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忆】时间都去哪了?北方农村那点事儿

2014-11-13 爱辉发布



爱辉发布ID: meiliaihui (←长按复制搜索)

✎爱辉发布,为您提供最准确的爱辉资讯。

✎爱辉官网 http://www.aihui.gov.cn

小编有话说:我生活在一个小城,这个小城不太大,名气却不小,这个小城有时很安静,有时也很喧嚣。这个小城有条江,她的名字叫黑龙江。作为70、80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看到以前农村的画面感到格外的亲切!那帧帧画面,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使我不由自主地回味起那些不太久远的过往,我无限感慨,思绪万千!照片上那些纯朴豪放的东北人,那火热的生活场面,有的现在还依稀可见,有的现在只剩下回忆了!


多姿多彩童年篇

摇篮里幸福的小宝贝,“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呀.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蓝轻摆动啊.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

小时候,父母在外面干活,小孩子大多都是奶奶哄大的,长大了一定要孝顺啊。看!奶奶那是在玩儿啥玩具呢?

大叔大娘,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让我也坐会儿牛车呗!

走,穿上棉袄、棉裤去外面尽情玩耍吧!

老鹰捉小鸡,我们一起玩耍着、疯闹着……

跳皮筋儿: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三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坐在铺着炕席的土炕上,开心地歘(chua)嘎啦哈。(嘎啦哈是杀猪时,在猪后腿关节上取下的一块小骨头,一头猪就有2个。嘎啦哈分四面,其中两面,一面叫真儿,一面叫驴儿,相对的另两面,一面叫壳儿,一面叫肚儿,有的嘎啦哈还染上颜色。)


泥草房篇

过去的农村,最常见的是“泥土墙 草苫顶”的房子。房屋周围通常都有用树枝、秸秆或木板夹成的“障子”,所以有人把“土坯草房篱笆寨”视为那时农村住宅的一大特色。

房场都选在高处, 泥草房多数是座北朝南,光线充足,通透性好。盖房前,木匠把房梁、柱子、窗框、门框都做好。按照木匠拉的线,挖一米多深的地槽子,在槽子里灌沙子和水(也就是房基)。找个吉日,开始盖房子了,也叫上梁,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脊檩上贴着“八卦”,八卦上写着“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上面挂着红布条绑着红筷子和铜大钱儿,房梁上搭着红被面,房门框上贴着大红对联。之后,就开始垛泥墙了,柱子都砌在墙里,最后苫草,安上窗户、门。二十几天功夫,房子就盖成了。

由于房墙外面都是泥抹的,经雨一冲,墙皮到了秋天就脱落了,所以,这样的泥草房每年秋末冬初都要抹一遍泥。房顶上苫的草很容易被大风揭跑,房沿和房稍都用铁丝拌牢,但有时风特大,也揭房草的。土坯泥草房外表十分简朴,抹泥的墙壁、日久发黑的房顶,几乎找不到添加艺术装饰的地方。它能够在东北地区农村长期存在,是由于其就地取材、盖造方便的特点和厚墙厚顶、冬暖夏凉的实用性,使普通的农民能有一处保证基本居住条件的“家”。


糊窗户篇

再说说糊窗户的事。60年代,农村家家都是土房,木楞(有小方块、菱形、盘肠等各种花式的窗格图案)窗户。一盒窗户有上下扇,一般的下扇安块玻璃,上扇都用纸糊,这不奇怪,奇怪的是窗户纸糊在外面,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东北的冬天贼拉拉的冷,室内外冷热温差大,窗户里面挂霜,窗户纸如果糊在里面,纸湿了,会从窗棂上脱落,窗户纸糊在外面,纸不湿,不脱落。一般一年换一次窗户纸,纸糊上晾干后,要在窗棂粘纸处淋上点豆油,这样,雨淋着了,纸不会湿了,多数的人家都在下雨时,窗前挂一扇秫秸帘子,雨就浇不到窗户了,雨停了,帘子卷起。

大约在进入70年代,多数人家都换上了玻璃窗,上扇是6块玻璃,下扇是三大条玻璃(叫“三六扇”)。进入80年代,家家都盖砖瓦房,都换上了“梯子”窗户,两扇对开的。

如今,多数人家都换上了铝合金、塑钢双层玻璃窗,屋里亮堂堂的还保温,直接地气,屋里安上了暖气,好多地方都安了自来水,用上了煤气罐,这样的生活令好多城里人都向往……


看了以上内容,是否勾起您的回忆了呢?如果喜欢,请点赞并转发,您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呈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