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好问题:你有哪些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懂的事情?

尖叫童年 2020-02-17


来源|知乎日报(zhihuribao)


「毁童年」、「刷新三观」、「涨知识」……这些网络热词尽管表达不同,核心其实都在说一件事情——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认知理解,和过去相比有了改变。


而这个「过去」,往往都是在我们小的时候——一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


有哪些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懂的事情?


只道当时太年轻


知友:雾雨之灵(35,000+ 赞同)


小时候刚刚开始认字,喜欢看成语故事。


看到一个故事叫「刻舟求剑」,心里觉得这个人好傻,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难道不知道剑在江中央掉下了水,跑到江边是找不到的?然而长大后发现,在这条岁月的长河里,很多人在某个节点遗失的东西,之后一次又一次返回寻找,却不知道自己只是站在船边徘徊,江中央已经回不去了。


看到一个故事叫「掩耳盗铃」,心里想,这又是一个傻瓜,捂着耳朵偷东西骗的了谁?然而长大后发现,自己和同学一起逃课、一起抄作业、一起考试作弊,一起做许多明知道不应该做却克制不住自己的事情。没有被抓到就沾沾自喜,其实警告的铃声早已响起,只是自己捂着耳朵假装听不到。


看到一个故事叫「朝三暮四」,心里偷笑,这群猴子怎么如此好骗,明明就是七个栗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变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就一个个被哄得服服帖帖。然而长大后发现,女孩儿被渣男伤害,对面一个道歉就还是原谅了他;商家使个小小的心眼儿,几块钱红包就引得全国人趋之若鹜……我们不比猴子聪明多少。


看到一个故事叫「削足适履」,心里哀叹,怎么会有这样的蠢人,居然会蠢到砍自己的脚去适应鞋子,换一双鞋子就那么难吗?然而长大后发现,明明知道自己的权益被损害,明明知道这样的环境和体系并不科学,然而在这其中的每个人却都默不作声,甘心忍受。


看到一个故事叫「邯郸学步」,心里崩溃,为什么成语故事里的人一个比一个傻?别人走路姿势好看就去模仿,到了最后居然忘了自己怎么走路?然而长大后却发现,这个世界的确被一股股潮流所带领,今天「假装生活」,明天「佛系青年」;今天都在比拼「跳一跳」,明天都在晒「养青蛙」。现在谁能想象,自己扔掉手机生活的样子?


原来,成语中那些傻事儿可能没有人会去干,但是,成语里那些傻瓜,却是真实地存在着。



知友:鲁西西(17,000+ 赞同)


很多年前进口柠檬一个卖 8.8,在肉包才 5 毛钱的年代,它是很贵的水果。有一天我奢侈了一把,买了这个我从来没有吃过的水果。我以为它像桔子那样剥着吃。结果,当我把好不容易剥好的一瓣柠檬放入口中,那强烈的酸涩感把我刺激得面容扭曲。天啦,这么漂亮的水果居然这么难吃,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当场将手中剩下的柠檬扔进垃圾桶。


前几年,第一次买牛油果,我在水果店挑选的时候,以为那些看上绿绿的,捏上去硬梆梆的牛油果是好的,而那些看起来发黑萎靡,捏上去软软的牛油果是坏的。结果我买了绿色硬梆梆的牛油果,回家用削皮刀削了半天,当我满怀期待地咬了一口之后,心里顿时大失所望:这什么鬼,还没地瓜好吃!


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会受到自身知识经验视野的局限。倘若只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世间万物,就会产生无数荒谬的误会与偏见。


就如从前的我,曾误会柠檬、牛油果都是超级难吃的水果。实质上,不是它们难吃,而是我缺乏对它们的了解 ,没有掌握正确的打开方式。


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停留在自己刻板的印象里。当我学会了,如何享用一只柠檬,原来它应该被切成漂亮的薄片,用来泡水。当初令我反感的强烈而酸涩的味道,竟然是它的优点,它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一杯平平无奇的开水,瞬间变得清新灵动。


当我知道牛油果要等外皮变黑捏起来有点软,才意味成熟可供食用。而我最初嫌它寡淡无味,后来却因它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百吃不厌,正因为它没有什么味道,所以可塑性极强,可以和很多调料食物搭配,成为水果界的百变女王。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有一个室友。她从小就讨厌番茄的味道,任何用番茄烹饪的菜肴她从来不粘。直到有一天,我在宿舍里,将自己个洗净的番茄切成片,再撒上很多白沙糖。生番茄鲜红艳丽,白沙糖胜雪,看起去十分可口。她在我的建议下,抱着怀疑的态度尝了一片……


万万没想到,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天以后,我们宿舍里每天都弥漫着生番茄的味道。而她每每将盛着番茄拌白糖的盘子 ,穿过床帘伸出来,建议大家也来几片。我们这些原本不嫌弃番茄的人,也无奈地摇摇头,谁能这样天天都在吃同一种东西的。从极度厌恶到疯狂喜爱,她好像要把过去十几年少吃的番茄都补回来似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喜或者厌恶的事物,也许只是我们对它,对自己还不够了解。在简单的水果世界我们尚且会被自己的感观经验所蒙蔽。何况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亲自观察、触摸、品尝,有时候都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一种水果。凭什么,我们认为自己通过一面之缘、道听途说、通过网络的媒体的文字描述,我们就足以了解和判断一件事一个人?



罗胖在罗辑思维中也讲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聋子,看别人放鞭炮,他看了半天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好好的纸卷,怎么说散就散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感观被屏蔽以后,无论他的观察多仔细,都没有用。


即使功能键全的人,不聋不哑不瞎,也常常会觉得别人言行不可思议,常会发表诸如此类的话:既然没有粥喝 ,为什么不食肉糜?这是源于见识浅窄。这就是为什么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力,基于足够的见多识广。


人生是一场罗生门,一个人的成熟,在于他越来越开始知道自己的认知有局限,知道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人和人是不同的,知道自己看到的,所学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知道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保持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的能力,能够随时颠覆自己固有的观念。就像我们都知道西瓜是圆的,但它并不是宇宙真理,因为日本人制造出方的西瓜了。时间有可能改变一切。


所以有一天,当有人对我们说苹果是黑色的,或者某件和我们认知经验完全背道而驰的事时。我们应该对未知保持敬畏与谦逊,愿意思考与求证:他说也许是对的。而不是不假思索地骂他:你就是胡说八道。


如果一个人总是做这样武断的认定,觉得自己的经验永远是对的,西瓜只能是圆的,苹果一定是红的,穿特步鞋的相亲对象不好,某个人群都是坏人。或是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人或观点就拒绝和愤怒。就像坚持不甜的柠檬都不是好柠檬那样。就像一个人主动捂住自己眼睛和耳朵那样。那是对无知和愚昧的执着。



你还小,好好学习吧



知友:纽约鸡汤君(22,000+ 赞同)


小时候觉得大人真的很无聊,他们脸上的笑容太少太少。


为什么他们不看最新的动画片,那么好看,我觉得永远都不会腻。


为什么他们的谈话内容如此的无趣,都不知道那些游戏卡,四驱车,火影的招数。


我知道他们的脑子被什么东西绊住了,他们觉得我们不懂,但我懂的啊。


所以我主动和他们说我理解的这个世界,我体会到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生命的意义,那些很大的课题。他们也只是会笑笑说,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大人把我们当傻子,说来说去就这么一句话,无聊透顶,一群没有斗志的家伙们。



像机器一样,去工作,去午睡,去看报纸。一天里的笑容加起来还不如我们一堂课的欢乐多。


但明明他们就不需要交功课啊? 表哥表姐工资有那么钱可以自己花,能买到我所有想买的玩具和游戏光盘,那是我想象不到的快乐,我要做一张表把我长大之后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


现在也二十七八了,还算年轻,知乎上有更小的小朋友会发来奇奇怪怪的有趣的私信,有些时候是一长段,说感情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太俗,觉得自己不会再爱了,对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东西失去了信心,云云。 我说你多大啊,妹子说十八,我说你还在学校吗,她说在,我想了想,说小哥哥别的不知道说什么,希望你可以好好学习。


我想,三十八,四十八,九十八岁的前辈们看了当下的我写的所有的知乎的答案也会笑笑,让我好好学习。


长大并没有让我懂更多的,特别的东西,事实上我觉得 80% 我所知道的一切我从有记忆开始就懂了。记事起我就清楚地明白,人有对我好的人,有对我不好的人,东西有好吃的不好吃的,事情有喜欢做的不喜欢做的,那大致就是现在的我所知道的几乎一切。


但是我也深刻明白了,这该死的不可逆的时间洪流,撞击在我身上,洗刷着我的每一寸皮肤,让它们去氧化,生锈,这所谓长大的过程,夺走了的是我的懵懂无知。


这过程把一些有重量的东西灌进我的脑子里,家人的期盼,自我的价值,生活的必须,爱人的喜怒,还有那无穷无尽此消彼长的欲望,在你体内变成一个永动机,让你把毕生的心力耗在上面直至你的灵魂消亡。而这些就是看到也不一定懂,长大了自然就明白的事情。


所以孩子们啊,叔叔阿姨们不是不想和你们聊天,而是你们身上还有那些我们失去的东西,我们说的越多,你丢的越快。好好学习,麦田守望者们是疼爱你们的,真的。



「有钱」和「没钱」



知友:开心女孩(6,100+ 赞同)


「小时候总跟父母说没钱,长大后总跟父母说有钱」。



长大后,我终于懂了你


知友:小耳(800+ 赞同)


妈妈真的很辛苦。


以前觉得妈妈辛苦,也只是出于她养儿育女的角度,直到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我现在在准备放疗的阶段,放疗前一个月饮食要求很严格,外面的东西一口不让吃,哪怕想吃面条,也得自己和面自己手擀,所以已经近三周了,每天都在家做饭,早中晚三餐都是,而且调味品只能用无碘盐、白糖,酱油蚝油啥的想都别想,醋都不可以。


于是我的日常生活就是下班先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先整晚饭吃,吃完收拾了把隔天的午饭提前准备好,为了不吃隔夜饭,我都是把菜洗好切好放着,然后收拾厨房,刷碗刷锅,扫地拖地,忙完了差不多九点左右了,吃个鸡或者看会儿书,洗个澡就到了睡觉的点了。


第二天不能睡懒觉,基本都是不到七点起来,先弄早饭,然后开始炒菜啥的,打包好放在饭盒里,洗漱打扮去上班。工作日根本没时间出去看个电影逛个街,如果执意这么做,就意味着第二天我就饿肚子了。


以上工序,我坚持了将近三周,终于崩溃了。


那天我想了想,我是一个人住,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 OK,但是妈妈不是啊。


这么多年来,这就是妈妈的日常,她一个人负责我们一家四口的日常饮食和生活,还得上班,几十年如一日子,不知道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小时候还总觉得我妈妈每天出门上班前扫地拖地是多此一举,直到自己独立了才发现,如果不这么做,家里一天下来就是一层灰啊。


小时候还会觉得妈妈做饭不好吃,完全没顾虑她下了班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给我们做饭,很可能累得忘记尝咸淡味儿。


小时候总是抱怨妈妈会发脾气,现在想想,那也只是她表达自己疲惫的一种不是很合适但是应该被理解的手段啊。


因为工作原因,很多时候爸爸都不在家,照顾我和我弟弟的重担就是我妈的,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可是在很久之前,她也和我一个是个小姑娘,是一个切菜切到手都会哭的孩子,如今被生活硬生生逼成了被油溅到了都不眨眼睛的女超人啊。


于是我给妈妈打电话说了这些,我说,这些年你真的好辛苦啊,又是上班又是家务的,你是怎么过来的啊,我现在给我自己做饭都要崩溃了,家里也不能不收拾。


电话那头我妈妈就笑笑说,生活就是这样啊。语气里没有任何辛酸和不甘,仿佛这都是她的责任。过会儿跟我说,实在不行妈妈过去照顾你,或者你请个家政,一周来打扫几次。


我拒绝了,一是因为姥姥现在情况不好,如果我妈妈来照顾我,怕她见不到最后一面,抱憾终身。二是我很反感其他人出现在我的私人领域,触碰我的东西。


嗯,除了做饭上班做家务,碰到孩子生病这种事儿更是辛苦,当一个妈妈真的好难啊,一点都不温暖,是真的很难,超级难。


现在的社会又鼓吹那些明星产后恢复如何,50 岁了还跟 30 岁一样,普通的妈妈们很难做到啊。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辈子嫁的也是普通人,干什么都得精打细算,哪有那么多工夫再去考虑额外的事情。


「神不是万能的,所以他创造了妈妈」,现在我是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的母亲都应该和我母亲是一样的,都是在工作岗位和孩子家务中两头转,有时候还得承受生活时不时给予的大大小小的考验,看着皱纹布满自己曾经年轻光滑的皮肤,曾经白嫩的双手变得不再细腻,涂抹多少护手霜还是一片干涸。


妈妈真的很辛苦,也真的很伟大。


所以希望广大男性看到这些能多多理解自己的妻子,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多多关心自己的母亲,保护好她们,她们曾经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来着,她们也会累,也会辛苦。


知友:周二小姐(600+ 赞同)


我和我爸的关系,大概从我上学开始就不怎么好了。


他好像一直都很忙。


放学我一定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夏天可以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冬天天黑太早就只能呆在教室里写作业,呆到后来门卫爷爷来锁教室门了我还在,就把我领去门卫等爸妈来接。


哪怕跟他去单位,也是我一个人自己玩。他不常在办公室,回来也就是喝点水,然后又会很快有人来把他叫走。


他对所有人的事都很上心,可经常把我漏下了。


谁家孩子要上学他要帮忙挑学校,


谁家孩子要工作他要辅导一下面试,


谁家老人家病了他可以问问有没有好的医生;

我的竞赛题都是自己做,


面试都是自己准备,


生病了有以前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


他教很多人,不太教我什么,


跟我说一切都要自己学,自己学的印象深;


他帮很多人,不太帮我什么,


跟我说一切都要自己争,自己奋斗腰板硬。


在我心里他很早就把我丢出去了。


所以很早开始我就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从家门口的学校读到沈阳,再读到后来的澳大利亚,萧山机场浦东机场我真的太熟。


很早开始我也就在开始想自己赚钱了,因为我觉得经济独立了人才能真正独立。


我和妈妈的关系也要好太多。


旅行的明信片都是写给妈妈,


礼物都是带给妈妈,


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一般不找爸爸,因为不想被他看轻,久而久之就只有逢年过节给他发个红包发个祝福。


以前我觉得我爸没那么爱我,可能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是男孩子,他带我去的饭局,有发言权的也都是男人,女眷小孩吃吃喝喝玩玩。


我不喜欢那些饭局,也不希望自己得到一个摆设一样的人生,拒绝做一个看上去金贵体面的花瓶。


我想走出去,走出小城市,出省出国,去看更大更远的世界,去探索前人留下的一切文明,看看自己能走多远。


后来我适应环境能力比别人强一点,工作了表现比其他女孩子出色点,遇到困难不会很害怕,冷静理智的时候多一点,遇到选择也不优柔寡断,做决定了干脆果断。


当我二十几岁过得自由自在的时候,我渐渐明白了爸爸的用心。


他好像不是不爱我,也不嫌弃我是个女孩子,他好像只是怕这个世界会不爱我,因为我是个女孩子。



他知道权力的中心还是男性,他不希望我为了财富权力委身于谁被玩弄,所以他希望我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


他也知道他要做他女儿最后的支柱,所以他要努力工作,虽然也许他早就厌倦了很多事很多人,可大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快乐对错。


终于在我长大之后,小时候的我和她爸爸和解了。


也不知道他曾经有没有责怪过这个不太懂事的女儿呢。



有些事情,当时就要说明白



知友:ermo(11,000+ 赞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说个亲子关系的,出自电视剧《康熙王朝》:



年幼的康熙在奉先殿门口偷看到奶奶给爸爸了一碗药(毒酒)……


事后,孝庄追问康熙在奉先殿看到了什么,小康熙明面上的回答滴水不漏:「孙儿什么都没看见。」


孝庄追问,到底看到了什么?


康熙回到,孙儿什么都看见了,也什么都听见了。


孝庄继续道,那你觉得是你皇阿玛对呢,还是皇祖母对呢?康熙有些不知所措,其生母有些不忍,就说孩子还小,您就别再逼他了。


孝庄说,这怎么叫逼他呢?奉先殿的事,就像一把刀子扎在他的心里,如果永远拔不出来,会让他难受一辈子,要是弄不清楚哇,就永远是个谜,就永远迈不过这个门槛儿。


犹豫一会儿,康熙跪倒哭着哽咽,孙儿、孙儿敬爱皇阿玛,但是,但是孙儿觉得皇阿玛不该去当和尚!


是啊!孝庄点点头,那碗药你看见了吧?你觉得,皇祖母真的想叫你皇阿玛死吗?


不!康熙大声喊道,皇祖母是想救皇阿玛!绝不会让皇阿玛死的!


这个细节最早看的时候通常是略过的,重看的时候不懂,最后才明白。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某些事情当时不说明白,或者说不弄顺逻辑,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搁置不理,等到孩子大了,他对此事的想法和理解未必就对,从此就会就会产生芥蒂,慢慢演变为隔阂。


-END-

插画|Yasmine Gateau


推荐阅读


已有23万+优秀父母订阅了尖叫童年

温柔地改变,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