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考虑家庭问题,30岁还适合留学吗?

2017-04-23 李晓达 土土土槽

今天分享一篇我的朋友李晓达的文章,她也是我第一份工作的leader,带我走入职场的人。刚毕业的时候我带着厚厚一摞自己写的小说去面试,晓达翻了几眼说“我也写小说,不过比你这个重口点”。后来幸运地在大四迷茫之际通过面试,又在即将毕业之际成功转正,多亏了晓达对我的赏识。

但是在我正式工作一年后,晓达却做了一个让我感到意外的决定:辞职去法国留学。那一年,她29岁,刚刚谈了一个男朋友正处在发展期,我对她做出的选择感到疑惑的同时,也佩服她的勇气。

今年她成功留学归来,写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她做出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曾默默付出的努力。

大龄女青年出国留学,也曾经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晓达的这篇文章给了我其中一个答案。如果你也想过出国留学,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帮助。



2015年,我29岁,踏上了法国求学的路。

 

2017年,我31岁,我回国了。                

 

我在回国面试里,被无数次问过这个问题。

 

30岁为什么要去留学?

 

抛去所谓“诗与远方”的情怀,也抛开一些“多个文凭,增加竞争力”之类的实用。

 

我就讲一个原始驱动力:我不想羡慕别人。

 

有人会说,这叫哪门子驱动力啊,但是确实是。

 

在几年前,我还遇到另一个问题:毕业两三年,为什么还要从老家到北京?

 

答案亦然。

 

25岁那年,我在大连工作。我是大连人,就读大连理工大学。每次暑假聚会,我都要羡慕一下从外地回来的高中同学。

 

我同桌去了北京理工,我两平日成绩差不多,脾气也很相投,我就很羡慕她,倒不是觉得我母校不好,而是我羡慕她可以去北京。

 

什么故宫长城,798,三里屯,从她嘴里提到的地点,让我挺想去看看的。(尽管我来到北京后也是宅)

 

毕业后,我往北京投了很多封简历,都石沉大海,我现在也没太想明白为什么。至少我学校还不差,简历也没有很挫,为什么一个面试机会也没有?

 

终于,一家央企的面试,我去了北京整整三次,最后一次,没下文了。

 

我放弃了,因为待业的感觉很令我恐慌,我匆匆忙忙在大连找了工作,倒也挺平静的。我甚至还参与了一次互联网创业,整天拍视频,写剧本,折腾的也算高高兴兴。


 我有时候想起北京,犹豫了一下觉得,算了吧,生活压力那么大,我也到了年龄,就这样吧。

 

有一天,一个实习生妹子和我兴奋的说:“达姐,我要去北京实习了。”


那个实习生,是学艺术的,长得很漂亮,21、22岁,人也挺有才华的。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她身后有光芒:她即将毕业,她拥有无限可能。

 

而我,在刚毕业的时候,不够有魄力,没有坚持在北京找找工作,哪怕我在那边租个房子,再坚持几个月,说不定就有转机了。

 

哎呀我x,我后悔,我满眼都是人家闪闪发光的未来。

 

这种羡慕让我失落了好几天,我转头一想,我也只比她大三,四岁,为什么不呢?

 

就在那个月,我突然下定了犹豫已久的决心。

 

裸辞了工作,独自一个人拿着大行李,来到了北京,一呆就是三年。

 

那个妹子在北京实习不到一年,就回老家,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有幸福的家庭。

 

当然了,人家过得可能比我更好,我现在觉得那样也不错。

 

但是,我当时羡慕的是“达姐,我要去北京了”的那个她。

 

也未必是稳定体面的工作,也未必是温馨幸福的生活(尽管我也想要),而是那种未知的充满更多可能性冒险的“英雄之旅”。

 

现在我们来继续说,留学这事:

 

28岁的时候,我做了苦逼的公关。

 

如果说前两年还是那种新鲜感的冲劲的话,确实也有很多进步。那么到了第三年,我开始迷茫了。

 

每天应付加班,筋疲力尽,也没有太多成就感。


那时候,我还没有男朋友,我挺羡慕那些单身过得依然很自在的女生。

 

我不是,我蛮需要感情寄托的。

 

但是就像我当年找不到北京工作一样,我那时候也找不到男朋友。

 

我像当时一样迷茫:我虽然说没多迷人,但我也没有很差啊,我也不是不实事求是的人啊,怎么就没有靠谱的人追我呢。

 

我的工作做到后来,也遇到了瓶颈。

 

我同样事业心非常重,但是就是得不到改变,我很焦虑。

 

我很迷茫:我生活的目的在哪里?

 

这时候,我有个同学,在国外已经风生水起,有天他晒了一个世界地图,上面有20几个他去过的国家足迹。

 

而我除了家乡,北京,也就去过几个旅游城市。

 

我挺后悔的,当初我和人家也差不多,怎么就没人家大学那么努力做学术呢?

 

正巧,有几个89、90年的小同事和我聊天。他们不约而同的说了一个想法:想去美国/欧洲读书。

 

哎呀我x!羡慕死我了!

 

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不久,英文大多不错,充满着朝气与想法,拥有更多的人生可能。

 

而我,说句英文都畏畏缩缩的….

 

如果我当时大学的时候,好好学英文,早点考托福,雅思,GRE….

 

我在叹气中,又蹉跎了一年。

 

当然了,我也心安理得的,当初和我说要去留学的人,有90%也没去。

 

他们是比我小,但是我老了,他们也不小了,大家都一样的,蹉跎岁月呗。

 

除了一位男同事,春节放假前,我和他一起做了个项目,大家坐一起瞎扯,他随口说,他最近有打算去出国留学。

 

春节过后,我随口问了他一下,他说哦,我语言考完了,再准备申请信。

 

哎呀我X!我赶紧厚着脸皮问人家细节。

 

他和我说,他从做决定到考试就用了两个月(当然人家底子也好)。

 

这个人后来去了美国,以后要走硅谷技术男的路线,开始他的“英雄之旅”。

 

羡慕之余我又生出了几分懊悔:为什么我不在大学期间认识一些外国朋友,天天练习英语?

 

转头又一想,老娘学习又没有很差!英文不好?起码六级是一遍过的,考试我还行。


生活自理能力不好?路痴?那又怎么样,我不是靠着地图APP和做饭APP愉快的在北京活得很好嘛?还涨了10来斤!

 

如果我今年再不行动,那么我就更老了。

 

我在强烈的不服气的心态下当天就去查了留学信息。

 

一周内,我报了语言考试。

 

那个时候我的工作还是很忙,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有责任心的一个人,该做还得做。

 

我考虑到辞职准备考试这件事对我心理和经济压力太大了,我准备边上班边准备。我没有报任何的班,每天午休我会找到一个没人的会议室,狂背单词。


加班后回到家里,哪怕11点,也要继续学习,周末放弃了除学习之外的social。我连逛街买化妆品,什么相亲,约会都不care了,土就土吧。

 

后面的考试啊,申请一路都算顺利。

 

我拿到成绩后,好久没出去玩了,我高高兴兴的去参加校友会组织的活动,就认识了我男朋友。

 

我突然明白了,我以前找不到男朋友,是因为老天要我先写完作业。

 

我几乎没有和任何人提起我的计划,我不太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影响我的行动。

 

“去读书,毕不了业咋整?”

 

“海归硕士,在北京又不算啥,高不成低不就。成了海带怎么办?”

 

“和男朋友分开那么久,感情很容易出问题啊,你马上三十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怎么办啊。”

 

“你现在其实也不咋地吗,读个文凭,出个国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我自己也能想象出,其他人可能会有的想法。当然我觉得也没必要和问出这种问题的人多聊,大家不是一个思路的。

 

我既没有这些人想的那种“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也没有“完全功利主义的权衡”。

 

以上每个问题我真的都有认真思考过。

 

比如感情,如果我因为找到男朋友放弃留学,那么我以前的决定,就是一步浪费的坏棋。

  

执念一旦有了,不去实现它,人总会有怨气,又怎么能好好生活。

 

“我是为了你,才放弃出国的”,我不希望我以后说出这句怨妇台词。

 

至于事业,我也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呢,现实给我一种瓶颈感,说差也不差,说好也不好,突破不了。

 

我相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人要有去突破自己的行动,要给自己补充新的原力。

 

但留学不是脱胎换骨,它只是一次经历,未必能在短期内给我带来多大的好处,我要冷静并客观的看待。

 

哪怕就像霍比特人,离开夏尔,最后又回到夏尔一样,但也有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可以说。


 最重要的是:

 

我不想活在一种“人家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的羡慕中。

 

我想要的生活,就我一个人能活成。


(晓达在毕业典礼上的照片)


这篇文章的作者李晓达也在运营一个公众号:撕否(xiaodaxiaoshuo),一个讲故事,蹭热点,反毒鸡汤的原创小号⬇️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反正更新得比我勤快多了。(面壁思过.jpg) 


 更多文章:


你身边有多少真实朋友?

为什么加班的人总是你?

追求有趣的人生,本就是一件无趣的事







「土土土槽」
用日剧映射你我生活


微博:土丫土丫土

知乎/简书:林安


▲接收我发出的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