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精致创精品——话剧《簋街》召开专家研讨会


由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出品的话剧《簋街》于1月15-16日在全国地方演出戏中心成功首演。幽默有趣的台词对白,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立体饱满的人物刻画,一景到底的舞美设计,让这部展现北京地域文化的话剧作品一经演出,便感染打动了观演的观众。



1月24日下午,话剧《簋街》的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演艺集团A2会议室,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会议由集团副总经理董宁主持。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刘彦君,北京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李龙吟,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评论员董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姜彤林,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景俊美等专家先后发言。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珏,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侯红,话剧《簋街》主创团队代表导演钟浩,编剧杨硕,作曲戴劲松,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与服装设计耆娜与专家共同进行交流,一起创作、打磨、探索话剧《簋街》的呈现和演绎方式。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话剧《簋街》题材独特、主题新颖,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与舞台中影像、道具、服装的变化,来展现簋街不同阶段的变化发展,既具观赏性与娱乐性,更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主旨提炼、人物设置以及细节完善等方面,与会专家与领导也纷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话剧《簋街》十分有戏,是一部京味儿特色浓郁、值得继续深挖创作的艺术作品。希望在接下来的完善过程中,能更加细致思考戏剧冲突、剧情推进和故事线索,在提炼精华的同时,更好地立住人物。相信这部剧会越来越好。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汪守德


我认为《簋街》的选材非常好,写出了北京人的精气神。主角李一刀的人物性格非常具有代表性、乡土性。该剧的时空转换特别灵活,自如地展现了这条街几十年来的历史变迁,进而也侧面反映出了北京改革开放的变化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宋宝珍


这部作品题材、视角、落点独特,台词幽默风趣,整部作品带着浓郁的民间特色,从不同角度深掘了京味儿文化,进而深刻表现了人与城市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

研究员刘彦君


这是一部无论从故事情节、人物设置、舞美服装、音乐创作、还是演员表演的角度,都可称为上乘的艺术作品。剧中有非常多生动有趣、温暖感人的剧情,期待在继续打磨过后,话剧《簋街》能够成为一部精品佳作。


——北京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  李龙吟


这是一部“自带流量”的艺术作品,反映了簋街的创业史与时代史,体现了簋街在岁月变幻下呈现出的时代新面貌,继而折射出了中国经济的韧劲,展现出簋街乃至北京这座城市的风骨。


——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评论员董城


《簋街》这部作品非常接地气,既展现了北京人的精气神儿,也体现了生活的哲理意味。开场的北京琴书悦耳动听,一上来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平


话剧《簋街》有格局、有新意、有温度,将簋街充满烟火气的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故事情节丰富流畅、舞台呈现节奏恰当、人物表演精彩准确,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层次与思想层次。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姜彤林


这部剧让我从李一刀、常小玉等人物身上看到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看到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也看到了社会的迭变发展。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

副教授  胡娜


温暖、好玩、富有新意,是我看完《簋街》这部剧后的真实感受。这部剧不拘泥于传统的剧种展现形式,在跨界表达与呈现方面都与其他戏剧有不同之处,达到了艺术品质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实现。


——《剧本》杂志副主编 武丹丹


话剧《簋街》很好地彰显了北京的地域特色,注重接续传统文化,舞美简洁、灯光自如,是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景俊美

·以上排列按专家发言顺序



会上,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珏表示:《簋街》这部作品从2020年底开始孵化,是集团对“京味文化”内蕴的发掘与转化、对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为了扎实剧本创作,集团带领主创团队多次深入簋街采风,在现实中体验人物的真实生活与工作状态。下一步,我们将汲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意见,带领主创团队进一步完善、打磨《簋街》这部作品。


专家研讨之后,话剧《簋街》的主创与主演们也将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剧本修改、情节完善过程之中。



吸收意见  打磨剧本

精益求精  打造精品

话剧《簋街》期待与您再度舞台相聚


摄影:刘玺 海淀阑尾


关注北京演艺集团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九家院团海量演出排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