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海吾师】| 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李一平

河海大学 2022-08-31
河海大学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河海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校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近日,由团委牵头开展了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工作,经同学提名、资格审核、网络展评,共评选出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10名。在河海大学2021“河你一起嗨”迎新年师生跨年联欢晚会中,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为十位2020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目前在河海大学官方微信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李一平,男,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20年河海大学“我最喜欢的老师”获得者,全国河湖长制培训特聘授课教师。李一平教授主要从事流域水文-水生态互馈机制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3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河海大学第十九届优秀主讲教师,河海大学2014-2015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奖励。



李一平教授在教育实践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用心教好每一位学生。14年的教学生涯,他从未停止过对科学研究及教书育人的追求和探索,他以实际行动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春风化雨,因材施教,提升课程高质量教学


李一平教授从2006年开始任教,承担了本科生的《环境学概论》全英文教学、《海洋湖沼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生态系统原理及应用》、《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留学生的《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备课时李教授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对自己的定位,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全面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养。在全英文教授《环境学概论》这门课程时,李教授经常鼓励学生突破害羞感,开口表达,把听说读写译和专业知识融合起来,理解核心意思,传递专业知识。从他的留学经验来看,敢于表达,达到意会是最重要的,用可以理解的简单句子、肢体语言、图片表格,立体的、多通道的表达,尽量突破语言障碍。讲课时李教授结合自己授课专业特点,注重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完善。围绕“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重构课程教学大纲,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多途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环境类学科体系与其他涉水学科结合,形成面向国家需求的跨学科内容的教学。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实施“翻转课堂”,参加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并获得一等奖。此外,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李教授对开展的大量科研工作也进行了总结和凝练,进一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结热点问题,付诸于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热点环境问题的认知度,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李教授的课题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地域,还有一些留学生。对于国内外学生的教学,李教授觉得最为重要的是公平公正公心。对待留学生、国内学生,没有太多的国际化差异,同一个课题组,要求相同,资源相同。让他们在团体里感受到同等的器重,要有存在感、获得感,认同感。再次,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势,分工合作。每一个留学生与一个中国学生组成团队,对接分工。留学生英语强,可以去大量阅读文献、了解国外科研进展和优势,做国际化交流相关工作。国内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的准备,包括与当地人交流。李教授还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是个整体,研究成果是团队充分交流、融合的产物。


在李一平教授的指导下,有8位研究生(4位博士生和4位硕士生)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实践计划项目资助,有5位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有4位研究生获得国外全额资助攻读博士和博士后。同时,李教授也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国内竞赛,如指导来自加纳的留学生Eyram Norgbey参加由国际组织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组织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设计奖,资深专家评审团从95个国家的602名申请人中选出了25名科学家,Eyram作为河海大学的唯一学生荣获德国“绿色精英奖”(Green Talents),当年全球的获奖比例只有4%;Eyram获2019年河海大学“海韵风华十杰百佳”之国际交流年度人物称号,该称号全校仅1名;指导硕士研究生姜龙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建模竞赛,并获全国二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施媛媛参加第四届水污染及其治理国际会议(ICWPT 2019),发表学术报告“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ndogenous release in the large shallow lake”并荣获“最佳口头报告”之一。



循循善诱,亦师亦友,关注学生全方位发展


大学是真正职业生涯的刚开始,是高中结束后由管教式教育到自由式教育的转折点,个人从非常明确的高考升学的一维目标到多维目标的转折点,在此节点,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身为一位河海学子,李一平教授强烈的母校情怀使他希望把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全过程,以一个清晰的路径或全景展现给新生们,为他们今后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故而,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他仍多次受邀参加学校科协组织的讲座、环境学院“E家之谈”系列讲座、学风建设讲座等,且坚持多年。李教授希望这一系列讲座能够触发学生早思考、早规划。他觉得,大学生活就像爬山一样,本科生学习发展的时间非常紧迫,在山脚下就应该正确选择最捷径之路到达山顶,所以尽早规划适合自己实现目标的路径非常重要。


此外,李一平教授也积极鼓励并指导大学生们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校园科技节、研究生金水节、国家级创新和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等。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分别获得江苏省个人和团队优秀毕业论文,并连续多年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创新和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指导5名本科生在国内知名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李教授本人更是获得了诸多好评,曾获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江苏省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银奖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河海大学优秀校园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研究生金水节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对课题组的学生们,李一平教授除了加以专业上的指导外,十分重视其体育锻炼。他自费给学生办理羽毛球、乒乓球卡,鼓励学生参加运动,且自己也参与其中;他积极组织团建活动,诸如爬山、室内蹦床、户外拓展等等。在李教授看来,好的学习必须有好的身体作为保证,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与学生深入交流的同时,运动提升了身体素质,更增强了抵抗挫折的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尺讲台守初心,教书育人担使命。在李教授看来,获奖是一种认可,他很高兴自己的教学、育人方法得到认可,得到自己的、学生的、同行的、社会的认可,是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正向反馈,更加促进自己去进一步总结、凝练,指导未来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培养。



听学生们说


环境学院2020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斯璇李老师育人上宽严相济、教学上严谨求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搭建了师生交流与良性竞争的平台,积极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科研方面,他既求真务实,又能高瞻远瞩,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们勇攀高峰、知难而进,传递给我们自信与拼搏的正能量。


环境学院20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亚宁李老师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他总能在课堂上用凝练且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过程解释清楚,令我受益匪浅。同时李老师对环境领域的热情和责任感时常能感染到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从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逻辑思考方法,更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环境学院2018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唐柏杨李一平老师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学术大咖”,他所著作的《地表水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测——EFDC建模技术及案例实训》我也有阅读过,十分之精彩。同时,李老师治学所蕴含的严密逻辑性与其带有的独特趣味性令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环境学院2019级环境科学(中外合作)专业本科生张良憬作为我们创训团队的指导老师,李老师治学严谨,博闻强识,对我们严格要求,强调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对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耐心详细的解答。李老师的讲解,总能深入浅出,使人豁然开朗,真真正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生活上,李老师和蔼可亲,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环境学院2020级环境科学(中外合作)专业本科生李泽胤李老师在年级学风建设大会上,以学长的身份,向我们新生介绍了保研、考研、出国以及就业四个未来发展方向,恳切真挚地告诫我们要找准优势定位,提升专业能力,明智选择,给初入大学的我点明了努力的方向,减少了对未来的迷茫。作为一名环境人,李老师就是我追梦道路上的榜样。

来源:团委、环境学院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李佳颖;柏蓉






推荐阅读




为优秀的河海吾师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