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振宇: 当前中国有个现象, 就是人人都搞精英教育

得到 尖叫童年 2020-02-17


我们提到中国的教育一般有两个印象:国家对教育投入少,应试教育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这几年“减负”的呼声很大,对素质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最近很hot的话题“南京家长已疯”,就是因为“减负”引发的教育政策与现实的矛盾。

我们羡慕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真的是中国教育问题的解药吗?


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教育实则属于“精英教育的全民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来看看~~

文|罗振宇,来源:得到APP。



过去这几十年,我们一提起中国教育,有几种常见的印象。


第一是投入不足。早在1993年,中国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实际上什么时候实现的呢?2012年。迟了很多。这是一个事实,但这只是指国家财政投入,如果把家庭投入也算上,中国人在教育孩子上花的钱可不少。这是民族文化决定的。


那第二个常见的印象,是“中式教育”特别强调死记硬背,学习强度特别大,既剥夺了孩子的学习乐趣,也遏制了孩子的创造力。


对中国教育的这个反省,是件好事。事实上,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教育是满意的,都在反省。问题在于,光说缺点没有用。中国教育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素质教育,不是中国教育问题的解药


有人说,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所以应该走向反面,搞素质教育。


这一点,我曾经介绍过郑也夫老师的一本书——《吾国教育病理》。里面讲得很清楚。素质教育是要搞,但它不是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道理很简单:只要教育还是一种选拔机制,选拔总得有个标准吧。那好,你把任何素质教育的内容加进来,甭管是音乐还是绘画,是体育还是天文,它最终还是会演化成应试教育。


教育只要还是军备竞赛,比赛什么不重要,结果都会演化成恶性竞争。


我也曾介绍过美国名校为什么要搞素质教育?其实有一个潜在的目的,是为了把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筛选出来。比如有一个阶段,美国常春藤学校强调入学要考拉丁文和希腊语,为啥?因为美国的公立学校是不教这两门语言的,只有富家孩子上私立学校才能学嘛。


在美国的亚裔家庭就经常被搞得很崩溃,你们名校不是说特别看重某项才艺吗?比如滑冰、打冰球。那我们就投资孩子学滑冰、打冰球。结果,到时候你们标准又变了。


对啊,人家就是为了筛选家庭啊。如果普通家庭、或者说不是他们目标家庭的孩子都学这项才艺,这个筛选标准就失效了啊,当然要变了啊。滑冰就变成了骑马、击剑就变成了皮划艇、在大公司实习就变成了去世界各地做义工了啊。这是一个躲猫猫的游戏。


所以你看,强调素质教育并没有错,但这并不是中国教育问题的解药。


快乐教育,美国降低教育成本的方法


那又有人说了,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学生负担太重,太痛苦,所以要强调“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在理论上听着特别有道理:快乐才能学得进去嘛。不要强制孩子。在实践上也特别容易受欢迎:家长少费劲少费钱,孩子挺高兴。


但是了解多了才发现:快乐教育是不是好事,这个有待论证。但至少,美国的精英教育肯定不是快乐教育。


有一个学校,叫惠特尼高中,在美国加州排名第一。这个学校的生活什么样呢?曾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位记者,休姆斯,就跑到这家学校卧底一年,然后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其中说到了一个数字:4。


什么意思呢?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4.0的GPA,是最好的成绩。要想达到它,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那困了怎么办呢?喝4杯拿铁。这就是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的日常。怎么样?比中国著名的高考工厂“衡水中学”还要狠吧?


这还是公立学校。美国的优秀私立学校,更没有什么快乐教育。我就认识一位中国企业家,把孩子想方设法送到了美国波士顿的一家私立学校。这孩子在中国学习成绩本来不错,但是一到美国的顶级私立学校,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每天即使熬夜,也完不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勉强上了一年之后,只好退学。


那为什么我们经常对美国教育的印象是“快乐教育”呢?最近我和几位熟悉美国的老师聊,他们跟我讲了一种解释。请注意,只是一种解释。


“快乐教育”,其实是美国降低大众教育成本的一种方式。美国公立中学的老师,是低收入者,2019年就有几次教师大罢工,罢工的结果也就是工资涨个5%。那工资涨不上去,老师教学也没有什么责任心。下午三点就放学,少布置点作业。这样你快乐学习、我快乐教书,合起来就是快乐教育。


美国普通穷人,上的就是这种学校。


结果是什么?美国的教育自动完成社会分层。穷人觉得是在享受“快乐教育”,也不错,放飞天性。中产阶级以上的社会,不信这一套,仍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大家不仅要在应试上搞军备竞赛,还要在素质教育上搞军备竞赛。


有一本书叫《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你可以去看看美国纽约富人区上东区的一位典型的妈妈过的是什么生活、这位妈妈对于教育采取的是什么典型态度。咱们中国最近也很流行的一篇文章叫《顺义区的妈妈和海淀区的妈妈》。你可以对照看一下。


然后你会发现,不管社会上漂浮着多少教育理念,两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其实选择了一样的教育模式:高压力下的高强度学习。


中国教育的特征:精英教育全民化


不谈教育,这其实也符合我们的常识。世界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唱着歌就把知识给学了?快乐着就成了人才?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必须吃苦,这是个历史久远的朴素道理。


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一个基本条件是:中国培养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师队伍。


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是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培养的工程师的总和。这样的国家,不成为世界工厂,会是哪个国家呢?那为什么中国教育会有这样的成就呢?有一个学者跟我说了一句话:因为中国教育的特征,是精英教育全民化。


刚听这句话,我也觉得有点刺耳。中国教育问题那么多,怎么会是精英教育全民化呢?那位学者说了两点原因:


第一,中国教育,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一线城市还是边远山区,用的教材是一样的,考试标准也是一样的。从全球状况来看,中国教育的公平程度是全世界是最好的。不然,中国高素质工人的量也不会那么大。说实话,我自己,和我身边很多朋友,这是这种相对公平的教育制度的受惠者。


第二,这种全民化的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什么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不是说培养出来的全是精英,也不是什么特定的教育内容,它指的是一种教育精神:高期待加上高强度。


所谓高期待,就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把一个人培养成普通劳动力,而是要让他成为对社会承担更多责任。中国教育普遍是这样吧?所谓高强度呢?那就更是了。应试教育,只是表象,底层是高强度的知识学习。


所以,中国基础教育,不能说水平有多高,但是它的特点,确实是偏向精英教育的,而且是精英教育的全民化。这个教育特点,奠定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今天我给你介绍的,是关于教育,我看到的一些思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结论。你发现没有,和我们过去对于中国教育的思考,方向不太一致。如果你有孩子,你会选择什么类型的教育呢?我自己,作为两个三岁孩子的父亲,也在面临关键选择,和你一起思考。

你有什么想法呢?
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哦~~


-END-


关于孩子的教育或是热门话题,尖叫QQ群和微信群的爸爸妈妈们也经常会有不少深度的讨论,比如前几天咱们分享了一篇关于“在家吃饭”的文章,也引发了群内粑粑麻麻们的热烈讨论。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加入我们哦~~



如果你也想加和更多的粑粑麻麻们交流育儿与亲子共读技巧,那就加入我们吧☟☟☟


尖叫童年亲子教育总群:372847511

尖叫亲子教育2群:398903695

尖叫童年亲阅读1群:76028981

尖叫童年亲子阅读2群:536890995

尖叫亲子英语启蒙群:524356947

(以上均为2000人大群,部分群仅余少量席位。

申请后管理员会先审核后通过,请耐心等待)


推荐阅读



如果觉得文章好看的话,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告诉你的朋友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