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5种智慧父母,自然会讨儿女喜欢

尖叫童年 2020-0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麦家陪你读书 Author 麦家陪你读书

来源 | 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


号外:超有年味的中国风绘本《团圆》,让娃了解年俗必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到尖叫童年原版童书馆购买吧!


泰国有一个感动了全球20亿人的短片,名叫《记得养育你的每一口饭》。


里面有个小姑娘因为母亲总是干涉自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饥肠辘辘的她来到一家炒饭摊前,好心的老板留住了她,给她做了炒饭加煎蛋。


女孩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老板说:“有一个人比我还要好,虽然她可能很爱唠叨,又很挑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68vm69vb&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板告诉女孩,她的妈妈在到处找她,还提前付了钱,说如果看到照片上的这个女孩,麻烦你煮点东西给她吃,她身上没有钱。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善意?很多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背后默默为你打点好了一切。


为人子女,当然要义不容辞地孝敬、感恩父母,这是责任;


身为父母,能让儿女喜欢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是智慧。

 

1

学会放手给孩子空间


正如短片中女孩离家出走,是因为妈妈总干涉她的生活,她感觉没有自己的空间。这体现了成长期孩子渴望独立与父母不肯放手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家龙应台在外出任局长的三年里,一天一通电话打给两个孩子。可她有次跟老二菲利普通电话时,“拿起听筒,他问我,‘你喝了牛奶没有?’我愣了一下,说我喝了。他说,‘你刷牙了没有?你今天功课怎么样?’”


龙应台意识到,儿子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对母亲的关爱表示抗议。本想从孩子身上找寻温暖的她,倍感“伤害”。


于是她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和龙应台一样的很多父母,总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帮他们打点、选择、规划未来,但孩子不仅不领情,还感觉隐私受到了侵犯。


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一个通病——总把“我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就像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了我一车香蕉,你的爱很慷慨,却不是我想要的。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多人长大后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句至理名言。多听父母的劝告,的确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但正如马云所说:“年轻最大的好处,是容错率高。”年轻人,就是要不断闯荡,不断犯错,不断摔得头破血流,才无愧于年轻啊!


年轻只有一次,不摔疼了,怎么能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好在,年轻使一切造作都来得及改正。


学着放手吧,给儿女一些空间,就像真正的雄鹰想要飞得更高,只能靠自己拼搏。不放手,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

 

2

不要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说到招人恨的几大词汇,“别人家的孩子”绝对榜上有名。


“为什么那谁能考100分,你却不及格?”小时候,别人的好成绩,是我们心头的一根刺。


“为什么那谁月薪好几万,你却才几千?”工作后,别人的好待遇,是我们心头的一根刺。


“为什么那谁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却还是单身?”成年后,别人的配偶及后代,都会成为无止境地比较中,狠狠扎心的尖刺。


“恨铁不成钢”是每个家长都有的心理常态。而原生家庭的悲哀,就在于儿女想辩白一句“我究竟为什么要跟别人比?”都说不出口。



人与人之间其实毫无可比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时区,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过得风生水起,没有人落后,也没有人领先。


看过一则很有意思的漫画:


鸡妈妈去学校给孩子送饭,让猫头鹰老师把饭交给“班上最漂亮的学生”。可猫头鹰老师找了很久,还是觉得自家的猫头鹰宝宝最漂亮。


事实证明,无论父母多么嘴硬,在他们的心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既然如此,为什么总要口是心非,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抬高别人家的孩子呢?


作为父母的智慧之一,就是要善于对子女表达肯定和赞扬。毕竟孩子身上很大一部分安全感,来自于他所感受到的父母的肯定、支持和爱。 


3

学会向子女表达爱


韩剧《请回答1988》中,排行老二的成德善一直是家里被忽略的存在,姐姐成绩优异被视为掌上明珠,弟弟年幼懦弱需要呵护。


因此家里鸡蛋不够时,懂事的德善会把鸡蛋让给弟弟和姐姐;吃炸鸡时,也总把鸡腿分给弟弟和姐姐。因为德善的生日跟姐姐的生日挨得很近,因此每年都是跟姐姐的生日一起稀里糊涂地过了。


德善唯一的愿望,是18岁生日时可以不蹭姐姐过生日用过的蛋糕。但当那年的生日再一次跟姐姐捆绑在一起凑活过时,德善终于爆发了,崩溃大哭。


爸爸为了弥补她,捧了个新蛋糕帮她补过生日,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做得不好,请她原谅。


于是德善破涕为笑,又变回了那个善良可爱,没心没肺的姑娘。



大女儿成宝拉为了考试搬出家里那天,全家都出来送别,只有爸爸没在。在宝拉离开的路上,在胡同口等她的爸爸拦住了她,递上了那个装满钱的信封,嘱咐她多吃点好的。


看着后视镜里爸爸越来越小的身影,宝拉泣不成声。她一直觉得在这个家里跟父亲相处最尴尬,因为她们都不善言辞,但其实父亲的每一个举动,都藏着满满的爱。


中国式父母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是不善言辞。她们不像西方父母那般总把“I Love You”挂在嘴边,但他们的爱藏在每个细节的褶皱里,一分一毫都不少。


中国父母该学着向孩子表达爱,无论是口头还是行动。生活在爱里的孩子,一定是自信而阳光的。


4

不要把坏情绪强加给孩子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情节特别暖心,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安慰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


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向她道歉,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她,这举动让孩子无比安心。


这样的对话简直太治愈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己很幸运。



除了电影里的女孩,我想生在这样温暖的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吧。


但很多现实是,父母吵架从来不避讳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拳脚相向,大声喊着一句句伤人心的气话,甚至总把孩子拿出来当挡箭牌:“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


当孩子长大后,这种说法如果还不收起,恐怕孩子就会信以为真,说出“不用为了我,你们高兴就离婚吧”的气话来。


原生家庭的不幸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组建自己的家庭时,他们会缺乏安全感,甚至会重蹈父母的覆辙。



因此父母应该从此刻开始,学会不把坏情绪强加给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气筒,心情不好,那就收拾好心情再回家,想吵架,那就背着孩子自行解决。


哪怕是暂时假装的恩爱,也请为了孩子的快乐,当个好演员。毕竟善意的谎言比真实的伤害,要更容易被原谅。


5

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麦家在《非虚构的我》中提到,2008年汶川地震时,儿子在学校捐了25元的零花钱。麦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儿子回答说“全班都这样。”


麦家觉得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看别人去做,他也去做。


于是麦家告诉儿子,他刚得了五万块钱稿费,准备捐给灾区;同时告诉孩子从他出生那天起,父母每年生日都给他存一万元钱,计划存二十年,将来给他做创业基金。他问孩子愿不愿意一起捐出去?儿子大声说,捐!捐!捐吧!很爽快的。


但麦家知道,儿子的爽快是没有概念的,他不知道十几万是个什么数字。麦家原本说这话也是半开玩笑,最后他却决定“假戏真做”,真的把已给儿子存的十五万,加上五万稿费全捐了出去。


麦家表示:“说到底,这对我们家不是一笔可有可无的钱,但最后我还是一意孤行,就是想给孩子种下一个强烈的记忆,让这个记忆去教育他,激励他,将来要去传播爱。只有他学会了去传播爱,他才会得到更多的爱。”



一年后的5.12纪念日,孩子主动提出要义卖书籍进行捐款。


麦家很欣慰于儿子的变化,因为整个义卖活动的前前后后,他看到孩子都是自觉自愿、真心真意的。


他说:“我有理由相信,我给孩子‘种下’的记忆已经活了,开始长出小小的根须。而这个开始,也许是他一生长长的一系列美好的开始。”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放手让他去闯。闯错了方向,闯得累了、遍体鳞伤了,就带他回家。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不得不承认,自己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不会用最新款的手机,听不懂孩子口中最新的流行语,也不理解孩子的每一个笑点。


孩子的长大,带给他们的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恐慌。他们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被落下。


那就试着站在儿女的立场,做一个对他们而言可爱的时髦的父母吧。毕竟同儿女相处,除了爱,更需要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智慧。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著名作家麦家带领100个专业书评人精读1000本好书。每天早晨7:30,麦家陪你读书15分钟。书是最大的,读书就是回家。


推荐阅读


想知道更多育儿新知

参加尖叫童年活动、分享会

添加尖叫君为好友

购买正版原版英语童书

请点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业务联系请在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转载 或 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