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TA上头条】| 拿国奖、拍电影、开公司,水之子王炳韧的逐影路

小海螺记者团 河海大学 2020-08-29


炳,光明,显著

韧,柔软而结实


炳如日星 韧若蒲苇


生于北国春城吉林长春的王炳韧和他的名字一样

光辉灿烂,鲜明耀眼

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王炳韧是公共管理学院广播电视专业15级学生,曾任班级学习委员,是南京随影御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曾任河海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小海螺记者团)视觉设计部部长,先后任职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公司。

他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校期间连续获得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学业进步、精神文明、科技创新、社会工作奖学金。他曾获中国光谷国际创业大赛优秀奖、上海公益创作年展优秀奖、全国大学生创意短片大赛优秀指导奖、NEWERA青年电影节主竞赛提名奖、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选拔赛二等奖、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一等奖、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竞赛优胜奖、河海大学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土地学会优秀志愿者、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志愿者、河海大学“海韵风华”十杰百佳优秀学生、魅力毕业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王炳韧曾发表传播学领域论文2篇,申请、授权外观设计专利3项,主持、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参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主持项目入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获最受欢迎和喜爱项目。

(左)王炳韧


-追影逐梦 一以贯之-— “导演”


“我小时候一点儿也不喜欢看电影,觉得很没有意思。第一次去电影院是要看《阿凡达》,走到电影院门口转身把票卖了。”2009年的王炳韧怎么也不会想到,2012年的王炳韧在真正走进电影院看了人生第一场电影《悲惨世界》之后,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电影,更不会想到,此后的生活都与电影有关。

 

步入大学后,第一志愿就读广电专业的王炳韧如鱼得水,甚至每个学期都有些许作品。不同的是这时更多的是在拍电影中表达自己的诉求,“电影给人以满足感,看电影是从别人的作品中获得满足,拍电影则是满足自己。”对给予了自己力量的《悲惨世界》,王炳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温习一遍,以至于每一帧都已经烂熟于心。他的电影风格也深受《悲惨世界》的影响,专注于社会题材,偏爱魔幻现实,剧情中总带着些许的讽刺意味。

 

王炳韧说自己“喜欢做梦”“很多剧本是在做梦中实现的”,其中也包括他最得意的作品原创影片《梦夜图》在两个月内修改了二十多遍的剧本。电影中,拍摄难度大的夜景占了绝大部分,拍摄时间在2016年12月底,那正是一年中南京最冷的时候,夜晚的温度则更低,在室外开口说话常伴着一团团哈气。但因为剧情需要,王炳韧坚持要求女主角穿单薄露腿的裙子,而自己也在瑟瑟寒夜中扛着摄像机打磨镜头,后来女主角当天被冻感冒也没有放弃拍摄任务,简直就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现代版本。拍摄的日子里,王炳韧一直保持在紧张的状态中,不是出于不自信,而是因为对肩上的责任的尊重和对作品质量的追求。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对于《梦夜图》,王炳韧却说没有遗憾。电影的技术和质量至臻至善,永无止境,《梦夜图》代表着当时最好的状态的成果,并后来被专业人士称为“在大学生电影中看到的极限和全部”。

 


△ 王炳韧导演作品《梦夜图》


-筚路蓝缕 以启随风-—“创业者”


剧本删了又改,摄像机关了又开,演员谢幕又登台。云集影从,当初五六人的拍摄小组慢慢凝聚成二三十人的队伍,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机会,站在选择的路口,王炳韧将眼光聚焦在了创业。

 

当时王炳韧尚处大二,涉世未深。虽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有了作品,在各种专业课程实践中成绩优异,但是对商业、市场、经营都一无所知,他懵懵懂懂地开始号召同学们一起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书。“没有任何优势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什么都可以学。”王炳韧和同学在学校的咖啡厅一写就是28天,空白的文档被写成六万余字,王炳韧从咖啡厅的普通会员喝成了消费最高的“钻石会员”,焚膏继晷地熬出了第一份计划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份现在看来有些不成形的计划书,打开了王炳韧创业的版图。靠着对团队、对电影、对做没做过的事情的执着,和一股子敢做敢为、桀骜不驯的劲头,王炳韧带着他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创训答辩的最终关卡,并获得了当年全校唯一的国家级创业实践殊荣。

 

2017年6月,南京随影御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了。创业的过程中,王炳韧最在乎的是团队的记忆,一群人的疯狂,他说,“成果属于每一个人,我们加起来才是一个整体。”他感谢在他创业路上给予他帮助的人,那些并非专业却十分敬业的演员,那些一呼百应的伙伴,还有那些一心拥护学生的指导老师,在一次次酣畅交谈中,他们给与了王炳韧最初的勇气与理想。 

 

从一个念头起步,一本计划书进门,一年半之后,随风公司一路高歌猛进,成绩斐然。视频内容全网播放量突破二百万,旗下微信公众平台用户超过十万人,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五项、省市级奖项七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训项目五项,发表学术论文七篇,申请受理外观专利六项,形成了以影视为特色、服务为主、多领域协调发展的一站式优质创意文化内容供应商。

 

回首向来处,创业之于王炳韧,近乎于凤凰涅槃,百炼成钢,创业使王炳韧变成了高于自己之前的境界的人。他感叹到,“创业带给我最大的变化是格局,我有所求,有所争,但不忧乐于一时盈亏,不计较于一时得失,这也是我如今更加得心应手的原因。”


△拍摄电影中的王炳韧


-情系河海 一苇以航-—“水之子”


2018年9月初,王炳韧接到通知,随风公司项目入围了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10月13日,王炳韧前往厦门参加年会。入围之前,王炳韧的项目经过了层层筛选,他深知人外有人,并没有一定要拿奖的野心,但当他走进年会现场,看到河海大学校旗出现在异地,他突然明白,自己不是只为来而来,既然来了,就要让河海人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地走!最终,经过他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他的项目从全国高校的二百多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获得“最受欢迎和喜爱项目”,证明了王炳韧项目的实力,证明了河海大学的实力!
 

其实从大一刚入学起,王炳韧就对河海有着一份归属感和责任感。2015年10月,王炳韧入围了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决赛,被告知将代表学校参加复赛。他并不看重个人荣誉,但决心为学校而战,于是默默地早出晚归投入准备,将竞赛题库做了一遍又一遍,搜集所有能参考的资料,把出错过、失误过的知识点一道道地复习和巩固,直到最后,王炳韧站在了江苏电视台的全省决赛现场。带着为学校争光的初心,看着观众席中支持自己的同学,王炳韧心中生出的力量克服了紧张,恍惚之间,当在镁光灯下,摄像机镜头前,主持人宣布王炳韧获得“江苏省第一名”的荣誉时,王炳韧知道,自己扛起了这份责任。

20161月,河海版《南山南》在河海大学官微发布,刷爆了河海人的朋友圈。当听到这段音频时,他想,这首歌一定要有相对应的视频,便立即着手将有关河海大学的视频进行剪辑。从晚上八点开始,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上传,王炳韧剪辑的河海版《南山南》终于面世。当河海版《南山南》视频出现在河海人的视线中,一句句旋律,一帧帧画面,在那个冬天,不知触发了多少记忆与眼泪。不论时间长短,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在河海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人,谁会不为自己青春之所在而动容呢?也是从那时起,王炳韧开始为河海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工作,并于2017年至2018年间担任视觉设计部部长。他说,加入记者团时,他觉得那是实现理想的地方。
 

△王炳韧剪辑的河海版《南山南》视频

2017年,王炳韧创作和拍摄完成了自己献礼河海大学102周年校庆的视频《河海狂想曲》。这部4分06秒的创意宣传片,采取快节奏的剪辑方式,在短时间内将河海大学的校园风格、人文、情怀尽显其中。120G的庞大素材量,他“剪到崩溃”“剪到绝望”,却没有丝毫放弃。经过一星期连续工作,反复修改,王炳韧最终交出了让自己满意的答卷——《河海狂想曲》发布当日,校内校外诸多平台相继转发,转发量突破1000次,当日播放量突破15万。

 

王炳韧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部作品也以“河海情节”告终,“我总是想着给河海留下点什么,人生匆匆,能被记住的往往并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做过的事情。”这一次,王炳韧再一次选择突破自我,首次采用全4K技术进行拍摄,并在服装、道具、场景和角色设置上,力求不给自己留有遗憾。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时长只有5分钟的毕业视频,融汇了400多个镜头,再现了他们在河海度过的1460天的种种故事。“一个戏份不到1分钟的女角色,就接连不断换了20多套衣服,即便是观众注意不到的细节,我也不能轻易放过,这是身为创作者的基本态度。”



△王炳韧导演的河海大学公管院2019届毕业视频《最是此刻不枉》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王炳韧会选择“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分别代表着被他深藏于心的情怀;对世界,对未来,对自己的信任;还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实干精神。不拘于形是王炳韧的性格,乐于挑战是王炳韧的追求,他想要打破一切规则桎梏,尝试探索擅长的范围外的事情,并尽最大可能去实现它们。他总会想起初中的一句话,“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他为每一个参与项目的人负责,为作品负责,更为自己河海人的身份负责,在让世界听到河海的声音的过程中,在让世界看到河海广电的过程中,他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付出自己热血和力量。


文字:小海螺记者团 丁

图片&视频:王炳韧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龚炎华;柏蓉







推荐阅读



为优秀的水之子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