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改革开放40年河海人的风采 | 游历四海 笑看人间——记南油集团原总工程师希铁龄校友

河海大学 2022-08-31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四十载波澜壮阔,在深圳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河海深圳校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河海大学官方微信开辟“深圳改革开放40年河海人的风采”栏目,展现深圳校友风采,涵盖水利水务、港口与交通、电力能源、建筑与地产、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金融投资等六大行业,部分行业分为历程篇、人物篇、企业篇三个板块,宣传河海深圳校友奋斗事迹和动人故事,陆续在河海大学官方微信推出。



个人简介

希铁龄,上海人,196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港航专业。毕业后曾先后任职于武汉水利水电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1985年初就职深圳南油集团,先后担任海星港口发展公司总经理,乐意液体石化公司总经理,南油集团房地产部总经理,南油港口仓储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油房地产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南油集团总工程师,南油集团顾问兼任港口仓储、修船、外轮代理、平南铁路等七大公司的董事会负责人。曾任河海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名誉会长。






东海少年南山翁



 希铁龄出生于战火纷飞的20世纪30年代,父亲作为国民党将领戎马半生,征战于抗日前线,因此他从小便跟着父亲辗转全国各地,仗打到哪儿,他们的家就安在哪儿。他的两个哥哥先后加入了解放军,走上了解放全国的战场。枪林弹雨,炮声轰鸣,无数的生离与死别,这些动荡不安的经历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这也深深影响了他,数年来的颠沛流离培养了他一生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不畏困苦的优良品质。


新中国成立后,年仅十三岁的希铁龄与家人定居上海,望着黄浦江,他意识到,过去十多年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如今一家人终于扎根于此,往后这上海便算是他的“出生地”了。希铁龄在上海度过了少年时光,学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并就读于上海名校——市西中学。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因此对他管教十分严格,希铁龄中学时的读书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名列前茅。1955年,青年希铁龄背上行囊从东海之滨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就读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的港航专业,自此开始了他与水打交道、为水奉献的一生。




铮铮傲骨一书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


希铁龄入学时,学校汇集了全国21位水利名教授,包括当时61岁的中国近代科学治水和水利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郑肇经教授,著名的港工专家严恺院士,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刘光文教授,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家与教育家徐芝纶教授,我国近代开展水流结构与泥沙运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张书农教授等。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5-1960),华东水利学院仿照苏联模式,进行五年制人才培养,并全面使用苏联教材,希铁龄熟练地掌握了俄语,并学习了33门专业课程。

 

58年工地实习,右一为希铁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水利大师们的教导下,青年的希铁龄博览群书、修身精艺,活跃在学校的文艺体育活动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至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教。

 

水港系60级毕业合影纪念照


长江边,珞珈山麓,讲坛驰骋十数载。希铁龄在水工建筑物教研室任教期间,负责教学和指导毕业设计,撰写、编译大学教材讲义,完成了数十万字科研学术论文成果,在当时的教育界、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桃李济济神州士”,作为老师的他博学多识,培养英才数以千计,分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很多学生先后都走上了我国水利事业的领导岗位。

 

武汉大学任教时的希铁龄


七十年代初期,为解决家庭分居两地的问题,希铁龄调至水电部郑州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

他主持了多个黄河水利枢纽、黄河下游河道河床演变、河口泥沙分析等试验和研究工作,撰写和译述了大量的水利著作和论文,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多次出国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1980年,希铁龄被国家选派只身代表我国参加由联合国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遥感技术在水资源应用的研讨班,成为了改革开放后最早期出国的一批学生。


十数载风霜雨雪,他的足迹遍布了黄河两岸,他的汗水汇入了黄河不息的激流。看长江滚滚,观黄河滔滔。作为颇有书法造诣的学者,希铁龄经常挥毫泼墨,描绘江与河的气势,抒发江与河的情怀。


这一件件墨宝,一幅幅丹青,不正是他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吗?





行遍天涯仗智剑



希铁龄在郑州定居十余年间,深受领导认可和同事敬重,他也从未忘记童年时上海美好记忆以及对潮湿温润的气候的向往,恰好此时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向希铁龄递出了橄榄枝,让他有了一个能够回到上海工作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十分认可他这二十多年教书育人与实践工作的成果,欣赏他的学术成就与个人品格,但无奈当时上海的政策并不灵活,户籍无法落在上海,再三思索后,希铁龄只能暂时放弃回上海工作的机会,但“到海边去”的期盼,却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心里。


1980年8月,深圳特区成立,这座崭新的城市开始以改革开放、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1984年秋,南海之滨,南头半岛,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和香港光大集团联合成立了南油集团,划地23平方公里,开辟南油开发区,作为南海石油开发服务的后勤基地,从今天的蛇口沃尔玛一直到北边的深圳大学,西到青青世界月亮湾,前海和西乡的部分地区还包括大铲岛和妈洲岛,开发的面积比澳门本土面积还大。南油开发区占去了狭长的南山中间的三分之一的土地,负责为南海石油开发服务,并对这古老的半岛进行综合开发与建设。当时整个南山,三分之一人为蛇口工作,三分之一在南山其他地方,余下的三分之一就是为南油开发区工作。


当时这里一片荒芜,除了农田就是滩涂,南油集团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他们迫切的需要人才,也就是这个橄榄枝,抛向了希铁龄。他向南油集团投递材料后,很快便收到了回复,一纸调令寄到了他的住处。从没去过深圳,甚至从未去过广东省的希铁龄被深圳求贤若渴的诚意以及极其高效的办事作风所吸引,他有预感,在深圳他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走吧,我们到南方去吧?去闯一闯!”他与妻子一拍即合。就这样,1985年初春,希铁龄携家带口,终于实现了“到海边去”的愿望。希铁龄就这样来了,牵着孩子,挎着篮子,挤火车,赶汽车的举家南迁了。不是说灯红酒绿,大厦如云么?然而当初的南头半岛,除了一个破烂不堪的小镇外,就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地,到处尘土飞扬,且东距深圳市区25公里,算得上真正的深圳“西部”,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总公司也是刚刚成立,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高水平人才,为他们一家特地“优待”准备的是一间仅有12平米的小房。看着这满地黄土,希铁龄突然笑了,他明白自己真的是来赤手打江山的,正是这千里万里荒芜之地,给了他无限可能,大有可为啊!


南海开发区,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总公司下属的这片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中西部的23平方公里土地,并非真正的不毛之地。这里东濒深圳湾,与香港咫尺相望;西临珠江口,与珠海、澳门隔海鼎立;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下,这里实际上已成阳光地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紧邻“南油”的半岛东南部,闻名全国的蛇口工业区已初具规模,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南油”不就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吗?舟楫利而百业兴,希铁龄来到“南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研妈湾海滩建港的可行性。


南头半岛西南角,在那像一把巨大的铲子伸出去的妈湾海滩上,一个颀长的身影日夜忙碌着,刚到南油的希铁龄风餐露宿,考察、测量,一步一个脚印,路,从这里延伸,希铁龄也成长为南油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长时间辛勤工作换来的调研结果令希铁龄激动不已,报告中他奋笔疾书:妈湾,南吞香港暗土敦水道,北据珠江矶石水道,既可出海,又可上溯至内陆,一百多年来不积不淤,十余里岸线水深达12-14米,完全可建成3.5万-5万吨级的大型深水港口,并认为,建港条件优于深圳盐田深水港。万事俱备,只欠资金,引进外资,吸引外商,这是使妈湾港早日上马的唯一捷径。


于是,自1985年开始,先后有荷兰、美国、意大利、印尼、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专家、投资公司被引来妈湾,谈判桌上,希铁龄作为技术上的全权代表,以他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外语水平为外方阐述妈湾港建设的可行性与前景,以英、法、俄等多种语言解释技术上的所有难题。


望着这个前额宽宽,精力过人的学者,投资方折服了,并认为妈湾港的建设是科学的、严谨的,也愿意掏钱参股合资。很快,希铁龄奋战数日,以中、英文写出“妈湾港可行性报告”“妈湾港投资简介”“技术资料摘要”“深圳妈湾港总体规划及一期工程论证报告”以及“出海航道问题”等若干资料丰富、理论充实的计划和报告。随后,希铁龄开始跑省里,跑中央审查、报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凭借他坚韧的毅力和多年积累的知识,国家计委、中央有关部委及省、市政府关于妈湾港建设的批文终于下来了。南深集团择定佳期,正式成立“海星港口发展公司”,全权负责妈湾港建设,并隆重召开公司开业典礼,当时的广东省长、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参加参加了典礼,同时希铁龄由专家、学者变为海星港口发展公司的总经理。


 
1987年12月,位于妈湾港畔的小南山一声惊天动地的开山炮响,呼啸而起的砂石、泥土从海滩倾注而下,冲天的烟柱高达百余米,像一面巨大的旗帜遮天蔽日,经久不散,南中国海一座最优良的深水大港妈湾港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一座3.5万吨级的深水良港从策划、筹备到初步建成,仅用了三年时间,而从开工到建成,仅用时15个月。建成当年,设计能力为70万吨级的四号码头年吞吐能力高达110万吨。希铁龄和他的同仁们建设的妈湾港震惊了整个行业,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希铁龄在妈湾港


俗话说:用心者必专。1990年后,希铁龄就任为“南油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或许这就是生活,本无意于淘金的人拥有了一把金铲子,一个从不知经商为何物的专家学者要一本正经的经营起房地产,而且干起来还是那样地投入、执着。有人说:南油房地产公司年年盈利,要希铁龄来干什么?“要当领导,就要管决策。”按他的话说,就是以超前的、跨越式的建设观点制定公司决策,使公司工作跃上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一个新的档次。


在他的坚持下,公司的第一期高级多层商住公寓——愉康花园舍弃了临街商铺的传统方案,而是选择了一个完整的、舒适宁静的花园式高级公寓区方案。住宅一律现代化装修,铺以地砖和柚木地板,浴室配套,大门装有电子门铃、门锁、对讲机等。楼外花园设计新颖,草地青葱,树影婆娑。以此理念设计的愉康花园一、二期多层住宅建成后,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住宅品质与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被港人争相购买。

 

希铁龄在美国洛杉矶招商


“蛇口的路,南油的房”,公司牌子就这样打出去了。愉康花园1-3期推出后销售一空。1991年,公司利润从以前的几百万猛增至1700万,占“南深总”年利润的六成以上。1992年,公司推出的包括住宅、写字楼、别墅、学校、医院、厂房等各种楼房总面积达30万平米,年利润近三千万。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南油开发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共有二十多平方公里呢。为此,南油集团成立房地产部,统一规划管理开发区的房产和地产,由希铁龄担任总经理,希铁龄对这片土地的发展前景十分有信心。


火红的太阳已经升起在南头半岛上空了,阳光下希铁龄健步如飞,像是要把昔日耽搁的时间夺回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巍巍南山下,滔滔南海边,希铁龄为深圳的建设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学识与心力。




风雨人间笑青松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2年来希铁龄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培养英才无数,编著教材数部。

作为水利专家和学者,12年来希铁龄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深入研究,跑遍了九曲黄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作为企业家,14年来希铁龄在南油集团开疆拓土,以神奇的速度建起妈湾港,建造了一片又一片的花园住宅、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一座又一座的现代化厂房……

退休后,希铁龄又担任起南油集团港口技术顾问。1998年,他结束了两年的返聘工作,正式退休了。


回望过去的六十多年,他从长江入海口来到金陵古都,在武汉成家立业,又在黄河边扎根十余年,四十几岁带着对大海与深圳的向往,最终定居南海之滨。


他的前半生与河海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在工作中荣辱不惊,刚正不阿,淡泊名利。他常说:“人的一生中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幸福的”。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来深圳,他坚定地回答:“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我心里十分高兴,每天都觉得很有干劲。我十分感谢邓小平同志和改革开放政策,我觉得我在深圳实现了人生理想,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希望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河海大学深圳校友会理事(扩大)会、2019年迎新晚会上对学弟学妹们寄语

 

希铁龄的画作


退休后的希铁龄忘却了往日的辉煌,除了一如既往关心校友会的工作外,便是游历各国的名山大川,十多年间,他游遍世界各地共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家里摆满了各国的纪念品。现在的希铁龄隐居在惠州十里银滩,他说现在自己只是一个看客,从河海而来,赴江湖而去,笑看世间万象,不过一个普通的八十多岁的小老头罢了。他经常醉心书画,归隐于市,这静谧的日子里,随闲云野鹤与山水作伴。

 

深圳校友会中秋前夕去拜访希铁龄


少时四处飘零,青年奔涌入河海,壮年投身改革开放之浪潮,希铁龄的一生固是跌宕起伏,却也熠熠生辉。


“东海少年南海翁,铮铮傲骨一书生,行遍天涯仗智剑,风雨人间笑青松。”


希铁龄的自我总结是他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激励河海学子为国家建设奉献青春的榜样力量。


来源:河海大学校友会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龙怀熙、柏蓉





推荐阅读




为优秀的河海校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