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河海大学多篇论文入选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国内学术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我校三篇论文入选“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创历史新高。
入选的3篇论文分别是土木与交通学院孟庆祥发表在《ENGINEERING GEOLOGY》的论文《Three-dimensional mesoscale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soil-rock mixtures with concave particles》;商学院张恒杰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的论文《Linguistic distribution-ba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large-scale GDM with comparative linguistic information: an applica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wastewater disinfection technology》;环境学院丁明梅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论文《Novel alpha-Fe₂O₃/MXene nanocomposite as heterogeneous activator of peroxymonosulfat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salicylic acid》。
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20年SCI收录的我国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的。这些论文都来自2020年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论文的创新性、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平、是否处于研究前沿、合著论文中我国作者的主导性、论文的文献类型、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等进行遴选。本年度最终遴选的99篇高影响国际论文分属于83个机构,其中高等院校68篇,研究所16篇,高校附属医院和其他医院15篇。
同时,土木与交通学院何志磊发表在《岩土力学》的论文《基于分数阶导数的非定常蠕变本构模型研究》,入选“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论文成果介绍
孟庆祥《Three-dimensional mesoscale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soil-rock mixtures with concave particles》
该论文建立了一种非均质岩土材料数值均匀化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高体积分数非凸颗粒的周期性填充算法,开发了周期性边界快速施加技术,实现了百万网格尺度模型的均匀化分析。克服传统方法无法适用于大型三维模型的难题,与已有程序如EasyPBC等相比,大尺度模型计算效率可提升100倍以上,可为岩土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提供分析工具。
张恒杰《Linguistic distribution-ba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large-scale GDM with comparative linguistic information: an applica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wastewater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该论文针对比较语言信息(Comparative Linguistic Information)下的大规模群体决策问题,提出了一致性驱动的比较语言信息处理方法,设计了基于聚类算法的偏好信息融合机制,探讨了其在污水消毒技术选择中的应用。与存在相关研究相比,一致性驱动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偏好信息的一致性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2020)上,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丁明梅《Novel alpha-Fe₂O₃/MXene nanocomposite as heterogeneous activator of peroxymonosulfat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salicylic acid》
该论文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稳定性和无毒性的非均相催化剂对于芬顿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二维Ti3C2Tx MXene为基底,采用溶剂热法研发了一种新型α-Fe2O3/MXene(FM)纳米催化剂。其中,Fe位点作为主要活性中心与过一硫酸盐(PMS)发生一系列界面作用,生成大量以硫酸根自由基为主的含氧活性物种,使水溶液中的水杨酸高效降解,为非均相芬顿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何志磊《基于分数阶导数的非定常蠕变本构模型研究》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大隧洞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流变劣化现象,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考虑岩石在蠕变过程中蠕变参数的非定常的特征,建立了基于分数阶导数的非定常蠕变本构模型(图1)。通过室内大理岩剪切蠕变试验验证(图2)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图3),提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深埋大理岩的剪切蠕变全过程,对深埋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END
来源:河海大学官网;科技处 编辑:小海螺记者 曾兰茜;张然、柏蓉
推荐阅读
河海大学2位校友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扬帆百年击楫进 信守初心砥砺行——河海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河海大学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河海2022专属日历,来了!
100张河海人的比心照,2022,一起向未来!
12个关键词,带你看河海人2021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