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娃气到发疯?儿童心理学的这一招,发再大火也能双赢!

尖叫童年 2020-0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成长树 Author 小树妈妈

♫ 尖叫君语 ♫


反叛、离家出走、自杀...新一代孩子的问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涌现。很多人会感慨,现在00后的这批孩子们,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


事实上,他们能我们一样吗?在如今一切都以裂变级别前进的社会,我们已然有应接不暇的紧迫感,孩子们更是在面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复杂环境、强大的竞争压力。他们因此也有更丰富的情感需求、更多的对话语权的诉求。


时代变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在亲子相处和家庭教育的模式中,一样要不断更新知识,讲究方法。

授权自:成长树( chengzhangshu9)



前不久,接连看到了好几起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


8月1号在武汉,有个9岁的小女孩带着表妹到派出所。俩孩子身上有6块钱,带着鸟笼、拖着个小小的行李箱,她们俩要“找警察叔叔帮我们离家出走!”。


原来是小女孩因为暑假作业问题被妈妈训斥了,又因为家里添了小弟弟,觉得妈妈对自己关心不够,才跟家里赌气。



8月14号在嘉兴,有个12岁的女孩带着邻居家9岁的妹妹晚上10点多离家出走。


原因是爸爸因为琐事骂了12岁的女儿,女儿被训斥后闹起情绪,到邻居家玩儿,结果晚上就发现俩孩子一块儿不见了,父母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报警求助。


8月25号在南京,一个11岁女孩被发现一个人在路边,还带着行李。


民警觉得可疑,调查才知道,女孩只带了70块钱和凉席就从外地离家出走至此。

 

出走原因说起来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女孩弄折了妈妈的口红,被妈妈训斥了,打了两下,到当天吃晚饭的时候,又被妈妈说了几句。这才一时想不通,想要出门打工……

 

不少人都在新闻下方评论,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自己小时候挨骂挨打连还嘴都不敢,更不敢离家出走。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时代变了,我们的孩子变了。而我们作为父母,还没有跟上这种变化。

 

孩子们不可能不犯错,成年人也不可能不发火。但是发火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代父母,可能都要高很多。


我们这代人,很多人是在父母的火爆的脾气和粗暴的斥责声中长大的。

 

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会说很多过火的话,有时候还会说得特别狠,杀伤力也特别大,归纳起来大概有:

 

辱骂,类似于:

“告诉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会,笨死了”

“你的屋子乱死了,跟猪窝一样”

“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了?!”

 

预言,类似于:

“你这样的,早晚考不上大学”

“我就知道你得弄砸,闯祸精”

 

威胁,类似于:

“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一声,就把你赶到门外去”

 

谴责,类似于:

“长没长心,上一边呆着去,别烦我”

“你就是个大麻烦,不知道为什么生你”

 

专横,类似于:

“给我老实坐下吃饭、闭嘴!”

“滚回来,写你的作业”

 

我想,多数的朋友可能都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童年的时候,听到过类似的话。

 

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也跟自己说过很多次,要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的脾气,不这样对待他了。

 

可是当孩子真的冥顽不灵,提醒了几次依然顽皮如故,我们就容易瞬间爆发,不仅斥责孩子的话术一模一样,那种强势的、嫌弃的语句和神态,都原版复刻了我们自己的父母。



可是,现在00后的这批孩子们,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

 

他们,也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代人。

 

他们有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富的物质条件、复杂的社会环境、强大的竞争压力。

 

也有了中国历史上的孩子们从未有过的,更广的知识面、更丰富的情感需求、更多的对话语权的诉求……

 

面对这些延续了几代人的发脾气“狠话”,这一代的孩子们,不仅会更明确的感受到伤心、难堪、委屈、尴尬、愤怒……

 

而且会用自己的方式或理性或不理性的表达出来。

 

今年早些时候,网上就流传出一段母女对话的视频。


应该是小女孩做了什么错事,被妈妈批评了,之后她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想关上房门静一静。对话大概是:


妈妈:你为什么要关门?

女孩儿:我想自己静一静,又怎么样?

 

妈妈:你今天的事情是对的是错的?

女孩儿:错的,又怎么样?

妈妈:错的改不改?

女孩儿:改啊,怎么样?

 

妈妈:该不该得到教训?

女孩儿说:该啊,怎么样。


期间女孩妈妈一直拿着手机在拍摄,听到女儿这样一串回答,忍不住发出了一阵阵笑声。

 

可是女孩儿沉默了一会儿,大哭起来,愤愤不平的说:


“我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你们为什么还要……你们为什么还要,还要来弄我……我实在是想不通啊,你们为什么?……”


 

妈妈控诉孩子说她态度不端正,既然错了,喊她伸出手板接受教训,女儿竟然还很不配合。

 

女孩儿又大喊:

 

“我认识了我的错误,又怎么样,我已经按你们说的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要这么凶恶的对我,我已经接受教训了,又怎么样,我只是想自己静一静,请你出去,不要打扰我自己静一静的时间……”


 

我们会发现,单从这个小姑娘的词汇和表达上,远远的超出了我们印象中的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水平。

 

当有些人还认为”孩子不听话是打得不够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并且有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父母强压得了一时,但强压不了一世。



当然这绝不是说,父母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相反的,为孩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可能是每个父母的必经之路。

 

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更好的发脾气方法。可以在表达愤怒的同时,又不伤害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在他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里,就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建议:

 

在父母表达愤怒的时候,可以把所有的“你”都换成“我”。

 

不要对孩子说“你笨”、“你傻”、“你懒”,而是换成“我很生气”、“我很愤怒”。

 


比如如果孩子做得很过分,可以结合事实加上自己的情绪,跟孩子说:

 

我看到鞋子、袜子、衬衫、运动衫扔得到处都是,我特别生气。我真想打开窗户,把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扔到大街上去。”

 

我看到你打你弟弟了,我很生气,心里面像有一团火在烧一样,他是你弟弟,不允许你伤害他。”

 

看到你们所有人一吃完晚饭就冲出去看电视,把那些桌上的剩菜剩饭盘子碗,还有油腻腻的锅都留给我,我觉得特别生气

 

这样,我们就把自己内心的压抑的愤怒表达了出来,而且没有攻击孩子的人品和人格,孩子们也不会感到窘迫、委屈和难堪。


孩子们会知道我们为什么对他们发脾气,而不会觉得我们不爱他们或者我们处处在针对他们。



前两天还网上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小视频,是孩子翻到了妈妈的化妆包,浪费了很多妈妈的化妆品。

 

视频里面妈妈对孩子的发怒方式,就很值得父母们参考:


妈妈问孩子:

你做了什么?你拿了妈妈的化妆品吗?

孩子回答:

是的



妈妈:“我生你气了”

孩子不以为然“不是的”



妈妈继续解释:

“我生气了,你没经过我的同意

就乱动我的东西,你知道你浪费了很多

妈妈的化妆品吗?”

孩子:“知道”



妈妈:“你有被允许动我的包吗?”

孩子摇头

妈妈:“那你为什么这么做,我真的生气了”



孩子:“我也对你生气了,因为你对我喊。”

妈妈:“我对你喊所以你生气?但那时因为你动了我的化妆包,你想对我说什么?”

孩子扑过来拥抱她,对她说:

“对不起,妈妈”

 

这个过程中,妈妈没有打骂。但是她也没有隐藏自己的情绪。

 

她明确的跟孩子解释了自己的气愤,也解释了自己生气的原因。

 

孩子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她了解了:不经过他人允许,就乱动他人东西这件事情是错的。

 

我们父母表达情绪和教导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很多人都说,父母是不应该跟孩子发脾气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到: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感受到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

 

愤怒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灾难,愤怒可以安全的表达出来而不伤害任何人。


而且即使他们让我们发脾气了,他也不会被抛弃和失去爱。



业务联系请在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转载 或 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