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江苏网】学海无涯,河海有舟:支教、建图书馆、改造校园,为石泉架起一座“知识”桥

河海大学 2022-08-31


千年驼铃已远,万古黄沙已逝。八年前,1182公里之外的河海大学穿越到巴山腹地的石泉县,通过教育扶贫,一地一校携手搭起一座“知识桥”。



一年前,河海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唐海麟和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周引航来到陕西省的石泉中学支教。


起初,孩子们懵懂害羞,现在一个个吵着嚷着称他俩为“海哥”“航哥”,争着向他们讨教学习方法,询问大学生活和专业选择等疑问。在讲堂上,他们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台下,他们又是细心温和的大哥哥。“孩子们对学习有着很大的热情,学习氛围很浓郁,让我们倍有干劲。”唐海麟说。


“去年,河海大学有3位研究生过来支教,今年全县共来了6位,我们中学就分到2位,他们来了,学生们可高兴了。”石泉中学校长李超旗乐呵呵地说。自2018年开始,河海大学挂职扶贫的石泉县副县长孙彦歆和支教老师积极向石泉中学宣传高校专项招生的政策,帮助更多的优秀贫困学生迈入知名大学的殿堂。“去年我们学校通过高校专项考上大学的孩子就有8个,除了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有哩!”


河海图书馆外部

河海图书馆内部

部分墨水屏电子书


“学海无涯,河海有舟”,这是印在石泉中学图书馆墙壁上的一句话。李超旗介绍,河海大学除了派遣学生支教,带领教师做课题,壮大师资力量,还带来专家组改造绿色校园,出资筹建“河海图书馆”,为全校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里有阅读休闲区,崭新的计算机,墨水屏电子阅览室,还设计了阅读沙龙,从不知道图书馆还可以这样办。”李超旗眯着眼睛,笑着说,“这是目前石泉中学80年建校史上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完整的系统的图书馆,更是现代化的图书馆。”


河海大学派驻石泉县的副县长孙彦歆介绍,这只是河海大学定点扶贫陕西石泉县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河海大学与石泉建立定点扶贫帮扶关系以来,河海大学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扶贫地方资源禀赋,以“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为抓手,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智并举,决战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智,既要扶在外,也要扶在内。在石泉,河海派驻的五爱村第一书记李晓东实地调研,为贫困学子牵线搭桥,在石泉和南京搭起了一座“爱心”桥。


李晓东实地走访贫困生张明


“最近过得怎么样,东西收到没呢?”电话中,河海大学教师王嘉桦联系上池河镇新棉村高三学生张明,和他亲切地拉着家常。


张明,石泉县江南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一家四口人住在池河镇新棉村,父亲患长期慢性病、腰椎间盘突出,母亲患长期慢性病,姐姐智力残疾,家里属于低保户,今年刚刚脱贫。一年前,当远在南京的王嘉桦通过五爱村第一书记李晓东了解到张明家的情况时,立刻表示希望能够帮助这个孩子。“当初听到这个事情,就觉得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结对帮扶后,王嘉桦一方面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张明建立了联系的纽带,从生活中的嘘寒问暖到思想上关怀,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同时,王嘉桦每年捐赠2000元助学金,过年过节期间寄了很多慰问品,让张明家里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因交通和疫情的影响,王嘉桦不能亲自来石泉,就多次委托李晓东前往张明家慰问看望,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


“我身边很多老师都在帮他们,平时大家都不提,偶然一次聊到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在做这件事。”王嘉桦笑着说,“扶贫渠道和平台很重要,校地合作是一种靠谱、高效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对接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将帮助落在实处。”(应被访者要求,王嘉桦及张明为化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钱霜霜 袁涛


END


素材来源:中国江苏网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卜王超;柏蓉






推荐阅读





助力脱贫攻坚,河海在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