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精解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审理思路『法行天下刘秋苏』
第一,就法律层面的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未对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诉中举证责任分配作出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则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据此,在确认劳动关系之诉的案件中,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职工名册,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提交职工名册,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劳动仲裁机构及人民法院可结合现有证据决定是否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提交的职工名册被确切证据证明为虚假证据的,人民法院可按照妨碍民事诉讼的规定对用人单位予以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由此规定可见,除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且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外,应当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但何为“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且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该法并未作出进一步明确规定。
第二,就行政法规的层面,《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第三,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由此可见,上述司法解释对确认法律关系之诉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了明确规定,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该条款是针对确认法律关系之诉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这一问题所作出的最明确、最直接、最基础的规定,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诉作为确认法律关系之诉中的一种,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当然应当适用该条款。
第四,2005年5月25日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虽然劳动部的上述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但并不实用。首先,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劳动者本身就可提供,用人单位是否就此举证意义不大;其次,法律并未规定用人单位是否就“登记表”和“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承担保存义务以及保存期限,因为用人单位以该单位并未保存有上述证据为由即可免除其举证责任。
2、劳动者主张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否认的,由劳动者对该事实劳动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就职工名册、劳动者申请仲裁之日前两年内的工资支付记录承担举证责任(从合理性的角度考虑,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仅需就劳动者所主张工作岗位所在部门的职工名册和工资支付记录承担举证责任)。
此外,如用人单位认可该单位保存有“登记表”和“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的,还应提供上述证据(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仅需提供劳动者所主张工作岗位所在部门的此类证据)。
对劳动者提供的盖有用人单位公章或者有管理人员签名的工作资料、工作证、服务证、职工工资表、职工花名册、工资支付凭证等,用人单位不认可的,一般应当向用人单位释明是否申请真伪鉴定以及不申请鉴定的法律后果,如果用人单位申请鉴定的,一般应当准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由上述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除程序问题和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外,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诉的案件一般不能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调查取证,而应当通过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确属其因客观原因无法调取的证据时予以调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第一款给出的答案是:(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在现有证据基础上,是否确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应当基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之规定进行分析,即考虑下列五个要素:
在劳动者有证据证明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或用人单位支付了相应报酬的,还应考虑下列思路:
由此,人民法院和劳动仲裁部门应当基于上述特征判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否系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并根据判断的结果确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属性。
以上是确定举证责任、确定人民法院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调查取证、在现有证据基础上的法律判断以及排除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四个环节是笔者总结的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诉案件的一般审理思路。但由于我国劳动用工形式复杂多样且动态多变,因此判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实属不易。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和劳动仲裁机构还应当从细节入手,查找蛛丝马迹,在形成内心确认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当然这需要大量审判经验的积累才能实现,篇幅有限,本文不再赘述。期待本文能对劳动审判工作产生有益的思考,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