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海⇄常州,推进校地合作纵深迈步、携手共进!

河海大学 2023-09-13



4月12日,河海大学新校区学科学院布局咨询会暨服务常州“新能源之都”能级提升研讨会在常州金坛举行。常州市市长盛蕾、市政府秘书长周承涛,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区长胥亚伟,校领导、院士、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主持会议。




来自相关行业的十二位院士、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常州新校区是河海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举。院士、专家们建议,新校区建设要聚焦“四个面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巩固传统特色优势,加强学科交叉,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要依托一流学科等优势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引育高水平团队,打造高标准国际化校区。同时,要深化校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唐洪武在讲话中表示,本次研讨会集聚多方智慧,汇聚多方力量,为河海大学学科布局及校地高质量融合发展问诊把脉,推进校地合作纵深迈步、携手共进。他强调,建设常州新校区是学校着眼未来跨越式发展,开创办学新格局、构建发展新引擎、促进事业新突破的战略布局,是支撑常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举措,也是双方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大契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他表示,学校将瞄准构筑新时代校地合作的新标杆,依托水利、环境等世界一流学科等优势创新资源和行业影响力,深度服务“双碳”目标下国家发展新布局,对标全球的未来产业策源地,集聚优质创新主体、构筑高端创新平台、吸引一流创新人才,着力打造成为全球水科教中心和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校长徐辉从学校发展历程、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河海大学百余年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抓历史机遇,依托水利传统特色发展新的优势方向,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在常州市的大力支持下,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稳步推进,双方互动更加频繁、合作内涵不断丰富拓展,谱写了校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擘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更加凸显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面向未来,学校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希望,深度融入常州“新能源之都”“两湖”创新区建设,充分发挥常州新校区的引擎作用,通过优势学科延伸交叉,着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交叉学科,重点建设智慧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国家安全等领域方向,开展复合交叉型、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学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力服务支撑区域和产业发展,打造创新开放的国际化校区和综合科研基地,为学校未来新百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盛蕾在致辞中指出,高层次校地合作研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探索,是校企双方携手并肩、双向奔赴的战略之举,也是“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实践。1986年,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在常州建立,后又历经常州分校、常州校区,与常州共同演绎了一段校依城而兴、城因校而盛的时代佳话。她表示,当前的常州,正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大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昂首阔步迈入GDP万亿之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产业的拉动、创新的驱动、人才的带动。她强调,高校是城市发展的“人才泵”和“创新源”,是科技、教育、人才最集中的交汇点,希望河海大学以新校区建设和发展为契机,精准对接常州发展战略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统筹科研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创新转化、打造国际特色品牌,续写校地合作新佳话,打造双向赋能新典范,共同擦亮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名片。


胥亚伟介绍了金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会院士、专家还参观了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


点击视频查看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最新建设进展


END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河海吾师 | 2022年“我最喜爱的老师”——陈菁

【科研速递】河海大学青年学者在应急响应组织网络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河海祝你“花”不完的好运!

来源:河海大学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