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坝旅游网】九寨沟白马藏族㑇舞,远古“百兽率舞”遗存?

《四川日报》

全文如下


九寨沟白马藏族㑇舞,远古“百兽率舞”遗存?


    2月19日晚,在九寨沟县的一场元宵晚会上,10来个白马藏族村民头戴动物面具跳舞。大家由戴狮子面具的舞者领舞,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模拟禽兽动作,粗犷、矫健、灵巧、活泼。
  跳舞要戴动物面具,这是什么舞蹈呢?九寨沟非遗传承人、白马藏族老人班文玉介绍,这就是2006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寨沟白马㑇舞。
  舞意为吉祥面具舞,俗称“十二相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和喜庆节日时跳的一种神秘的面具舞,是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一种祭祀舞蹈。该舞蹈大约形成于公元十六世纪前,盛行于清朝至民国年间,目前主要分布在九寨沟县的勿角、马家、草地、安乐、白河、郭元、双河、保华、罗依、永和等乡镇。戴动物面具拟兽舞蹈的特征也说明了亻刍舞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
  㑇舞使用的面具均用木材雕刻而成,主要有狮子头、龙头、虎头、牛头、熊头、凤凰头、蛇头、豹头等动物形象。做一套㑇舞面具,需 80多种工具和60多种颜料,还要经过10多道工序。一个娴熟的木匠做一套面具,至少需要1个多月时间。
  据记载,㑇舞分为三大类,有70多种跳法。如今一部分跳法已失传,现在能跳下来的只有40种。奇数为白马藏族人的吉祥数,所以跳舞时的面具一般用单数不用双数,一般为7个、9个或11个面具。跳舞时由多人头戴各种禽兽面具跳,还要拿上演奏乐器铜号、中铜锣、牛皮鼓、铜钹等。跳完一场㑇舞,需要3至4个小时的时间。
  据了解,为传承白马藏族文化,九寨沟县一些小学还专门开设了㑇舞课程。


信息来源 | 九寨沟官方发布

新浪微博 @阿坝旅游 

抖音 | 阿坝旅游/abatour




往期精彩回顾

Retrospect



关于阿坝旅游

微官网:http://m.abatour.com/(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

【阿坝旅游网】是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等景区官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面向游客发布阿坝州旅游资讯,提供预订门票/观光车/索道/酒店/晚会/租车服务,全国免费服务电话:400-088-6969。

阿坝旅游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