店——华尔道夫,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广为人知。


随后,安邦在A股市场上展开了大收购,扫货对象包括如民生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大商股份、远洋集团、华富国际等。


在国际市场上,安邦更是成为大陆企业出海收购的“带头大哥”,先后在欧、美、韩收购、入股了多家保险公司、银行、商业地产。


在这个过程中,吴小晖和安邦的背景,也逐渐被媒体“扒”了出来。虽然未有官方的确认,但很多情况公众已经心知肚明。于是,安邦被舆论贴上了“权贵资本”的标签。这个标签如同烙印,是无法洗去的。


在这个烙印下,安邦越高调、资产规模越大,管理层面临的压力就越大。安邦或许希望做到“大而不能倒”的规模之后再慢慢变白,但它显然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安邦是中国最大的“权贵资本”吗?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毫无疑问,安邦是过去几年里最令人侧目的“权贵资本”,或者说是“最高调”的。


在中央提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反腐败,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安邦这种“权贵资本”显然是拦路石。当然,也是最好的“祭旗”用品。


对于吴小晖和安邦保险的结局,高层多次发出过警告和暗示。比如2018年1月17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在《人民日报》二版头条的位置发表文章,谈金融监管。他在文章里警告说:


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2018年1月31日,保监会通过官网公布了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厦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个别公司资本不实和股东占款,实际控制人挪用占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


……要牢牢树立依法合规意识。国家法律和监管制度是红线,决不允许出现所谓的“特殊”公司,任何机构挑战法律的权威和监管的底线,都要付出追悔莫及的代价。


由于安邦涉嫌“自我注资、虚增资本”,未来吴小晖及其家族、幕后权贵们的股权,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所以保监会在公告里说:


“接管过程中,接管工作组将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完成股权重整,保持安邦集团民营性质不变。”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来源:金融蛮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