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上没有完美选择,愿赌服输就好

林安 林安的会客厅 2023-02-02

最近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突然多出了很多自我洞察。

昨天晚上散步的时候突然想到,5年前离开公司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在大公司、小公司的市场部都轮值了一遍,对于每一个板块是如何运作的,已经知道得七七八八了。

那时候的我自认为Marketing已经没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了,我可以离开去挑战一些新的领域。

最近开始正儿八经像经营一家公司去运营一个团队和业务后,我发现自己的短板全部来自管理、规划和多线程沟通。

一方面,我不擅长也不喜欢统筹对接很多人,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欢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流程,OKR、SOP这些可以让工作系统化、可复制化和规模化的工具,说起来我就头大。

好在我找到了擅长这部分的人一起协作,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这也难免让我思考:如果当初我在职场再历练几年,好好学习怎么管理团队,如何制定部门战略,是不是现在创业起来会更轻松一点呢?

但是脑子里另一个声音又告诉我:做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又不得不做,且被放在系统里被人用指标去评估的事情,可能会让我陷入更大的自我怀疑和职业倦怠之中。


于是安慰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不管当初选择了哪条路,最后总是殊途同归。

《四叠半神话大系》剧照


我之前做采访时,总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刚毕业就做自由职业者,合适吗?

我总会回答:不合适,建议先在职场接受几年毒打,知道职场是如何运转的,再出来独立工作。

因为自由职业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包含很多环节的工作。以前在公司你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自由职业以后你可能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做财务、行政、销售、商务、售后、运营、策划、营销......

一家公司该有的职能一样也不少。如果你都没经历过职场,每一块都得从头学起,中间可能会浪费非常多时间,经历非常多挫折。

回归到创业上也一样,创业需要更复杂的综合能力。也许自由职业可以历练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但创业需要更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和更高瞻的战略规划、趋势判断能力。

相当于难度系数一下子又上升了N级。对于没有在职场一线“带过兵、打过仗”的人来说,每一项能力也需要从头学起。

有一次跟一个没几年职场经验的创业者兴致勃勃地聊商业规划,发现对方聊来聊去都沉浸在一些零星的点子和细节里,更像是在聊如何完成一篇内容。当时的感知是:可能真正经历过“大局”的人,才能有“大局观”吧。

当然,我在很多人眼里估计也一样,所谓的创业,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小打小闹。

所以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果不建议刚毕业的人做自由职业,那么在职场积累到哪种程度,可以自由职业呢?

如果是几年前,我可能会说:找到了自由职业的方向,验证了可以赚钱的技能,就可以自由职业了。

现在的我可能会多考虑一层:在职场了解到一个项目/业务从0-1的完整过程,并深度参与过这个过程的核心部分后,可以试试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本质就是“一人公司”长期充当“螺丝钉”职能的人很难有“全局思维”。

如果只掌握了可以变现的某项技能,却没有配套辅助的其他生存技能加持,一颗离开了生产线的螺丝钉也很难在工厂外独立生存。

在我看来,做自由职业者就是从一颗螺丝钉变成一个工具箱的过程。工具箱里的其他工具不需要像螺丝钉一样坚固,但至少组合在一起能起到基础的维修作用。


但我上面说的那些都是后话,是在自由职业5年之后才有的醒悟,还不一定正确。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完美的选择。如果时光倒流回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我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经验都是后天经历了更多事情后才生长出来的,心智也一样。如果有人问我5年前在并不是最完美的时刻离开了职场,后悔吗?

我会回答:确实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但是我“不后悔”,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

我的命运让我在辞职5年后,突然看清了5年前的我所缺失的部分,也许是在提醒我该补的课题还是得补上,而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

分享一下我在人生中比较重要的3次转折点中,是如何做选择的吧。

1.大学时期

我在大学毕业之际,跟身边同学一起稀里糊涂选择了考研,当时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读什么专业,喜不喜欢学术研究,就选了一个看上去风景比较好的学校和以为自己会感兴趣的专业。

备考的过程十分痛苦,每天在图书馆坐十个小时,看一些压根看不进去的书,背一些完全不感兴趣的资料,每天在图书馆如坐针毡。

有天晚上在学校操场跑步缓解压力,看着那些围着操场机械地一圈圈跑步的模糊身影,我就在想:在别人眼中,我是不是也是这群模糊黑影中的一个,看不清面貌,只是一团模糊的影子,不知道为了什么在奔跑。


我问自己:

“我喜欢学术研究吗?”
“我不喜欢。”
“我以后想留在学校当老师吗?”
“一点都不想,甚至讨厌那样的生活。”
“那我为什么要考研呢?”
“因为我害怕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 我大学在以理工科著名的学校读的中文系,算是学校里的冷门专业,甚至被很多人调侃“中文是最无用的专业”,“毕业即面临失业”。

因为这份恐惧,我总觉得自己需要再提升一下学历,毕业后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问自己:“假如如愿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我想做什么?”

答案是“找工作”。既然最终结果还是要面对这个残酷的就业市场,我为什么不早几年进入呢?

如果不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我已经有3年工作经验了,如果我在职场混得好,就继续工作。如果工作不如意,还是想学习,再考研也不迟呀。

而且那时候经历了职场的历练,更清晰自己对什么类型的工作感兴趣,考研方向会更明确,而不是胡乱报一个以为喜欢的专业,几年后再感慨浪费了大好青春。

想清楚了这一点后,第二天我就去图书馆把自习位清空了,告诉我的考研辅导老师放弃考研的决定。虽然那时我已经备考了3个月,早就错过了大四找实习的最佳时机,但我觉得早发现早放弃,其实是一件好事。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找不找得到好工作,但至少知道了我肯定不想搞学术。

后来我在北京找了一个月工作,一开始确实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最后靠着大学时写的无用小说和在各种网站发布的散文,意外地得到了蓝色光标的实习机会,并在实习期结束后破格转正了。



2.工作时期

在北京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换了3家公司,每一次跳槽都让我更加清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到了工作的第四年,我对上班产生了严重的倦怠感,一个同样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是跳槽换一家公司开始新一轮的打工循环,还是干脆跳出体系做自由职业?

我问自己:

“如果换一家公司继续工作,几年后我在做什么?”
“可能又因为厌倦了那家公司的某些不可控因素,选择了跳槽。” “我以后想成为一名市场总监吗?” “我不想。我不喜欢管人,也不喜欢制定战略和规划,更不擅长跟高层打交道、奉承不了老板。” “那我为什么还留在这里没有离职呢?” “因为我害怕从直线上升的轨道上掉下来,落后于同龄人。也害怕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没什么成果,还回不去原来的职位。” “那如果我继续待在职场,几年后有了不错的收入和职位,我想干什么?” “我想辞职做自由职业,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那我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呢?现在我26岁,还没有太大的负担。再过几年,如果我结婚成家了,或者有了孩子,父母的年纪也大了,我还有勇气离开职场探索自由职业吗?” 想清楚了这点,我决定“那就试试吧,大不了最后再回去上班”。后来我意外地被焦虑驱使着靠自由职业活了下来,而且不知不觉就坚持了5年。



3.自由职业期

自由职业第4年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3条路:

1.继续当下的自由职业模式,找到稳定的客户,接商业撰稿,运营自媒体接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广告。
2.找到一个可以创业的方向尝试创业
3.重新回去上班。


最迷茫的时候,我依然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现在这种自由职业的状态是你喜欢的吗?”
“不喜欢,这种被动等待和想尽办法获客的工作模式太焦虑了。”

“如果你今年又找到了几个稳定的包年客户,你愿意一直这样下去吗?”
“不愿意,虽然收入稳定了,但内心还是非常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因为始终在为别人做事情。”

“那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有一份自己可以掌控的事业,每一份工都是为自己而打。工作内容最好与产出优质内容和创造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链接有关。” 虽然我那时候特别排斥创业,也一点信心都没有,还是决定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现在,我创业2年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渐渐有了协作伙伴,注册了公司。

虽然不能说做得有多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更加清晰了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这种清晰感比2年前决定创业时更强烈,也比当初离开职场时更强烈。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回到职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什么样的公司,补什么样的技能。这种清晰感,是我做很多事情的底气和信心。

我觉得,很多时候人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方向,心中有一团雾,却不知道那是什么;隐约觉得自己一定在某些事情上有天赋,也不知道是什么;知道自己有短板,却不知如何避免。

短短创业的这两年,我不仅看清楚了自己自身的长板和短板,还看清楚了在团队协作和运营一家公司时,自己缺失的是什么。

如果将来我想重新回到职场,我很清楚自己要补什么,以及可以在现在的工作中刻意练习什么。这些都是几年前的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如果我在那时为了逃避而盲目做出了某些选择,现在又会怎样?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还在职场痛苦迷茫着吧?又或者已经在某家公司做到了市场部总监的职位,有着不错的薪水,接受着996高强度工作?

但人生没有如果。我很感谢过去的每一次选择,没有为了逃避而做出大多数人会选的那条路,而是在看清了未来几年的理想状态后,选择了离理想状态更近,却更加不确定的那条路。

21岁放弃报社的铁饭碗,决定独身一人去北京闯一闯时,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一场赌局,愿赌服输就好。

希望任何时候,你我都有大胆下注,愿赌服输的魄力。



推荐阅读

30岁,我不再想成为任何人
规划性和随机性,哪一个对“成功”的帮助更大?
三十“不立”:30岁不坐班女性,写给20岁的信 

一键星标关注
一起探索职业自由
⬇️


我是林安,一名帮助更多人探索职业自由的创业者。第一个创业项目「自由会客厅」,链接无限+自由人,共同探索无边界的自由人生。正在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

在这里分享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的成长探索,不定期会客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