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人肉调查了99届奥数尖子们的现况,结果耐人寻味

2017-12-08 尖叫童年

♫ 尖叫君语 ♫


这两天,上海的家长群被“亚太杯”复赛的消息炸得轰隆隆--有四家培训机构联合把亚太杯再次请回来,接受小范围报考。要知道,作为上海奥数比赛中难度最大的一项赛事,“亚太杯”的证书曾是某些重点初中学校的一个硬通货。距离去年上海JW取消奥数比赛,这个竞赛活动偃旗息鼓快一年了。


所以,这个赛事的回归,瞬间挑起了家长脆弱的神经。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上海JW迅速回应,勒令停止“亚太杯”竞赛, 还特别注明“不再举办面向小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很快亚太组委会发声明为“不可抗因素”停办竞赛。


关于这个消息的转变,家长们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还好不用去挤奥数这条蜀道,愁的还是“小升初怎么筛选呢?”


“奥数”这个被褒贬争论了几十年的话题,由于它功利或潜藏的价值,吸引、裹挟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全民奥数的局面,在国内现在仍旧是盖不住的燎原态势,多数机构或明或暗地仍旧在开办各种明目的奥数班。


那么,我们有没了解过,20年前的那些“奥数天才”,他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段奥数经历?他们是否会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到这场“全民奥数”的战争中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一位曾经的奥数班成员,他就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回访了当年的奥数同伴们,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处:“玩聚租租”(ID:wanjuzuzu)作者:源深叔叔



一位朋友转了篇“学而思和疯狂的奥数”的深度采访给我,吐槽当下小朋友的学习压力。唏嘘,再如何主张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爸妈,在同伴和升学的压力下都会变得焦虑、不安、最后妥协。


“学而思和疯狂的奥数”也许只是令人窒息的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




被“奥数”这个话题触动的另一个原因,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参加各种奥数物理竞赛,一路从小学、初中再高中。我把当年大大小小的奖状翻了出来拼了个九宫格。




回想当年奥数班的经历,几乎填充了整个学生时代。我把这个话题扔在了当年的“竞赛班”微信群,一下子就炸了。


我还在古董里找到了一张“一九九九年中国数学会初中数学竞赛 上海赛区获奖名单”,可以说当年的那些“奥数天才”都积聚在这张百人名单里了。我的名字仅出现在三等奖的名单里(脸红)。




当年的“奥数天才”,绝大部分(高于95%)顺利进入著名的高等学府


出于好奇,我人肉了当年的满分选手。他们大多进入了让人羡慕的金融行业、互联网IT行业、以及科研工作。例如,


邓同学,本科剑桥大学,现为瑞信的量化分析师;

鲍同学,本科清华大学、phD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facebook的工程师;

钱同学,本科清华大学、phD明尼苏达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电气工程教授.


当然也发现了个别掉队的,本科并未进入一流大学的同学。毕竟初中之后的人生存在诸多变数。


我继续调查了名单中的百位“数学天才”。根据调研(20多位取得联系的同学+Linkedin+百度搜索等),发现他们绝大部分(高于95%)顺利进入著名的高等学府,选择数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等理工学科,并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深造至于研究生学位(65%)。


基于不完全统计,他们的去向包括金融(54%),互联网IT(15%),消费品(15%),科研(12%)等。



奥数天才对于奥数的理解、看法、以及他们在育儿上的态度


总体而言,“奥数天才”对奥数持正面看法。


85%的受访者认为奥数令其更喜欢数学;100%的受访者认为奥数令其在理科学习上比别人优秀、100%的受访者认为奥数竞赛对其人生影响利大于弊,100%的受访者表述如果再选择一次仍然会选择学习奥数。


问卷中,我还以开放题形式,深入了解了“奥数天才”们对于奥数的理解、看法、以及他们在育儿上的态度。总得来说,他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奥数虽好,但只适合很少一部分孩子。可谓是经历过奥数考验者的良心感言。


Q1:奥数竞赛的经历让你在哪些方面受益?


典型回复1:分析方法,逻辑思维。

典型回复2:升学,对数学的感觉。

典型回复3:锻炼逻辑,学习新东西很快。

典型回复4:抗压能力快速学习能力。


Q2:奥数竞赛的经历在哪些方面给你带来负面影响?


典型回复1:生活上的无趣。

典型回复2:偏科。

典型回复3:耗费时间较多,在其他放面缺少发展。

典型回复4:失去了童年很多游戏时间。


Q3: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竞赛吗?


典型回复1:会,可以锻炼思维。

典型回复2:会啊,只要他不排斥。

典型回复3:看天赋,会尝试。

典型回复4:取决于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我会适当引导但是不强求。


Q4:奥数竞赛的经历对你的工作有何帮助?


典型回复1:之后从事计算机竞赛和计算机工作,思维上有帮助。

典型回复2:并没有帮助。

典型回复3:对数字更敏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Q5:如何看待全民奥数的现象?


典型回复1:没必要,奥数需要天赋,这就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当运动员一样。

典型回复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典型回复3:奥数有点类似竞技体育,其实站在塔尖的是极少数人。大部分孩子可能不适合奥数道路。


从培养兴趣特长出发,理性地看待奥数


再次出于好奇,我又将相似的问卷发给普通的高知家长。惊讶地发现巨大反差:


“奥数天才”中,85%觉得奥数让孩子更喜欢数学了,100%认为奥数让孩子在理科学习上比别人更有优势,100%的人觉得奥数对孩子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


但类似的问题给到其他高知家长时,对应的答案却是,20%,22%,和18%。为何会有如此悬殊的观点呢?




再仔细一看,持正面态度的高知家庭家长,原来自身也有过奥数学习的经历!因此,我简单推断,这两个人群之所以会对奥数有不同的看法,更多的与自己的经历有关。有过奥数经历的家长会发现更多奥数的益处和闪光点,接触少的家长较容易持负面观点。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神话或妖魔化“奥数”,他作为一种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是值得肯定的。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看,其实奥数和绘画、音乐、体育一样,只是孩子可以培养的诸多兴趣特长之一。如果孩子能从中受益、得到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就应该鼓励、支持他。


但如果家长只是迫于身边其他家长和孩子带来的压力或被成绩升学裹挟,强迫孩子学习,那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和家长双双失望、甚至耽误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对奥数的看法非常不同,但这两个群体的家庭收入并无太多差异。收入与奥数并不划等号!


用一句“奥数天才”的感言结束此文:“从个人经历来说,我还是感谢奥数的。希望奥数将来能像排球篮球足球一样,大多数孩子能从中获得锻炼。少数优秀的孩子可以从中获得荣誉和机会。”


附上炸锅聊天记录~



你可能还想看

• 学奥数的中年人

• 幼儿园就学奥数会怎样?一个轰动美国的心理实验让人惊呆了!

• 这10部关于数学的顶级纪录片, 告诉孩子数学跟枯燥不沾边!

• 英国小朋友要开始用咱们的数学教材了,嗷嗷心疼!

• 神奇!鸡兔同笼,竟让孩子学会13种数学思维方式




今日截团


团品:Giro Mags磁力彩窗积木套装

数量:100片+2辆小车+收纳袋

适合年龄:3岁+


原价943元

尖叫团购价399元(包邮)


长按图片识别,直接购买


▼▼▼或点击“阅读原文”开始购买

56 30554 56 17289 0 0 6404 0 0:00:04 0:00:02 0:00:02 64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