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让我冷静下好吗?

尖叫童年 2020-02-17

已有22万+父母订阅了尖叫童年

温柔地改变,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ID: JJtongnian

授转自 剑圣喵大师(swordpain)




近日,微博上一个小女孩和父母对峙的视频火了,小女孩在被父母逼得毫无退路时,依然维持着最后的理性对父母说:“请让我静一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34h5y8ym&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完视频感觉很压抑,很心疼这个小女孩,脑中回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候,被父母逼着认错的情景。


不过那个时候,我没有小女孩这样的勇气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小女孩这么早熟的言语能力。


我只会哭,希望能用眼泪来博取他们的同情。等到我哭不出来的时候,我就只能离家出走,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和我的父母沟通。


其实,从来就没有所谓的青春期叛逆,都是常年积压的情绪在一瞬间爆发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传统的“孝顺”,变成了只有“顺”。古人的孝顺是儿女要学会主动对父母好,而现在的孝顺变出了“你必须听我的”。


这样的孝顺必然会引来逆反。


视频的父母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他们要的不是女儿“改正错误”,而是要求女儿“服从上级”。


如果此刻小女孩立马痛哭流涕,开始痛诉自己的思想错误,回想起自己没能贯彻父母的伟大思想,大脑一时麻痹,才会被当代社会的不良之风钻了空子。


小女孩立马拿出习题册,表示要狂做到深夜两点,下次考试一定考五百分,才不会辜负父母的谆谆教诲,再立马打一盆洗脚水,高唱“世界只有妈妈好”,这样家庭立马就和谐了。


如果小女孩这么做了,那不仅是父母的灾难,更是社会的灾难。


当代父母就这样,他们不允许你有任何的情绪缓冲时间。



所谓“改错”不过是个借口,“改错”这件事不是立马就能看到成效的,因此父母更在意的是,你能不能对他们的批评表现出高度重视。


用父母的话说这叫“态度问题”,父母需要你证明“你会听话”,而你满脑子里想得是“我到底哪错了”。


这种矛盾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当女生要求男生证明“我爱你”时,男生却在证明“我是正确的”。


在一方已经情绪失控的时候,证明对错根本毫无意义。


当双方的信任关系已经被破坏时,所谓的“服从”、“孝顺”都只可能是一句谎言。




小女孩质问父母:“我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什么你们还要来弄我!我实在是想不通啊?”


小女孩不明白,在成人的世界,向来都是“对人不对事”的。“承认错误”根本无关痛痒,“逼你低头”甚至“最终消灭你”才是最终目的。


在微课直播间里,有四万多听众听了我的课,其中有一百多是我的学生。


某教授歇斯底里地逼问我:“你居然让学生给你打赏,你简直师德败坏,你知不知道你问题的严重性?”


我想跟她解释:开学时我已经在课堂上说过,学校的学生严禁给我打赏。


我想跟她说:某个学生打赏了一块钱,这能叫师德败坏?我想赚钱的话,直接开免费课不是更好。


我还想跟她严正声明:什么“不打赏就挂科”的话简直是空穴来风,微课直播间里所有话都有记录,上万网友可以作证。


我最后还想补充:开展网络心理教学,国家是出台了文件鼓励的,高校教师要勇于尝试。


但这些话都是废话,根本没必要解释。


教授的真实含义是:


你搞这种网课,简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你难道不知道我讲不来吗?你这么出风头,我的脸面往哪里搁?


年轻教师要学会坐冷板凳,要把精力放在伺候老教师身上。你要帮我倒水、帮我拎包、帮我监考、帮我值班、帮我写文章,哪怕我什么都给不了你,你也必须做!这是规矩,你懂吗?


你要不这么做,你就是态度有问题!你还敢反了不成!


你等着,等你有些许差错,我就把他无限放大,让你一脚踏空掉入万丈深渊,看你服不服?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认错”,改不改错以后再说,你先给我把情绪戒掉,把反抗精神抹掉,把自主意识忘掉。


把你那些露头的尖角给我拔了,把你迈出去的那步给我收回来。


你不需要自我,你完完全全做一个我的附庸就好,这样做对你最好不过了!


多少人的才华就是被这样的社会潜规则毁灭的。试问,我们也要这样拔掉孩子的翅膀吗?



很多官场达人很擅长利用写检讨让政治对手屈服,要打倒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把失败的过错赖到他头上,这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本领。


可是,这套残酷而丑陋的模式,我们也要搬到家庭里来吗?


难道人际关系这件事,非得是“东风压倒西风”,我们就不能“得饶人处且饶人”,让孩子关上门给她一点情绪空间。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话孩子已经不听时,我们为什么还要拿着摄像机拍摄?是想让网友和亲戚一同指责孩子吗?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已经失望到这种程度了吗?万一成了孩子永远的伤痛回忆怎么办?


这不是教育,这是举手之劳的羞辱,是漫不经心的毁灭。




当我还是中学心理老师时,有一位妈妈的行为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班主任怒气冲冲地把一个女生领到我面前,老师认为她心理有毛病,明明选定了她作为班上的代表去国旗下的演讲,可到了当天,女生却打了退堂鼓。


在办公室里,即便只有我和她两人,女生还是一言不发。看得出,班主任应该痛骂过她,她的眼中满是恐惧,她在躲避我。


我和她聊一点别的话题,突然女生说:“等我妈妈来了我再说!”


真是奇怪了,学生都怕请家长,为什么这个女生还要等她妈来了再说。


妈妈来了以后,我发现这是一个极有魅力的家长,她的魅力不是表现在外表漂亮,而是表现在礼节上。


比如她和女儿说话是蹲下的,说话前总要双手拍拍她的肩膀。


见到我也不趾高气扬,反倒代替女儿向我道歉。


最重要地是,她懂得给孩子情绪缓冲的空间,她和女儿说的第一句是:


“看你的样子,感觉你好难过,要不要你和你的难过小超人相处一会,再和妈妈说!”


我立马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母亲。


女儿摇了摇头。


妈妈接着说:“妈妈一直觉得你是个有勇气的女儿,今天的事一定有什么原因,可以告诉妈妈吗?”


女儿没说话,妈妈接着说。


“如果实在不方便说,那你答应妈妈,下次有什么事的话提前告诉妈妈,妈妈一定会和老师说,让她们换个人演讲!”


女儿突然就大哭起来,她告诉妈妈,似乎是一个她的好朋友,因为老师选了她演讲,就在背后说她坏话。


妈妈引导她:“那今天你没去,她们是怎么想的呢?”


“她们都在笑我!”


“孩子没事,妈妈支持你!”


“妈妈,我错了!”


整个过程,我基本没插一句嘴。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这个女孩有话只愿意和妈妈说。


因为妈妈始终表现出“我和你是一伙”,这让女儿感到安全。而且妈妈很懂得使用心理咨询里的共情和鼓励技术。





教育这件事是不讲究效率的,我们不要指望用家长权威把孩子压服。相反,如果孩子和你的沟通渠道破坏了,那你就怎么都影响不了他了。


视频中,女儿之所以选择关门,就是为了和父母隔绝开来,给自己一点情绪消化的空间。这就像一只受伤的小兽拼命把对自己有威胁的生物从身边挤开,这样,它才好有足够安全的空间来给自己疗伤。


但其实我们也可以这么和孩子说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33q8j9h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任何人际关系中,优先处理情绪问题。


可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更没法识别别人的情绪。


这一代父母总觉得: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你就这么矫情?


但是父母们没意识到,他们也没能抹除自己的情绪,而是把情绪发泄到生活中,也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请停止这种互相伤害,要不了多久,孩子便会发现父母的狭隘。伪装成“爱”的折磨会很快被识破,最后孩子会选择绕开父母生活。


很多时候,失望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瞬间。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呻吟语》里,对于父母责备孩子,有《七不责》的经典表述。


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其中就有“正悲忧不责”,如果孩子处于极大的悲愤状态,此时责备他,只不过陷入情绪对抗而已,对教育毫无裨益。


我想代替视频中的女儿对妈妈说:


“妈妈,如果我说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其实我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你,但你的责备只把我推的更远。”


不管我错没错,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END-

图片来源|@米奈Minet 


推荐阅读


想知道更多育儿新知

参加尖叫童年活动、分享会

添加尖叫君为好友

购买正版原版英语童书

请点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业务联系请在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转载 或 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