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名师风采(二):熊梅:学好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

我与师大的故事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6-29

每一份成绩单的背后,都有老师们奋力奔跑的身影;每一名教师的辛勤耕耘,都将为学校的发展增添光华。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会将于近日召开,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新闻中心将推出系列人物专访,为您讲述5位教学名师勤于追梦的故事。今日推出人物专访之二,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熊梅的故事,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熊梅,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得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羌族传统民居源流与环境变迁研究。西华师大“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宣讲团成员,南充市青少年“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宣讲团成员,连续八年承担我校党校党课教学任务,为我校留学生讲授巴蜀历史地理,开设公选课《中国国家历史地理》 。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熊梅,是学生心中自带光芒的女神。2007年至今,走过12年教育路,熊梅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做有人格魅力、情感魅力、语言魅力、学识魅力和能力魅力的老师,一辈子做好教书这件事。


课堂教学有方法


12年的讲课积累,让熊梅对课堂教学有一番自己的见解。熊梅巧妙地在课堂上引进生物学的思考方法,开展反刍教学。

“一节课短短四十分钟,时间紧,那讲述的内容一定要是我在大量筛选的基础上,‘淘’出来的精华。”

谈到课堂,熊梅戏称自己是一头老牛,把知识体系不断咀嚼,最后反刍出来。牛有四个胃以完成反刍,熊梅亦然。她在备课中,广泛涉猎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各类材料,紧扣学术前沿,筛选、分析、归纳和汇总符合学情且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经典文献和典型史料。讲授“是战是和——汉初对匈奴的军事防御”一节时,熊梅从《汉书》《史记》《后汉书》等多部文献中选中冒顿与吕后在公元前195年的两封来往信件,冒顿“愿游中国”的狼子野心与吕后的忍气吞声展露无疑,吕后的强势性格与卑微外交相悖,更是突显了汉初和匈奴的实力差距。

熊梅对历史的味道有自己的坚持。“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地,要教给学生实打实的知识与思考问题的方法。”熊梅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对比与纵深思考的问题意识,从史料立场、史料真伪、史实考证等方面进行解读、阐释和多次探究,充分地细嚼、吸收和利用,在新知识落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缜密辩证的逻辑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国家历史地理》课程共十讲,内容从社会风俗到军事攻防,从古代汉语到文献阅读方法,何处讨论,何处引证,熊梅在备课时便已准备好。课程内容准备充分,立足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

在A208教室,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前年听熊老师讲唐朝的服饰文化,我就很感兴趣。现在我通过考研复试,就想再来听听熊老师的《中国国家历史地理》。我的室友本来打算和我一起来的,但她临时有事来不了,她觉得特别遗憾,错过了一位这么好的老师的课。”


做有魅力的老师

西华师大的贴吧里,有学生发贴“你心中的好老师是谁”,熊梅的名字赫然在列。在她看来,好老师应该具备“五种魅力”:人格魅力、情感魅力、语言魅力、学识魅力和能力魅力。

她进一步解读:“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真正浸润学生心灵的,就是老师自身人格魅力。”情感魅力包括老师个人情感和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应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而作为历史教师,语言魅力也应是锤炼的重点。”语言要有张力、感染力,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而学识魅力和能力魅力,则是老师在“教”与“学”中不断提升内化。除了专业知识外,老师也需要广泛涉猎,用学识和能力去征服学生。当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她便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正解,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这五种魅力,是熊梅从教多年坚持的追求。“ 魅力,是一种时间沉淀的质感状态。做有魅力的老师,就能给学生带来有质感的学习。”

“熊老师常常和我们聊天,听听我们对她上的课的意见和建议。”熊梅告诉记者,要让学生热爱这门课,就要从备课入手,不断挖掘自身的课堂魅力。

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熊梅在教学语言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经三个月的琢磨与实践后,熊梅发现了两个“秘诀”,一是语气和语调变化大,对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很有效,适当的提问尤为关键。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将知识深化,把学过的知识前后联系,把知识串联起来。指引学生提问也有讲究,要避免全场问,也要避免“秦始皇的出生日期”之类的无益之问。二是关注学生们喜欢的东西,了解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想方设法走进学生们的世界。

在学生心中,熊梅是一名既有深厚学养,又有丰富表现力的历史老师。她的课,总是充满活力和热情。让学生直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熊老师讲课就像百家讲坛!”资深前辈也评价:“熊梅的讲课的语言、内容、节奏让我沉醉。”熊梅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充满笑声,充满思考。


学历史的人要有大历史观


“熊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她教导我养成了写札记的习惯”,历史文化学院大二学生刘泓麟向笔者展示了部分札记与文后熊老师的批语,并在访谈中多次表达对熊梅的喜爱。“熊老师很尊重我们,老师的回信经常可以看到‘拜读’‘期待’等词。每读一篇她回复的信件,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写下一篇给她看。”对于历史评述文的风格问题,熊梅在邮件中这样回复他,“学历史,不一定非要走阳春白雪之路,何不试试剧目式小说?我期待看到下一个‘流潋紫’。”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当记者请教熊梅如何教授五四运动时,她说,学历史的人要有大历史观,伟大的历史事件总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在历史长河的行进中愈发凸显其光芒。五四运动就像一场恢弘壮阔的时代浪潮,激发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深沉力量,其历史意义既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把握,更要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

“深入揭示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无论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爱国的精神;都在发挥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非历史专业的同学更多是通过德的引领。我将无我,这句话说得很好,这要求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学生要与时代同步,要同国家共呼吸、共患难。但现在的孩子你不能直接给他说要怎样做。比如,讲到南宋的时候,文天祥是一定绕不过的。先不讲他如何爱国,先把人物生活的背景引出来,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们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是再好不过的了。”



采访结束在熊梅周二晚的课间,一群学生正紧紧地围着熊梅,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那一张张围绕在她身边的学子的面孔,正洋溢着勃勃生机,预示着美好的未来。这是师大教师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往日精彩:

4·23,世界读书日,阅读之光,照亮你我(内有2019年阅读大数据)

西华师大“网红”老师,喜提微博“热搜”、刷爆朋友圈!

要向“熊猫爷爷”表达我们的尊敬和喜爱,就请您为他投上一票吧!

教学名师风采(一):杨秀培:以研促教,用科学精神引领学生

足球赛事预告:西华师范大学VS四川大学


文字 / 王旖   

图片 / 部分由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 / 陈晨

策划制作 / 西华师大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