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帅:他和他“向往的生活”

扶贫在路上 西华师范大学 2021-06-22

编者按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凉山彝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西华师大积极落实对口帮扶任务,助力凉山脱贫攻坚,选派优秀教师驻村帮扶、送技术、送培训……在这中间,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人物。新闻中心推出“脱贫攻坚 师大力量”栏目,今日聚焦帮扶队员郑帅,敬请关注。



“我们的‘加尔木呷’”,加尔村村民习惯这样亲切地称呼他。这是我校选派至喜德县东河乡驻村队员郑帅的彝族名字,意为加尔村能干的小伙子。在村民的心里,郑帅做实事,有担当,是大家脱贫路上的指路人。他喜欢用笑容、歌声面对一切,迎难而上,把扶贫生活过成了“向往的生活”。


心中有志,做自己的拓荒者



2018年7月,郑帅干劲满满地背着行囊踏上了去东河乡加尔村的路。正值雨季,泥泞的土路更加湿滑,部分路段被洪水阻断,只有绕道隔壁李子村再翻山前往。郑帅跟着村干部在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前行,一路沟壑、峭壁,刚一抵达村子就因低血糖晕倒在地。上山前斗志昂扬的他,觉得自己跟大家的第一次见面就有点“囧”。于是他想着要更努力地好好干工作,赶紧转变大家对他的印象。而刚一到村委会,他发现办公室没有电、没有生活用水,更别提电脑等办公设备。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条件的简陋更激发了他实干的斗志。



加尔村山高路远,山下的师傅不愿意来做维修工作。他乐观地说:“这些事交给我,只要村里需要,不会我就去学。”他从网络上查,打电话问朋友,自己不断琢磨,做起施工设计、材料采购运输、批灰粉刷一条龙的活路。老乡吉能以古开玩笑说:“你一会儿是大学老师,一会儿是帮扶干部,这会儿又成了装修师傅!”他像模像样地粉刷着墙壁,笑呵呵地回答,“帮扶干部不就是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么?”



经过两周的施工,加尔村老旧的村委会办公室焕然一新,制度公告上了墙,多年未通电的屋子全部亮了灯,西华师大也送来了热水器等物资,村委会办公条件实现了大升级。每天来村委会办公,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油然而生。



熟悉郑帅的朋友都能感受到他为人直爽真诚。他认为语言不通没关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在一次次的走访贫困户、拉家常中,他成了村民们的朋友,是村民们有困难会想到的那个人,大家心越贴越近了。加尔村村支部书记阿来久尔很感慨地说:“郑老师的到来,着实给我们这支队伍带来了许多改变”。



脚下有路,做村民的知心人


每天一睁眼,望着秀美的大凉山,郑帅就琢磨着,如何帮助村民富起来。一次他赶集时几位卖蜂蜜的老乡引起了他的注意。山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蜂,这么好的蜜卖这么便宜为什么却少有人问津呢?他觉得“蜜香也怕山高”,宣传是突破口。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郑帅草拟了一份《加尔村养蜂产业发展规划》,得到村民及乡村干部的广泛支持,他还自己设计了蜂蜜产品的包装并制作打样。一个月后,有专业技术支持、进行集中管理的120箱土蜂在村里安了家,村里也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合作社。今年5月,加尔村1135名村民有了第一笔集体经济分红。



加尔村有着丰富的瓜果等物产,长得灿烂极具滋味,却无人问津。这里的彝族同胞淳朴善良,终日守着这片土地,许多村民几乎从未走出过大山,去触摸外面广阔的繁华世界。这是郑帅来到这里后的感触,“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的同时,得想办法让他们精神也富有起来”。这个想法一旦萌发,就在他脑海里生了根。为此他决定在每两个月一次的休假中,从贫困户家庭中选择两三名青少年,跟随自己踏上“返乡”的旅程。在他的协调下,西华师大文学院团委与加尔村协同开展名为“山果”的关爱行动,资助这些孩子进行游学活动。



郑帅还记得第一次带孩子们走出大凉山时,14岁的吉能木机一路眼睛不够用、嘴巴说不停。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喜德县、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大学......看着吉能木机欢喜雀跃的兴奋劲,郑帅暗暗想着,以后有机会要带更多的孩子出去开阔眼界。参观罗瑞卿故居后,吉能俄主很坚定地对郑帅说,“郑老师,我将来要考军校。”孩子们在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郑帅憧憬期盼着,“山里成熟待摘的果实,有一天也随着他们走出大山。”


生命有光,做生活的歌唱者


驻村帮扶工作忙忙碌碌,需要走访贫困户、控辍保学、处理日常事务等等。因为人手紧,郑帅作为东河乡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的一员,还兼任支部宣传委员。在郑帅看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并不辛苦乏味,他的生活里有歌声和远方。

郑帅爱好广泛,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擅长唱歌跳舞,他的行囊里也总少不了心爱的吉他。碰到困难了,压力大了,他都会弹上几曲,心情一下就好起来了。村里干部经常在一些场合让他来领唱,大家一起用汉语、彝语交融的歌声表达喜悦,加油鼓劲。



他很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而乐声就是他们友谊的桥梁。村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村边的小土堆上,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围坐在郑帅周围,随着郑帅弹奏的尤克里里乐声,欢快地哼唱着歌曲。纯真的笑靥,阳光透过树叶洒落的斑驳,伴着动听的歌声,让高山上的加尔村显得格外可爱。他知道,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想用音乐来让孩子们的生活少些单调,多些色彩。他有时用糖果表达着一位大朋友的善意,教好奇的孩子弹几下尤克里里。他有时找人翻译,让孩子们学会彝语的《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更多的时候,他弹唱孩子们喜欢的乐曲,看着孩子们眼中流露出快乐和对未来的向往。渐渐地,他结交了很多小朋友,幼教点的吉布共果、阿七伍千、孙子阿英等孩子都是他的小粉丝。



谁说扶贫生活是“苦”字当头?郑帅觉得自己感受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美好。他想把这难忘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用镜头镌刻帮扶干部和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谊,用汉语、彝语歌声来礼赞新时代。郑帅自导自拍的《祖国,我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短视频去年入选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视频展播等多项活动,最后在“我和我的祖国”作品评选中获得大众投票全国第13名的好成绩。



他在日记里写到:“彝海结盟的动人场景还历历在目,当年彝族同胞护送红军,高举火把引路,今日我辈唯有手捧一颗赤子之心来”。他把改变彝族贫困同胞生活的使命当成己任。对郑帅来说,一个有理想信念支撑的人,就不会轻易被打倒。去年国庆期间,他连续几日高烧不退,在西昌市医治效果不佳后转入攀枝花市医院被确诊为“病毒性急性脑膜炎”。他躺在医院里治疗了15天还未康复,但想到还在忙碌的队友们,就迫不及待地返回了自己的岗位。父母只有不顾他的反对轮流来照顾他的起居生活。



圆圆的脸庞,看似有些文质彬彬的郑帅,有着战士般的坚毅。“他是一个温暖的兄弟,对工作有激情,对同志很热情,对困难群众有感情。”东河乡党委副书记伍勇这样评价他。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到了最吃紧的时候,面对亲人朋友、学校师生的关心慰问,他淡然地回答:“我的生活不苦,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这是我向往的生活。我有信心通过我和队友们的努力,让加尔村的彝族同胞们过上他们向往的生活。”



往日精彩

 @小西瓜,期末考试来咯~师大助你一“壁纸”力!


 朋友圈越来越大,西华师大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虚位以待,西华师大欢迎你的加入!

文字 / 刘雪苗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 / 刘雪苗 陈晨
策划制作 / 西华师大新媒体中心 

扶贫在路上,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