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代表风采丨黎云祥:引育并重,不囿一隅

党代表风采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8-22


编者按 ★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在西华师大这方人才沃土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断涌现。西华师范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召开,为营造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新闻中心特地走访10位党代会代表,展示他们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激励全校师生对标先进、见贤思齐,为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更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开放办学水平更高、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天讲述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黎云祥的故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一个崭新的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学院建立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与物的问题。当时包括行政人员在内,全院教职工仅17名,且研究方向不同。有的偏向生物,有的侧重化学,而真正与“环境”对口的教师只有3位,师资紧张。为扩充教师队伍,黎云祥多次召开全院会议,讨论人才引进的标准与方法,多番研讨,反复琢磨。最终确立了两条标准,要求被引进人才需要是在环保领域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或是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有建树,且愿意从教的博士研究生。

黎云祥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了解省内各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及环保企业中,有环保工程师证书与硕士及以上学位、工作能力强的人才的大致情况,通过学生、朋友等打探其人有无来高校任教的意愿。开设四川省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环境监测》的敬安兵老师,在来到西华师范大学前,曾在环境监测站有过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后调赴省地矿局从事环境监测工作。黎云祥多次邀约面谈,和他谈起学院的发展方向,殷切表示期待敬老师能到高校任教,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了解到由于敬安兵的妻子在南充市一个县上的某医院工作,因而夫妻常两地分居后,黎云祥晓之以理,在2018年,敬安兵老师答应到学校任教。



“2015年至2017年,三年的时间里,每年应聘博士都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黎云祥组织学院教师先花大量时间,仔细研究比较应聘简历的科研方向及成果。“在剔除不符合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的部分简历后,从剩下的简历中,我们着重挑选科研成果突出的博士,一一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沟通,了解他们应聘的具体想法与困难,再与学校人事处等相关部门沟通,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乌日娜是一名留日归国博士,她在日本博士毕业后,在日本工作了几年,初步有回国的意向。最初联系到她时,她表示想初步了解学院的情况,没有明确答复。黎云祥与乌日娜博士前前后后用邮件、微信、电话沟通了1年多的时间。后来黎院长与她分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个新建学院,需要这样一批高素质、精研究的人携手,在西华师大这片沃土上共同二次创业,最终以诚意与美好蓝图打动了她。

从确定要组建新学院后,黎云祥与学院党政一道,创造性地提出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所谓导师制,即导师与学生双选,学生选择一名中意的老师作为自己大学四年的导师,而每位导师每年带三至五名学生。“导的内容很关键,不仅导学业,还要导生活,更要导品德。”



导师制的提出与落实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不菲的成绩。成立于2018年的土壤污染团队共计8人,分别由2名2015级和6名2016级本科生组成。该科创团队在环境材料制备和污染修复方面已取得了丰富成果。其中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学生第二(导师第一)发表文章共计24篇,成果获省级比赛三等奖2次,获得校级科研立项2项,获研究生保送资格学生3名。2019年9月,在土壤污染团队李文斌和邓红艳博士的带领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2015级何海霞、2016级朱浪、张乂方、谢佳等发表新型可循环利用的污染修复材料,该成果(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a recyclable and efficient adsorption material)以何海霞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期刊《材料快报》(Materials Letters,JCR2,IF: 3.02)。

不仅学生需要导师,更多的中小学与环保机构也需要大学作为导师。为做大做强四川环境教育,黎云祥牵头,学院党政班子立足于学校的“师范”特色,提出依托环保科普教育基地,与N所中小学、幼儿园、环保单位携手创建四川环境教育1+N联盟。截止2019年1月,共有63个单位加盟,其中包括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充市南充一中附小、西华师大附小、重庆天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跨越区域,串联整个四川,将全省之力紧紧扭在一起,形成一股共创蓝天绿地、促进共同发展的合力。

为帮助西华师大附小构建“乐活”课程,黎云祥带领学院师生全力支持师大附小的生态课程,带领团队深入师大附小的课堂,尝试构建了以“重视健康,关爱环境”为主题的系列生态“乐活”课程,其中包括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春秋远足等课程。垃圾分类课程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让孩子们认清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导孩子了解、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银行”进行垃圾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课程指导孩子们利用废纸、废布等为自己制作漂亮的服装,利用废纸、毛线制作彩粽、布贴画等美术作品;春秋远足鼓励师大附小的孩子们走出校园,关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如徒步西河调查西河污染情况。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校园大,研究的学问深,更在于要有大师。大师更要有大胸怀,要心怀家国天下。我们做环境保护的,就是要为国家和区域做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更像是我们的使命。”

“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为了更好地为区域服务,黎云祥组织党政反复与教师们沟通,帮助教师凝练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小组。“这几年来我们学院一共拿下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年就一举拿下4个。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意味着你的研究水平进入全国领先水平,这极大得益于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2015年建院至今,以特长与研究方向为依据,学院紧紧扎根嘉陵江流域,目前已建立水质、土壤、大气、农村面源污染与防治等六个团队。水污染治理团队建立于2017年,在2018年初具规模,两年以来,团队先后多次赴嘉陵江上中下游的陕西、四川与重庆实地调查,而今渐有成果。

除了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黎云祥还是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忠实践行者。2018年10月12日,由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四川省第三届环境教育研讨会在西华师范大学举行。出于绿色环保的考虑,黎云祥与学会沟通,决定请与会人员自带洗漱用品,下榻的酒店不提供任何一次性的器物服务。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而今已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的第五年个年头,全院共有6个科研团队,11个国家自然科学项目,54名教职工。学院建设有一个国家级生态环保科普基地。黎云祥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就这样坚持下去,明年、后年,再往以后,我们每年都会有更多成果,为实现‘绿水青山’贡献我们的力量!”


敬请期待更多党代表风采~


往日精彩

 光明日报:守教育报国初心 担立德树人使命


 党代表风采丨夏承光: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党代表风采丨王方国:学工战线的奋斗者 学生成长的守护人

文字 / 王旖

图片 /由本人提供

排版 / 蒋芸责任编辑 / 陈晨策划制作 / 西华师大报学生通讯社 西华师大新媒体中心

为西华师大人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