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户内海跳岛记|丰岛空空如也,为何给我安慰
丰岛是一座只有900多名居民的小岛。面积比直岛小很多,岛上的艺术藏品自然也比直岛少。除了比较知名的丰岛美术馆,其余艺术装置都分布得比较零散且有展览时间的限制。
(图片来自网络)
很不幸,我去的月份岛上大部分展区都处于关闭状态,不过我也只有半天时间,就决定只去两个地方:丰岛美术馆、心脏音博物馆。如果时间充裕,就再去横尾馆看看,因为它靠近码头,看完可以直接坐船离开。
总的来说,丰岛上可以看的地方根据交通远近可以划分为这几块:
家浦区、砚区和唐柜区。其中唐柜区的展品最集中,包括丰岛美术馆、柠檬旅馆、心脏音博物馆、风雨屋、空中的粒子、无赢家...
丰岛地图概览
其次是家浦区,也就是港口所在的区域,这里主要有一个横尾馆和针工厂可以看看。
砚地区只有一个森万里子的象征生与死的现代纪念碑。这个建筑与神冈宇宙基本粒子研究设施通过电脑相连接,如遇到超新星爆发(恒星死亡)将发光。但是该展品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不对外展示,所以砚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纪念碑
早晨八点离开小豆岛,天空下着毛毛雨。一整天都是阴沉的雨天,偶有大风,心情却不算糟糕。虽然,这是行程中最折腾的一天:小豆岛-丰岛-宇野-直岛-宇野-冈山。一整天都在雨中暴走+狂奔,再加上刚好赶上姨妈期,结束这一天的时候无比狼狈,心情复杂。
这里只介绍我此次去过的几个景点。
首推自然是丰岛美术馆,很多人去丰岛都是奔着这座美术馆去的。在家浦港下了船,在售票中心乘坐岛上巴士到丰岛美术馆前站下车,就是丰岛美术馆前那个有名的取景地——一段面朝大海、视野开阔的下坡路。
丰岛的地形比直岛蜿蜒起伏得多,一路都是陡峭的山路,感觉汽车上坡都吃力,难以想象那些租自行车的壮士是怎么上山的。
丰岛上的人也比直岛少,一路上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彼此都会亲切问好。去美术馆的路上,公交车经过一对游客身边时,看到他们停下来扬起手和司机打招呼,心里一暖。
公车上山路上
这种人与人之间散发的本能的亲切感,大概人烟越稀少的地方越常见吧。大城市里摩肩接踵处处都是人,有时挤累了真的很想躲得远远的。而在宁静的小岛上,有时徒步几公里都见不到一个人,这时如果遥远的地方走来一个人,心中就会生出莫名的亲切感来。
言归正传,说说此行的重头戏——丰岛美术馆。
丰岛美术馆
图片来自网络
丰岛美术馆是由建筑师西泽立卫和艺术家内藤礼共同为2010年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设计的作品,名叫“母型”,主体是一座水滴状融入地表的白色建筑,与绿色的梯田、蓝色的大海完美相融,从远处或高空看,就像融入小岛的一颗巨大水滴。
美术馆旁的一颗小型水滴,是仿造“母型”做的咖啡厅和礼品中心。
在售票中心买好票、存好包以后,走过一段蜿蜒的小路,就来到了美术馆的入口处,进馆前有工作人员耐心提醒进馆后的注意事项:不要拍照,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触碰馆内任何艺术品,包括地上的水珠,它们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不同于直岛的地中美术馆和 Benesse house,丰岛美术馆内没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和项目,整座馆只有一件艺术展品,那就是这座馆本身。但它却比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更加震撼人心,它的空旷、安静,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甚至参观者本身,都是流动的艺术品。
丰岛美术馆入口处
“空”所承载的“满”,“静”所承载的“动”,往往包含着更多的可能性与艺术所能带来的想象空间。
这是一个让人能静下心来或躺、或坐、或站立、或发呆一整天的地方。
去的那天是雨天,在无缝成形的天花板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孔眼,左边的孔眼面向馆外的几颗大树和天空,有鸟在枝头飞来飞去发出鸣叫声,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有雨滴落在馆内地面上,撞击着孔眼下方早已形成的一团形状不一的水珠发出的震动声。
图片来自网络
我站在那里看着窗外的两棵树放了会儿空,渐渐觉得这画面有些许禅意。一个人、一棵树、一道光、一滴水,好像最原始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在那片虚无之境,没有他人,只有我,与那一秒的自然。
有人经过,静静站着和我一样看了眼馆外的树和天空,又静静坐下看地上的水珠。这时我才发现,孔眼正下方那团水珠,是由四面八方无数水滴不断向中间流动汇聚而成,每一滴水形成的时机不同,流动的路线也不同,有的像一条蜿蜒的小蛇,在流向中心的过程中越拉越长,形成一条漂亮得无法形容的线条;有的只是一滴浑圆的透明晶体,缓慢地流动,找不到“结盟”的同伴,只好停留在了途中。
图片来自网络
观察这些水珠流动的方向和路线实在太有趣了,神奇的地方在于:馆内的地面看上去并不是倾斜或向中间凹陷的,水珠却全都自然地向中间汇聚。为了搞清楚它们流动的轨迹,我还趴在地上研究了一会儿,仍旧毫无头绪。
却有了另一个发现:原来地面上的水珠都来自地下!地面上有许多小孔,每隔几秒水珠会从这些小孔中冒出,再源源不断地流向馆中央汇聚成水洼。据说西泽当时设计时为了让馆内尽可能接近自然,在地面上开了许多小孔,让工人到地面下掏出泥土,才有了如今地面上的水珠装置。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我才想起在馆外工作人员说的那句“地上的水也是艺术品”的话来,也真正懂了这句话的含义。
看完左边天花板上的孔眼,我来到了右边那处更多人围绕的、更大的一处孔眼。它完全面向馆外的天空和森林,孔眼下方悬挂着一根纤细的棉线,在风的吹动下缓慢而又无律地飘动。
图片来自网络
围绕着这个孔眼和棉线的一圈都是或站或坐的人群,安静地看着棉线或天空一动不动发着呆,远远看去,这本身就是一副伟大的艺术作品了,不能拍照,于是我用眼睛“拍”下了这一刻,底片存在了脑子里。
由于我去的那天是雨天,天空是灰色系,越来越大的雨点落进馆内敲击着地面——这是馆内唯一清晰可闻的声音。我缓慢地围绕着孔眼下周,或站或坐或半跪地从不同角度观看了孔外的天空,悬挂的棉线和落在地上的水珠,越看越觉得看不够,越看越想再多待一会儿。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想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不同天气来这里,应该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也能收获完全不同的心情。
好像同时走进了很多人的梦里,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不敢说话,怕吵醒了梦的主人。这是静谧给人带来的默契,我喜欢每一个心照不宣的时刻,人们彼此间沉默不语、各有所思,偶尔的眼神交汇,也都充满了温柔和善意。
心脏音博物馆
其实丰岛最想去的是心脏音博物馆,去之前就在网上看很多人提过。
图片来自网络
心脏音博物馆是法国艺术家 Christian Boltanski 设计的,他从 2008 年开始进行搜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跳声,这些人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目前为止已经收录了三万多个生命心跳的声音。
而心脏音博物馆坐落在丰岛最偏远的一处海滩上,可以说是一处与世无争的角落,去的时候会穿过一条长长的民宅小巷。
去往心脏音博物馆的路上
途中还会经过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作品:No one wins,这是一个由多个篮球框组成的装置,旁边有篮球可以投,由于雨天+赶时间,我只是匆匆路过拍了张照就离开了。
作品《无赢家》
接下来再穿过一条满是石子的林间小路,就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了。
那天风很大,又下着雨,深蓝色的海水凶猛拍打着海岸,整条路上荒无一人,雨伞被吹得东倒西歪,远远的看见了心脏音博物馆那栋黑色的小屋,仿佛真的来到了世界尽头的某个角落。
博物馆外,图片来自网络
推门进入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间小型诊所,空气中甚至弥漫着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工作人员一身白衣坐在前台,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就差一句“欢迎回来,病友”了。
整座博物馆不大,主要由可以听心跳和摆满照片墙的“视听室”、录自己心跳的“录音室”和查询试听心跳的“体验室”组成。
我先进入的是视听室——一间长达20米的狭长展示厅,厅的正中间只有一盏昏暗的灯,随着心跳的节奏忽明忽灭地闪烁不定。两侧的墙上摆满了心跳者的照片,上面记录着人名、录音地点和日期。
图片来自网络
刚进去的时候会有很强烈的恐惧感,比进入直岛的南寺时的恐惧感强烈百倍。
南寺门外
因为你知道这间屋子里除了你之外再无他人,忽明忽灭的灯光后究竟有多深完全无法感知,再加上放大了十倍的心跳起伏声在耳畔重复撞击,我大概只往前走了不到5米就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慌乱着掉头想逃出去。
可又觉得来都来了没看个明白有点不甘心,于是鼓起勇气又朝着有灯光的方向走去,走到中间看着后面完全无法预测还有多长的黑暗空间,还是认怂转身冲出了视听室。
出去后直接去录了自己的心跳。整个过程很快速,只需在电脑上填写一些基本信息,把收音器对准自己的心脏录1分钟就可以了,录完后试听,如果没问题可直接提交,系统会自动生成编号,去隔壁的体验室按照姓名或者编号搜索出自己刚才录下的心跳,可以试听,也可以搜索别人的心跳声听。
体验室,图片来自网络
做完这些,工作人员会让你填写自己的收件地址,录有自己心跳声的光盘将在一个月后寄到你的住处。你也可以重新进入视听室,伴随着昏暗的灯光听刚才录下的自己的心跳声。
其实就体验时间来说,在心脏音只需十几分钟就够了,我由于要掐着点赶回码头的公交,一共只待了不到10分钟就体验完了全部流程。
所以来这里的人,更多是体验一种仪式感吧。“在世界尽头录下自己的心跳”,光是这个想法,就足够让我热血沸腾了。若干年后,当我已不在人世,我的朋友、爱人或亲人,还可以来这座小岛,听听我曾经录下的那时那刻最鲜活的心跳声。
这个项目的作者 Boltanski 曾说,心跳声存留着关于主体的记忆。艺术家不仅要去创造美的事物,还需要用作品向人们提出问题。当人们聆听馆内那些逝去的人的心跳时,能够感受到逝者存在过的痕迹和自己鲜活的生命,它会给游客思考的时间,去认真思考艺术和生命。
我的心跳光盘
而我只想记录下那一刻的心跳,希望将来有人听到。编号26524,如果你有机会去丰岛,欢迎去听一听那一个当下,我为你留下的心跳。
丰岛横尾馆
横位馆坐落在家浦港附近的民宅区里,其内的概念造型和艺术设计均由画家横尾忠则设计。
横尾馆外部
整座馆分为“正屋”、“仓库”、“储藏屋”3部分,包括11件平面艺术作品,既有开放的空间石庭和水池,也有由旧屋改造的室内作品展示区。
横尾馆内部图
和岛上的其他美术馆不同的是,横尾馆的风格明显张扬、现代和前卫许多,大胆的撞色、诡异的设计和繁复的图案,给人一种色情和“低俗”感,处处透露着日式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冲突。
图片来自网络
红色玻璃是馆内的一大特色,透过这块醒目的红看馆内的景致,又是另一番景象。
其中最震撼的是纳屋的 Installation of waterfall, 这是一座高十四米的塔,内壁一圈贴满了相互反射的画作,画的主题都是瀑布,站在塔内往上观望十分震撼。
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横尾把这座美术馆的主题定为“生与死”,而馆内充斥着的各种鲜艳色彩——鲜红的岩石、金色的乌龟、红色的玻璃 、蓝色的池底...都给人一种“积极地死”的视觉刺激。
逛完横尾馆在附近的民宅逛了逛,就去码头等船离开了。
由于时间和季节原因,丰岛我只去了上文提到三个地方。还有几处心仪已久的地方,由于此次不对外开放,没看成:
风雨屋:一座在室内通过声音、气流等模拟狂风暴雨的实验性质的小屋
遥远的记忆:由无数扇岛民家的旧窗户搭建而成的“时光隧道”
风铃之森:一座每一棵树上都挂着风铃的森林,风铃上写着岛民们思念之人的名字,共有约400个风铃。起风之时整座森林都回响起清脆的铃声,就像在诉说对心中之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丰岛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空(与直岛的“满”形成鲜明对比)。
岛上居民的空,游客的空,艺术作品的空,景色的空...但正是这些空,常常给人带来安慰。只有外界变得空空如也的时候,一个人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内心的富足。不是吗?
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去丰岛看更多作品,像一个岛民一样,停留更长时间。
丰岛的游记就先写到这里,关于交通攻略在直岛篇里有提过,我是直接从小豆岛坐船过去的,如果你住在附近的城市,也可以从高松或宇野港坐船过去,这两个地方都比较方便。
直岛篇传送门:濑户内海跳岛记 | 直岛必看的十大艺术作品
更多游记:
「土土土槽」
日剧 电影 生活药丸
微博:土丫土丫土
知乎/简书:林安
▲接收我发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