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的爹妈,才敢给孩子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尖叫童年 2020-0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辣妈菲也 Author 菲爷的打赏站

我们该不该要求,孩子每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思量它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和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授转自 | 辣妈菲也(ID:spicymom2014)



有一个周末,我带湾湾去图书馆看书,对面坐着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在读一本科幻小说。


不久之后她妈妈来了,手里还抱着个娃,一看就是本地村(土)民(豪)的模样,结果她一来便跟女儿说:「你唔好睇尼D书啦,又冇咩鬼用!不如借多几本百科全书来睇啦」(不要看这些书啦,又没什么用,不如借多几本百科全书看)。


这位妈妈,知道的书除了百科全书估计也没几本了,不过在她的价值体系里,有很清晰的判断:百科全书是有用的书,科幻小说是没用的书,所以不许孩子看。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在我们80后的小时候,经常会遭遇父母封杀读小说、读闲书,只为让我们「专心学业」,只读和功课有关的书,更准确地说,只读对考试科目有帮助的书。


只是,没想到我们80后小时候遇到的这样短视的「读书有用无用」的梗,到了30年后的今天,竟然仍然在上演。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被许多人赞赏的复旦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自由的是灵魂,思想与生活理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自己能够选择自己的方向和道路;无用则远离身边现实功利的事物,做一个有趣的人。


何况,评价读一本书「有用」还是「无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读书(我说的就是read books,不是指教育体系),它本身就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既不能带来吃也不能带来穿,甚至跟你学校考试的功课也关系不太大,它只能带来「乐趣」或者「思想」,你怎么去评价它有用还是无用?


还有,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此之蜜糖,彼之砒霜。你认为的「无咩鬼用」或许就是他人的「精神宝藏」,你认为的「价值连城」,或许就是他人的「味同嚼蜡」;


何况,你用什么标准来评判读一本书的「有用」还是「无用」?


百科全书可以帮助你认知和了解世界万物,但科幻小说也能带来很多关于宇宙、时间、生命、哲学的认知呀,例如《三体》这本小说,被评价为所有科技创业者都必须认真细读的一本书。


小时候真的听从了父母之言,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未必真就能凭刻苦成为学霸;而那些在年少时代真的熟读金庸、西游、红楼梦的,反倒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纷纷成为日进斗金的大V;


不同的时代,「有用」与「无用」也会急剧地演化。


在十几年前,听闻有个朋友的弟弟大学专业选了数学,朋友深感忧虑,不知道这个读出来将来可以干什么?


但如今,计算机技术、金融投资、大数据分析,这些当下最风生水起的行业,都离不开数学研究这样的理论基础;当初若真是专心于数学研究的人,如今一定是炙手可热,各行各业抢着要呢;


十年前的「无用」演化到如今,戏剧般地又变成了「有用」。


不如说,任何阅读与求知,本身就是有益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以「有用」或「无用」来评判。


我自己很深的一个体会就是,我高中读历史的时候,很吃力,尽管已经把课本上所有的东西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还是总考不到高分。


一直到我大学之后,读了很多教材系统之外的历史书之后,像「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这一类,才开始对过去历史课本上的很多提到的事情有了真正的那种「历史大背景」的理解。


所以真正的学霸,往往是那些通读过许多「无用之书」的孩子。



虽然焦虑的现代社会让父母不得不「鸡娃」,但是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这世界上,存在许多精妙有趣的「无用之用」。


在电影《律政俏佳人》里面,富家女艾丽因为被男朋友甩了,为了赌一口气考上了耶鲁法学院当上了律师,有一次判案的时候,当事人说她那天染完头发之后,回到家洗头洗澡就睡了,然后富家女就说,根据常识,染完头发当天是不能洗头的,因而证明了嫌疑人是在说谎,从而一举赢下了这个案子。



看,生活中「无用的常识」有时候甚至比「法律专业知识」发挥了更关键的作用。


据说,男神李健是一个在读书中「自由而无用」中看得非常透彻的一个创作歌手,在参加《我是歌手3》节目的时候,记者问他平时的爱好是什么,李健回答是阅读,阅读一切与音乐无关的书籍。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无用的行为。身为一个音乐人,日常阅读不是更应该专注那些与音乐有关的专业书籍吗?怎么会是古诗、数学甚至是《哈扎尔辞典》这类语言晦涩看不懂,不好读的书籍呢?


但阅读「无用」的书籍真的与他的音乐创作无关吗?阅读于李健而言,有时是他灵感的土壤,有时又不是,阅读更多的是在无形之中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艺术家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去创作一个又一个新的作品,描绘出一个新领域的事物,需要平时大量阅读人类历史,诗词歌赋等「无用」的书籍,通过阅读去感受那些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和情,才能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和形象贴近生活,引起他人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我们该不该要求,孩子每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思量它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和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我们这个时代节奏太快,实用主义盛行,每个人做事情都追求目的效率结果,就连给孩子的爱,我们也不知不觉渗透了这种目的性。


如果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应该看些对升学有用的书,读大学的专业就读对有就业发展有用的事情,工作了赚的钱就是为了成家立业,买房买车,这样的人生看似平稳顺当……


但,这样有没有点太无趣,浪费了我们战胜千万的卵子精子才「生而为人」的机会?



有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和孩子一起坐在房间的地板上,风扇在一旁吱丫吱丫的吹着,孩子在给她的爱莎公主梳头发,而我也在旁边翻着一本书看着,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这样的相伴,真是是生命中特别值得拥有的一件事情,哪怕因为怀孕生育,影响了职场的发展,失去了许多自我的时间,但也因此得到了如此珍贵而温馨的片刻。


如果必须要用「有用」来判断该不该生孩子,那答案显然是不划算、没回报、影响人生效率的。


但就是这许多无用的事情,才成全了我们的人生,甚至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育儿到育己,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抛弃功利,以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姿态」,慷慨地给予孩子更多「自由而无用的爱」,让孩子活的简单,能心安理得做更多自由而无用的事情,邂逅这世界上的任何美好,过诗意的人生。


这应该是一个真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END-


推荐阅读


想知道更多育儿新知

参加尖叫童年活动、分享会

添加尖叫君为好友

购买正版原版英语童书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业务联系请在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转载 或 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