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星驰被爆患孤独症:孤独其实是被压抑的亲密渴望

尖叫童年 2020-02-17


授转自|青春约(ID:sweetamily)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如果香港还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但创造过无数喜剧经典的周星驰,荧屏外却最沉默,最近,刚过完56岁生日的周星驰,更是被爆出患有孤独症。




孤独症,医学上称之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 AS)为代表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Kanner首先报道了这类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特征是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等等。


简单地来说,孤独症患者会表现出与人的交流障碍,却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才能。一个喜剧天才却不知与人相处,在无形中被边缘化,周星驰的症状与孤独症颇为一致。



奥斯卡获奖电影《雨人》,讲的正是一个孤独症患者的故事,雷蒙因患有“孤独症”被送入疗养院,他坚持固定的生活模式,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吃固定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症患者,却有惊人的才赋,可以准确报出航空公司发生过的所有事故,可以一口气报出四位数乘法结果。



孤独症患者究竟在行为模式和意识上与常人有怎样的差异?我们不妨来进行以下探讨。


  • 社交障碍,孤独离群


孤独症患者最基础的表现便是孤独离群,极力回避社交人群,或者潜意识中排斥社交关系,逐渐被社交群体边缘化。


  • 自卑感


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永远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但现实却是,一个人无论有多优秀,都会潜意识中渴求更好的状态,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便会形成心理负荷,若是不能平衡这种心理负荷,便会形成自卑感。


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这种自卑感会愈演愈烈,从而畏惧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畏惧社交。


  • 封闭心理


临床数据表明,绝大一部分孤独症患者都面临感官障碍,对噪音、气味、光线非常敏感,对外界某些声音和光线表现出焦躁不安或者其他不适反应,因而喜欢独处,或者将自己封闭于独立空间。


  • 行为模式单一


据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患者会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度关注力,很多孤独症患者都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就。



基于以上孤独症表现行为,我们继续来探讨孤独产生的成因。


  • 第一,原生家庭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原生家庭之所以会影响一个人,是因为童年时的创伤未得到治愈,伤痕便会在成年之后被不断放大,继续以同样的创伤影响我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童年时由于自闭心理养成的行为习惯,仍会潜意识中形成成年后的交流障碍。


其中,原生家庭的婚姻状态对孩子的婚姻观影响尤为显著。


父母的婚姻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美国心理研究专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跟踪100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发现他们的婚姻状态都很糟糕,有的人甚至笃定婚姻不可长久。



  • 第二,社会现状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生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疏离,很多独在异乡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一般人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去排解这种孤独感,但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这种情绪却会不断堆积。


同时,网络发展带来的海量信息孕育出一个焦虑的时代,在群体焦虑症的影响下,很多人情绪奔溃的临界点也越变越低,特别是对于极度敏感的孤独症患者来说,在遭遇网络舆论压力之后,极有可能会演变为抑郁症等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 第三,缺乏良性沟通


相较于西方的开放文化而言,中国人讲究内敛低调,潜意识中会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底,不愿主动暴露自我。


这也是很多人迷恋网上社交的原因,在网上面对陌生人可以畅所欲言,但面对生活中的亲人朋友,却会变得无法可说。


缺乏主动沟通导致的真实社交的缺失,也是孤独症存发的重要原因。



  • 第四,情绪的单向输出


不仅是孤独症患者,我们常人仍会在某个时间段或者某件事发生之后感到孤独,孤独是神经内部折射出的一种感官意识,来自于内心。


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这种情绪,可能会演变为抑郁症、自闭症等更为严重的心理性疾病。


  • 第五,脆弱的极度依赖


《十一种孤独》中曾写过极度依赖的孤独:脆弱孤独的人会自动寻求可以极度依赖的人,寻不得,便会寻求黑夜的庇护。


很多人会试图在伴侣身上寻求自己缺失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缺失了哪种关怀,便会极力去寻找相对应的依赖,比如恋父情节、恋母情节等等,因为人内心的孤独脆弱会潜意识中寻求孩童时的情感依赖。



有个网友曾自曝过自己的恋父情节,婚后,她一度希望丈夫可以给她父亲一样的关怀,一旦没得到丈夫的及时回应,便会陷入无穷的落差里,两人最终分手。


和丈夫离婚以后,她曾先后谈过几个男友,但都无疾而终。最后她才意识到,每一段长久稳健的两性关系都是建立在身份对等的基础上,关怀也应该是相互的。


现在,她已经和前夫复婚十年了,平衡好两性关系之后,婚姻幸福感直线上升,婚姻关系也变得更加稳健。



什么是孤独?


曾有人这样诠释:孤独这两个字拆开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兽,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但那一切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对每一个孤独的人来说,正是这种自我与社会的严重分离。


那如何摆脱孤独,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


  • 第一,本我与非我的融合


黑格尔曾说过,人类起源是自我意识。但在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更多非我的东西。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非我的东西会逐渐出现在生命里,如何平衡好自我与非我的关系,在保持自我的同时,更好地去接纳非我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建立自我与外界的联系。



  • 第二,及时排解消极情绪


当孤独感排山倒海来袭时,到处吐苦水,只会让我们在不痛不痒的安慰中更加迷茫,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去。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孤独产生于本我与其他社会关系中的落差,只有当你能从内心去肯定自己,不再依附于他人的肯定时,才能直面孤独。


  • 第三,构建丰盈的内心


很多人会试图在感情中寻找依赖,或者去寻找一个热闹的灵魂,但所有关系中的寄托和依赖是相互的,当一个人无法承担起自己的孤独时,便无法担起两个人热闹非凡的未来。感情存在的意义不是拯救,而是让两个相爱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变得更好。



  • 第四,建立积极的信念


心理学认知领域,有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我们的信念与态度,C表示产生的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最终决定结局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它的认知和看法。


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生命的意义便在于,我们会在人生路上遇到另一个情意相投的人,一起热闹地走完余下的人生,这个人可能是恋人,也可能是朋友,或者是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因为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会立刻丰盈起来,但在遇到这个人之前,请学会直面孤独。



由于孤独而导致过度自我封闭,应该如何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 第一,接纳掌控孤独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本质上是一种群居性生物,潜意识中喜欢抱团而生,只是有的人心理上比较排外而已。


如何从极度自闭的孤独中走出来?一位孤独症网友曾这么说过“所有的走出,其实是发现自己仍在其中,但却学会了如何去掌控孤独,带着孤独一起走下去。”


当你的社交范围不断扩大时,孤独其实仍在你内心,只不过它不再能操控你,而是成为你众多情绪输出中的一种。


  • 第二,把握隐形关系


著名的蝴蝶效应在生活中可以解释为:所有的事件都是有联系性的,每一个小的举动都会引起长期性的连锁反应。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正是如此,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可能是日后意气相投的朋友,所以,把握好人与人之间隐形的联系,让自己踏出封闭区,去尝试认识不同的人,是建立健康社交关系的关键一步。


  • 第三,寻求共性群体


心理学家莫雷诺曾对群体内人际关系吸引法则做过测试,其中就包括相似性原则和邻近性原则,人总是更趋同于客观和感官上更相近的人群,对于孤独症患者更甚。


所以,不妨去融入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共同的爱好会潜意识中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当你敞开心扉去接纳更多时,一定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END-


作者介绍:张小路,青音约签约作者。本文已获公众号|青音约(sweetamily)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推荐阅读


想知道更多育儿新知

参加尖叫童年活动、分享会

添加尖叫君为好友

购买正版原版英语童书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业务联系请在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转载 或 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