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的阅读,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

英东中学 2020-10-28


编者语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阅读,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未曾舍弃的文明传统,而最美的阅读,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谈到阅读,犹太民族的做法值得全世界人民尊重与学习,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正因为犹太民族热爱阅读,才培养出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杰出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影响世界的哲学文化科学巨匠!在全球化已经到来之际,作为父母,该如何引领孩子爱上阅读?孩子爱上了阅读,会对孩子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孩子一起阅读,父母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接下来的这篇长文是李佳禾爸爸在家长会上的一次分享,慢慢阅读,相信您会找到答案!



 

阅读如童年味道

(2017-11-20初写,11-24草稿,11-28二改。)

 


    接到老师的邀请如同儿时的班主任交给任务,想了很多,很多不是直接有关阅读的事,也不是直接有关培养小朋友的事,却都似在其中。

 

    习惯地打电话回去向山东老家的老妈求救,问老妈小时候看过什么书、什么杂志、什么报纸……如同和佳禾有时悲伤有时酣畅地谈论、静写童年的味道。

 

   2014年写过一首《常有的童年回忆》:

这么多年

一直跟小朋友絮叨着我的童年

那清贫有趣的灿烂时光

回味真是愈久愈醇,愈久弥新

这种回忆,常有

与童年伙伴远距离地徜徉童年

她说,回忆是一支彩笔

我说,更是一只能握彩笔的手

而我们就是拥有这双手的人儿

只是在纵情绘画时,还不知道笔下的精彩

每每一边品茶,一边感慨童年时

旁边或玩耍或看书的小家伙总是满不屑地扔过几句话

尽吹牛!

哪有这么贫困的童年?

更没有那么有趣?

不经意的言语透露出,小机灵的硬嘴之外,还是有些羡慕

大树上的槐树花怎么能包包子吃?

地里的蒲公英怎么能生蘸酱吃?

是啊,他的确没有经历过

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

童趣不知何处安放

可待小家伙吃过一两次老家寄过来的槐树花大包子、新鲜蒲公英蘸酱后

他郑重地对我说,我也想有这样的童年

我一时凝噎

 

    我老家有句老话,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任何场合,酒前酒后谈起阅读就像谈论自己的孩子,就像老师谈论自己的学生,就像校长谈论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就像旅途中的人听一首触发此人此时此景的歌,循环往复的美享受,咱们哪个人不是人在旅途呢?又有哪个人不是在旅途中“翻阅”自己的童年味道呢?

 

    作家谢志强在给好友干亚群的《纸上的村庄》撰的序中,一开门就写到:“我以为我离开了村庄,进入了城市,只不过,以梦的形式在村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文学。”

 

    那么我们今天谈论的“阅读”就是启动我们每个孩子文学村庄的可以掌握的钥匙,尤其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独处以后,学会了高效的独处以后。

 

    如上,我们很多人都会追忆童年的味道,并去慢慢品味回味,这与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所说的“只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殊途一致,也许超验主义大师梭罗并未夸大其词,他在《瓦尔登湖》中说,“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踮起脚尖、用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阅读”。

 

    现在给大家插读一小段文言文,虽出自西汉刘向的古杂史小说集《说苑·建本》,却值得借鉴: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哉?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这个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小故事和前面的两千三百多年后的西方后人梭罗的观点大概一致,也恰好回答了“什么时候阅读,会不会晚”的问题,虽然认为三岁、小学三年级、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前(包括硕士、博士阶段)是最好的厚积薄发的阶段,阅读的习惯越前移阅读效率越高,神奇的效果就越强。这种效果语言在它面前是苍白的,会随时让家长同学老师欣慰无比的,如果身边的家长用笔记录下来你所认为的变化和进步,并随之改变分享,再补充记录……那将是厚厚的一本,今后阅读起来,必是一本独有的收获满满的“秘籍”——真正的成长记录。

 

    “找李英么?找他就去7号教学楼大教室找”这是大学同学常挂嘴边的一句俏皮话。那时我喜欢看免疫学一类的书,巴不得把图书馆里的不同版本的都借来,管它上面有没有厚厚的灰尘,凑在一起比较这看。说起这个,只是想说阅读的兴趣培养,兴趣在催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字与字在我们的脑海里、整个机体内所起的反应是超连锁的,一发不可收拾。阅读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一本书不喜欢看可以暂时放在一边,突然的一天,你可能又会重拾起来;一本散文集不必每篇都读,不同的时间段里你可能只对仅有的几篇感兴趣;读过的书有些你以为不记得了,不必忧虑纠结,它肯定是藏在了你记忆的某个深处,总有一天,它会自动跑出来还你一个精彩,就像大汗淋漓地屋里屋外找一本书,没找到,你以为没有这本书,并且念念叨叨、再三回忆肯定没有,然而突然某个时刻它就会出现在你的视线里,让你感动的恨不得给它个大拥抱,然后打电话给孩子,更或跑到学校里方面告诉孩子,“那本书我找到了!”。(这一点对英东学生的电话制度有点意见,可这就是规则,要遵守,有什么办法呢?)

 

    还有身边的一个小故事:一个朋友,客家人,没读过多少书,今年大概六十来岁,专门做寺庙修缮的,他跟我讲,从小和儿子一起读书,当儿子上了47中后,寒暑假和儿子一起读书,儿子一个暑假读了六十多本书,而且都是物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结果儿子最终被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录取了。自己也能大概读得懂大和尚送的佛家经典了,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佳禾是我读研究生、条件相对艰苦时到这个世界来捣乱的,至今我还在嫉妒佳禾,“他怎么有这样的童年,有那么多书,有这么好的校园,校园里有这么棒的老师,这么野的小伙伴,我也想有这样的童年。”(平时生活中佳禾是逗哏,我是捧哏,写这段话,我也逗哏了一把!)

 

李佳禾同学


    小不点时候的佳禾,他的妈妈像我的妈妈一样管他,给他读故事教汉字,我的妈妈、他的奶奶就像管我一样给他读故事教汉字。而此时,我就做佳禾的书童,请书找书买书,这是尊重;与佳禾一起做书生,一起探讨着读书,这是平等;做佳禾的书友,分享读书和写作的快乐,这是陪伴。

 

    与语文老师,跟班主任(当然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那是再好不过了!),和文学大家、名家甚至有关于兴趣的医院专家(佳禾爱好医学)的交流沟通是课前课后的乐此不疲的大事,每每互相查看,每每些许进步。

 

    一直比较推崇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这是很早前的一本书了,记得是佳禾小小班的时候请来的,我们一起赏读,深刻同意书中观点:发展迅速的电视媒体在孩子打下阅读的精神基础前,对孩子的阅读成长之路害多益少。

 

    电视、互联网、短信、微博、微信我们未必都要像白岩松那样完全杜绝,要合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扭害为益,让游戏来填充阅读的空隙,休息放松如同眼保健操,而不是一味限制游戏,因游戏责备孩子,谁没有小时候啊?只是我们小时候没有“王者荣耀”。

 

    但要强调的是,这一点曹文轩无数次提到:“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书籍”以及“打精神底子的重要”,如《共产党宣言》,就像很多作家、学者、大家推崇过《圣经》一样,真是要读一读。除此精神底子的书之外,就没有所谓的“各种书单书榜”了。大家发现没有:曹文轩的妹妹曹文芳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她的成长之路阅读自然相伴、贡献不少,还有: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曹文轩还是我们人教版语文的主要编者之一,这是曹文轩的担当,是我们的幸运。

 

    有了“打底”的阅读之后,孩子自然有了“定力”,购书中心、图书馆、报刊亭就成了最时髦的逛街。多媒体的时代,单是小众的书籍信息量都很大。不要刻意限定小朋友的读书类别,所谓成年书和小孩书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要是合法出版物就行。比如地摊漫画也得看看,否则白当现代小孩一场(爆笑笑园)。

 

    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国家民族有不同的重大时刻,有各种主题的纪念日,这个和我们的阅读有什么关系?

 

    比如:2016年《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有没有听到话中音,和小朋友聊聊?2015年的抗战纪念日,我们家长有没和小朋友一起读读抗战方面的系列书?再往前,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家长有没有和小朋友一起拨冗收看莫言的讲演?他演讲的题目是什么?(《做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心中的老师是谁?(他的同乡蒲松龄)

 

    以上的很多文稿整理好,打印出来,一起和孩子分享,和朋友传阅分享,会有新发现,甚至是接踵而至的大收获,其中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用道以下的三段意味深长的话(此时我们是把他作为一个谆谆教导的长者、老师,要知道,坐在他面前听讲的全是文学、艺术的大咖):


    中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支撑这些的一定是长年的挑灯阅读以及阅读和写作的互增互长。)

 

    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上面清楚地记录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前,所做的大量准备,其中就包括海量的阅读。)

   

    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托尔斯泰深知阅读的意义,直至民族和国家层面,他用阅读人生的勇气和毅力为我们提供阅读的书籍,满满的感动。)

 

     在今年家长的六一寄语里,当时琢磨再三,给佳禾和各位大宝提到:


    又六一了,自然怀想起我童年的六一,非常羡慕大家。六一的主题是快乐成长,这是永恒的。曹文轩说,每一个大家的文学作品里都有他童年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六一永在,童年的味道与阅读永在。 

 

    暂时读完的书和孩子一起存放起来,那是一个仪式(前面提到重读是真正的阅读,其实哪一次不是更深层次的新读?哪一次都有新感受!)

 

     阅读积累到一定的量,严丝合缝地接触了阅读世界里的角角落落后,我们会对一些不好的刊物杂志书籍、刊物杂志书籍里不好的内容有了后天的免疫力,如同我们这个社会美善丑恶都有,屏蔽不了,自然获知。

   

    阅读多了,时间长了,自然会有写作的冲动,否则就是“阅读小难题,写作大难题”。行走沉坐中你我他(她)的丝言片语、突发的闪念想法、一丁一点的感触感动,各种方式的快速记录下来,这时之前说的的短信、微博、微信就派上了用场。这记录下的,哪怕一小块短文、小诗、小长篇流水账改日琢磨扩充起来,寄给编辑,然后就发表了,而且这个发表还是作者事后发现的。写作这点事,你会发现就是这么奇怪!能打动自己的往往也会打动你未曾见面的编辑、主编。

   

    写好的文章不急着定稿,文章不怕存放。灵感是骨架,她有时脾气倔强,要靠时间、靠合时宜顺情境的风味来丰满,停停放放、读读改改是写作的“法宝”,当然我们不能不排除那种“喷薄而出,一气呵成”的情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小朋友们,今天的大宝宝们想这样鼓励:爱书成癖,美文成宠 ,就如你们长大以后回味无穷的童年味道。

 


     最后把我在2015年的雨霰雪中所写的《吾所思之阅读》送给大家:

 

    古有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亦有借书留真。

 

    今书籍唾手可得,目不暇接,甚可拥书百城。静寻窗明几净处,铺卷方寸中,细观精读。

 

    沉迷浩瀚书海,精挑细选,评骘高低,不汩习气,读书三余与三到。含英咀华,究根问底,韦编三绝,深体涵泳工夫兴味长,以成博闻强识,字字珠玑。

 

    唯切戒慌忙,犹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曝十寒,终末只求一知半解,差强人意,贻笑大方。

 

    正如: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此谓“悦读”:阅读生活,悦读人生!


  


往期回顾



作者:李佳禾爸爸

编辑:Steven Dai




学校地址:广州市南沙区港前大道南180号

咨询电话:020-8468 6968

学校网站:http://www.fytschool.com

英东中学微信公众号

生入学报名申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