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日报整版报道:破译千年瓷片密码 唤醒沉睡文明记忆

古镇珠山 2024-01-05

7月12日,在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长江口二号”古沉船中发现的清同治年间景德镇窑青花梵文折腹碗瓷片研究迎来新进展,该瓷片横截面标本制作已经完成,进入成分和结构等古陶瓷基因信息分析阶段。

▲7月12日,在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长江口二号”古船中发现的清同治年间景德镇窑青花梵文折腹碗瓷片横截面标本制作完成,工作人员将标本入库。

今年6月10日,成立一周年的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首次迎来了“外来户”。来自上海市崇明区横沙岛水下“长江口二号”古船中的3套12件景德镇古陶瓷标本正式入库。至此,基因库收录的古陶瓷基因标本达1372套(2412件),从中采集数据近30万条。

▲6月19日,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古瓷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图文档案,将录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

千年瓷都景德镇,素以“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著称,是世界古代制瓷业集大成者。2022年6月11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由江西省文物局授牌成立,其职责是全面采集景德镇地区从晚唐到民国时期的2000多万件古陶瓷碎片的“8+X”类数字信息。“8”是指古陶瓷基因标本的考古信息以及“形、胎、釉、彩、纹饰、款识、装烧工艺”等核心信息;“X”则是所有延展信息,如世界各大陶瓷博物馆的同类收藏、相关联的海外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以及现代学术研究成果等。

▲7月13日,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作坊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古瓷片。

这些碎片化的古陶瓷信息,在基因库里被整合成关联的系统化知识,从中解析古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唤醒曾经沉睡地下的文明记忆。

▲6月19日,工作人员利用拉曼光谱仪检测古瓷片的化学成分。

“每一块古瓷片都会被制作成物理和数字两种形态的基因标本,从中获取其基因片段信息。”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负责人翁彦俊介绍,“而‘X’的基因信息收集是开放式的,需要全球共建共享。”

▲7月12日,基于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数据开发的“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以创新的展陈形式和互动装置,让喜爱陶瓷文化的游客惊叹连连。

▲7月12日,今年投入使用的古陶瓷基因标本制样机器人正在制作标本。机器人柔性制样系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标本制作效率。

一年多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一期数据库已正式上线,向全球分享了研究成果。与此同时,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标本机器人柔性制样系统,也在该基因库投入使用,基因库标本制作效率大幅提升。基于基因库的研究成果,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已推出了“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碎碎鸭”等文旅文创应用,获得大众广泛认可。

▲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工作人员合作,从景德镇御窑厂的陶瓷碎片中成功修复明成化年间素三彩鸭形香薰。7月13日,工作人员正在对鸭形香薰进行检查维护。

▲7月13日,御窑景区一处蕴含着景德镇青花瓷基因的穹顶,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国家文物局在《“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提出要打造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正是反映中华文明基因的典型性考古标本,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建设,正是对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7月12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负责人翁彦俊(左)向来自波兰的陶瓷爱好者皮特介绍物理和数字形态的基因库标本。

中国瓷文化的鼎盛,在西方形成了首字母小写“china”为瓷器、大写“China”为中国的独特现象。成长中的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通过不断破译古代陶瓷中蕴藏的“文明密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自信地向世界展示“china”风采,为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添砖加瓦。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刘靖
审       核:占  毅
值班领导:程继志
☞推荐阅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
▶刘海带队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珠山区开展推进“贸易兴市”工作惠企政策专题培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