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中这些“坑”,你踩过吗?

尖叫童年 2020-0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尹建莉父母学堂 Author 尹建莉

只要方法对,四两拨千斤。


授转自 | 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


1

要求孩子专心


就像人的爱好各有不同一样,儿童的阅读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阅读时会表现得非常沉迷,有的孩子则只能保持非常短的注意力,有的甚至会边玩边看书,这些情况都很正常。


不要要求孩子看书“专心致志”,这种要求除了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2

要求孩子慢慢读


在课外阅读上,一些家长和老师犯的最无聊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这是不对的。他们认为只有慢慢地读,书籍的内容才会吸收消化得更好。


慢工也许能出细活,但慢读却不一定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速度快说明阅读能力强。


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地读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进程,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


儿童在这方面进步惊人,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学生,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中想法单纯,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



据我的经验,一个小学生读一本20万字的小说,累计阅读时间大约只需要四、五个小时。这个速度并非神奇,有相当阅读量的小学孩子,他们的阅读速度大体相同。


一些没有阅读功底的家长,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慢慢读是极其错误的。相反,当家长了解到阅读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后,更不可催促孩子快快读,也不可比赛谁读的快,或者规定时间读完后奖励等等。想提高阅读,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了。


要求孩子在阅读时慢慢读,这种心理可能源于家长对自身阅读理解水平及记忆能力的不自信,以为慢慢读可以理解得更好,记忆得更多,但这是错误的。




3

让孩子背诵“好词好句”


让孩子记忆“好词好句”无非是想要他写作文写得好些,但这样的要求只会打扰孩子的阅读,浪费孩子的时间,降低他的阅读兴趣,不但无助于孩子写出好词好句,还阻挠了他写作水平的进步


孩子愿意拿起书去读,一定是因为对里面的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促使孩子一本接一本地去阅读的动力所在。只要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丰富,优美的句子自然会创造出来,因为他已千百次地见识过丰富的词汇和美妙的句子。


写作是“创作”,必须经由大量的阅读积淀,然后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话语。靠背别人的词句来写出好作文,这几乎不可能,背诵的努力毫无意义。




4

测试孩子记住了多少


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以后去问孩子各种问题,考查孩子记住多少,吸收了多少。这样的做法和要求孩子记好词好句一样,都是没有意义的。一旦孩子知道读完一本书还面临着“考核”,他就会将注意力放在应付家长的问题上而非有趣的内容上,阅读就变成了任务和负担,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少。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浸染,而不是“记忆”和“搬运”。只要孩子读得足够多,哪怕他忘记了所有读过的书名及内容,从书中获取的营养亦不会减少分毫。




5

遇到生字要求孩子自己查字典


阅读要的是流畅感。很多家长在孩子阅读遇到生字时,不会痛快告诉孩子,而是要孩子自己去查字典。家长可能认为这样会加深记忆,让孩子认识更多的生字,其实这是对阅读流畅感的破坏,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儿童阅读的特点就是生字多,孩子正是在阅读中慢慢去认识更多的字。只要孩子愿意读,家长完全用不着介意是不是生字太多,孩子是否读得懂,是不是把一些字读错了。只要孩子不问,说明他就可以看得懂,生字就不是问题。一旦孩子遇到一些关键字不会读,来问家长,就要痛痛快快地告诉孩子如果家长也不会读,可以对孩子说“这个字我也不认识,我去查查字典”。在孩子的阅读中尽量少掺杂功利心,不“刁难”孩子,不人为地给孩子的阅读设置障碍,做得越自然、越简单越好。




6

干涉孩子的阅读方式


不少家长经常对阅读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象,比如阅读要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前后有序,逐字逐句,持之以恒,小声朗读,画出重点……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基本上是平时不怎么读书的,因为不了解阅读并且没有切身体验,就会很随意地用各种想象来要求孩子,胡乱干涉孩子的阅读。


人和人不一样,即使面对的是同一本书,每个孩子的阅读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从中间看的,有从后面看的,有跳跃着看的;有一口气读完的,也有零打碎敲每天读一点的;有人喜欢在书桌前读,有人喜欢在床上读,有人喜欢趴在地上读,不一而足。只要孩子愿意拿起书去读,这已经是家长最大的成功了,至于怎么读,家长完全不必干涉。




7

强迫孩子看家长推荐的书


家长推荐的书孩子不爱读,无非是内容不对或时间不对,一是孩子对书中内容不感兴趣,二是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阅读就像吃饭,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且在各个阶段需求也会变化,最了解这变化的,还是孩子自己。


某本书如果家长特别希望孩子读,一定要自己先看看,这样和孩子谈到这本书时,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接下来,孩子愿意读,当然是好事;不愿读,或者读了一部分,半途而废,也正常。不要因此批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家长在给孩子推荐书的同时,不妨让孩子给自己推荐几本他感兴趣的书,家长读了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当阅读成为共同话题后,家长再推荐什么书,孩子可能会较为容易接纳。




8

因用眼卫生和孩子发生冲突


希望孩子多阅读,又害怕孩子眼睛近视,这个矛盾是当下许多家长的心头病。于是很多人就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卫生,比如不能躺在床上看书,或必须在哪里看,等等。


近视大约和用眼卫生、饮食、情绪、遗传这几个方面有关。家长能够有所作为的是前三个方面。因用眼卫生和孩子发生冲突,搞得孩子情绪不愉快,不但对孩子心理有损害,对视力也没有好处。所以一定要避免。


可以多想想办法。比如孩子喜欢在床上看书,而近视预防中所说的不要在床上看书,指的是不要躺着用手举着书看,因为那样书是不稳定的,眼睛因为看不稳定的东西而容易疲劳。既然孩子不愿意坐到书桌前看,可以建议孩子把书放到床上,自己趴在床上看,这样书是稳定的,和坐在桌边看是一样的,人感觉也非常舒服。


还有在行进的汽车或火车、飞机上看,也会因为书的晃动影响视力,那就找一些有趣的音频,让孩子在这个时间听书。


适当的提醒有必要,但要适可而止,不要变成让孩子厌烦的唠叨和数落,更不要因此形成和孩子的冲突




9

注意“潜台词”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影响


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经常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欣赏。


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截了当的正面表达,比如“宝贝能自己看书了,真棒!”这样的正面鼓励要掌握好时机,实事求是地表扬孩子,但不宜过度频繁地使用。


还有一种比较婉转间接的表达,比如“听说爱看书的人会变得更有气质和内涵”。这类赞美往往体现了父母内心对孩子最真实的评价,同时又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压力,所以孩子会感觉很舒服,对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里要提醒的是注意话语中的潜台词,潜台词即孩子听到的信息。如果潜台词说不好,家长想要表达的本意及孩子听到的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



比如有的家长想激励孩子阅读,就对孩子说:“爱看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妈妈喜欢爱阅读的孩子。”家长的本意是想鼓励孩子去看书,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果我不爱看书,我就不是好孩子,妈妈就不喜欢我。这样孩子面对阅读时就会有压力,反而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形成。


再比如有的家长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别人家的孩子,或用别的孩子对比刺激孩子:“你看隔壁老张家的孩子,那是真爱看书,人家都把金庸的书看完了,你啥时候也能把这套书看完?”这种比较,潜台词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的批评和不满,在这样的对比中,孩子只会感到黯然失色和自卑。


家长学会使用潜台词,这不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一个意识问题。当家长能真正地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时,能真心地去欣赏和赞美孩子时,潜台词自然就会改变。说好潜台词,就是说好教育的语言。



10

不要排斥读图


读图是指以绘本、漫画为主的阅读活动,读字是指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活动。读图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读字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


从阅读的整体效果上来说,读字优于读图,只有孩子成功进入了读字阶段,阅读的终极目的才能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是相互冲突的,这两种阅读模式完全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长期共存,孩子无论喜欢哪个都完全没有问题。


通常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他们也会喜欢看动画片、漫画书,甚至会痴迷一些电视剧,甚至直到成年这种状况也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他们读字的兴趣早已稳定形成,所以这些“读图”活动始终是一种消遣和放松,不会成为主流。他们知道按自己的需求分配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


即使孩子一直不喜欢读字,只喜欢读图,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批评和否定孩子,说不定孩子以后会成为绘本大师呢。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核心去引导阅读,是家长和老师应遵循的唯一道路,离开了这个基本之道,一切努力都是低效或无效的。




11

当功课与阅读冲突时


如果放开了让孩子读课外书,孩子只沉迷于阅读,影响了功课怎么办——提出这样问题的家长不算多,但有这样担心的应该不在少数。


在设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的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奔着阅读能提高学习成绩这个功利目的去的。因此,一旦孩子真的喜欢上了阅读,手中常拿的是课外书而不是课本,家长就开始不淡定了。如果孩子真的读课外书上瘾,出现废寝忘食的状态,有些家长就忍不住直接干涉了。


有句话说得好:“每个天才都有一个疯狂的阅读期。”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哪怕对学校功课来说,阅读也只有成全的功能,没有消解的副作用。


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课外书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有“减负”功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也要慢得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和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功底,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


遇到孩子因为看课外书挤占了看课本的时间,家长根本不用着急,相信孩子自己会慢慢学会调整。实在想说,也不要批评,而要正面肯定,比如说“爱阅读的孩子没有真正的功课落后,你这两次没考好,不用在意,下次争取考好点就行了”。家长越是这样表现出理解,孩子越能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END-


推荐阅读


想看优质绘本及文学阅读的相关分享,

你一定要关注尖叫童年的姊妹号“大绘本”哦!


购买正版原版英语童书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业务联系请在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转载 或 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