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华秋实77载|忆南充师范学院院长:王叙五


七十七载岁月如歌

难忘激情年代

七十七年风雨兼程

不褪师大本色

2023年5月16日

学校将迎来第77个“校庆日”

今天

我们共同追忆

南充师范学院院长——王叙五

重温他的那段峥嵘岁月


王叙五


王叙五(1906-1985),字天行,四川蓬溪人。早年领导和推动遂宁抗日救亡运动,组织领导川北地区革命斗争。先后担任川北第二工委书记、川北工委书记、川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1958年秋调任南充师范学院副院长,1964年任院长,1985年初冬病逝。其在学校工作、生活二十余春秋,为南充师范学院的建设发展作出不可磨灭之贡献,深受师生爱戴与称诵。


寻求真理,革命信念忠贞不渝


▲1950年7月20日,时任川北区组织部副部长、川北行署民政厅厅长、禁烟禁毒委员会主任的王叙五(后排左三)出席中共川北区首届代表会议大会主席团合影,前排左四为胡耀邦。


王叙五, 1906年出生于遂宁县高升场(今属蓬溪县)一农民家庭。自幼刻苦读书,立志冲破封建军阀剥削和压迫。1928年,进入成都大学预科学习。在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其革命思想逐渐活跃,开始学习用诗歌揭露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在致好友的信中曾以诗句“万里长江送秋雁,巫山血泪云起时”来表达他当时的沉痛、愤懑之情。1932年秋,考入川大生物系。不久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来到川陕边区,极大地推动了四川革命斗争的发展。王叙五感到四川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决定结束学业,回乡寻找参加革命的道路。

1933年,王叙五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5月,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监狱的三个多月,王叙五坚持顽强斗争,后经朋友和家人保释出狱。“七·七”事变爆发后,王叙五回到遂宁参加和组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后组织建立起抗战时期遂宁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抗战胜利后,中共南方局决定成立川北第二工委,王叙五任书记,领导涪江流域和通、南、巴、平等地党组织工作,发展壮大革命队伍。1948年9月,王叙五经由中共上海局安排到香港学习开展武装斗争工作。1949年初,王叙五组织召开中江会议,贯彻香港训练班指示精神,组织建立川北地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随后,在川北工委的领导下,遂宁各地陆续建立武工队,配合解放军入川作战。


▲1952年7月15日,川北区党委部分工作人员欢送胡耀邦赴京上任。中排右五为胡耀邦,中排左二为王叙五。


新中国成立后,王叙五历任中共川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民政厅长、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兼人事厅长等重要职务。1958年秋,任南充师范学院副院长,1964年任院长。

文化大革命中,王叙五亦受到冲击,但他对造反派说:“我对党的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绝不动摇,即使我被你们打倒了,我也是要革命的”。


审时度势,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1960年5月,胡耀邦视察南充师范学院与学院领导合影,前排左三为胡耀邦,左二为王叙五。


王叙五解放前从事党的地下党工作,解放后在党政领导部门工作,来到学校后,他认真钻研,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很快就熟悉了学校工作的一般规律,尤其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959年2月6日建院典礼大会上,他指出,学院当前任务是尽快地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型高等师范院校。趁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改制的机遇,学院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从1958年的两个本科专业,到1959年便发展为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本科专业。

1961年10月,以王叙五为代表的学院党委根据“高教60条”精神,制订工作要点。首先,明确学院培养目标是造就各类专业的中学教师,招收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学生,统一学制四年。其次,学院工作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恰当安排科研和生产劳动等时间。第三,要重视知识,尊重人才,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配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教学一线。第四,严格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学好功课,营造学生勤奋好学的风气。第五,认真履行在党委领导下,以院(校)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在学校管理中,王叙五既重视课堂教学,又强调教书育人。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注重能力培养,还要有强健的身体。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解决人们思想上的矛盾,要采取说服的方法以理服人。”在他的指导要求下,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课内课外生动活泼,良好的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王叙五十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四川师范学院一分为二后,留下的南充师专教学人才极其缺乏。王叙五来到学校后,便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进、留、拔”等办法培养师资力量。“进”,就是从省内外高校引进一些教学人员;“留”,就是在本校选留一些优秀毕业生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拔”,就是从本校高年级在校学生中选拔一些优秀学生从事部分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注重提拔青年教师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积极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物质待遇,帮助有困难的教师解决家庭问题、夫妻分居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


▲1960年5月,王叙五(左一)陪同胡耀邦视察南充师范学院。


随着招生任务的扩大,随之而来便要扩大学校基本建设,如何解决基本建设用地问题?乘着1958年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良机,王叙五亲自奔走各地,向上级领导汇报、与地方政府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相关部门最终同意将学校周围的农户、居民、单位迁出,把地盘征给学院,既解决基建用地问题,也使学院成为连片整体,利于办学管理。他领导学院计划修建校门和门内的林荫大道,聘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家为学校设计建设发展规划蓝图,扩建图书馆书库、三层楼的教师阅览室和供学生上自习的学习大厅,利用学院地形修建了十余个篮、排球场以及一灯光球场。

晚年退居二线任学院顾问后,他仍然关心学院建设发展。为修建教学楼,他不顾自己七十多岁的高龄,曾多次坐车到江油等地买钢材和水泥。1983至1984年,为了征地修建运动场,他带着病体多次到成都向上级汇报情况,陈述理由,经过多方努力,运动场最终得以修建。


平易朴实,心系师生情暖人心


▲王叙五(前排左六)与化学系1964级毕业生合影。


1960年我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生活极端困难,师生常常吃不饱肚子。王叙五就带头去田坝里、山坡上找野菜,率先品尝。老伴很担心他的健康,就说:“什么菜你都要亲自去尝?你不怕有毒吗?”他说:“大家在挨饿,你还害怕有毒?毒,‘无毒不丈夫’!”因为营养不良,不少师生身体浮肿。为此,王叙五在校内临时办上“营养食堂”(条件比一般食堂好一点,虽以甜菜为主,但能吃饱,每餐加发两个用米面、麦麸、蚕蛹混合做成的“营养团”。)水肿患者经医生同意,即可入堂用膳一月。施行以后,入堂者水肿基本消失。医生劝王叙五入堂用膳治疗,因为他也出现下肢浮肿,原来健壮结实的身体逐渐消瘦。王叙五却说:“生活上国家对我有照顾,我不能再搞特殊。”他不顾自己病体,还亲自带人到通江、巴中等地,找当年与他一起搞地下工作时任县领导的战友,请他们在副食物资方面给予学院一些援助。后来这些县给送来一批牛羊肉、猪油之类物资,一定程度改善了师生的生活。

王叙五生活非常简朴,一年四季爱穿普通中山服,夏天穿短裤、凉草鞋、摇蒲扇,冬天时而穿件黑呢子大衣,头戴一顶毛帽。曾经一次到宿舍看望新生,一位男生见到他的模样脱口而出:“老炊事员同志,你找谁?今晚吃什么?”在得知他是学院领导来看望大家时,那位学生把舌头一伸,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请院长原谅。”王叙五笑着说:“不知者,不怪罪嘛。我是管后勤工作的,包括你们的伙食,可以说我也是你们的一名大炊事员啊。”一席话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

王叙五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品格,广大师生甚为赞赏。学校里无论谁凡有问题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细心听取,能解决的当面明确答复,暂不能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都会作诚恳耐心地解释,使来者满意离去。他自己虽然勤俭节约,但在急人之急方面却十分慷慨。除了经常以自己的工资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师生职工外,在六十年代还将自己工资积蓄拿出二千元给家乡的农民买拖拉机,文革后落实政策时补发的工资也多用于交党费和捐赠公共事业。生活中对自己子女要求甚严,不准有优越感,读初中就必须住校过集体生活,大学毕业不准分配到身边,而是分到农村或县上锻炼。

1985年12月25日,王叙五同志因病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岁。噩耗传出,凡知叙五者无不悲痛尽哀。与遗体告别时远近奔丧者近千人,人们在挽联中写到:“干革命历险,大江南北生死置度外,英名千古垂青史;搞建设奔波,川东蜀西晚年献余热,正气长存满人间。” 


推荐阅读

@师大人,关键时刻,这个很重要!

倒计时30天!师大与你一起向未来

责任编辑 / 陈晨
策划制作 / 西华师大新媒体中心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