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丹给娃买琴,被应采儿痛批:“你这样会害了孩子……”

尖叫童年 2021-02-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爸妈研究所 Author 夏天

本文经爸妈研究所授权转载(ID:mama_cn)



之前,在芒果卫视热播的亲子节目《童言有计》中,朱丹和应采儿杠上了。


朱丹说女儿刚满一岁的时候,在朋友家弹了一下钢琴,她当场录了下来,发给一个做音乐的朋友看,朋友看完,说了句:“哎呦,你孩子真有天赋。”


朱丹听后,特别开心,二话不说,立马给一岁的女儿买了架钢琴。
 


听到朱丹的描述,虎妈应采儿急得当场痛批她:“错了,大错特错。


 
应采儿说,儿子Jasper也和她说过:“妈妈我想要学钢琴。”


但应采儿一直没给他买,而是告诉Jasper:“太贵了,家里没办法买,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话,你要好好学,然后有一天生日会送给你。”


买一架钢琴对应采儿来说,不算什么,但应采儿还是以“钢琴太贵”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应采儿觉得:如果她立刻答应儿子买一架钢琴给他,这架钢琴就会变得很廉价。


因为轻易得到的往往不被珍惜,延迟满足反而可以激发孩子更强烈的愿望。


后来,Jasper勤学苦练,终于在一次生日中得到了向往已久的钢琴。


李玫瑾教授说:没有被拒绝过的孩子,容易被宠坏。


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予求予得,往往事与愿违。


不会拒绝的爱是可怕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都是最自觉的,孩子还没有开口,能给的都给了。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父亲的吐槽:


因为拒绝孩子暑假出国游学,孩子竟然以自杀威胁。


这位父亲觉得出国游学意义不大,而且自家经济条件也一般,就拒绝了孩子的要求。


没想到孩子不依不挠不说,还以死威胁,吓得孩子妈妈当场就给女儿跪下了……


好在孩子还有一点孝心和良心,在妈妈哭哭啼啼的哀求下,爬下了窗户,但最终这位父亲还是给女儿报了名。

这件事情虽然看似“圆满解决”了,实际上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小时要糖,长大要房,今天以跳楼威胁父母出国游学,明天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要挟父母答应她的无理要求。


教育家卢梭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


很多父母都不会拒绝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竭尽全力的满足孩子。


孩子习以为常,就会把父母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不停的伸手不停的要,把“啃老”当事业。


 
前段时间,南京一名留学回国的男子,与父亲在小区大打出手,甚至持刀要砍父亲。


据了解,该名男子回国十年,已经结婚生子,仍旧不工作,以啃老为生。


当天,父亲与男子发生争吵,一怒之下砸了给儿子买的路虎车,儿子非但不反思,竟然去把父亲的车也砸了。


孩子之所以成为“寄生虫”、“白眼狼”,是父母无条件的给予让孩子陷入了溺爱的沼泽地。


从来不会拒绝孩子要求的父母,总有一天会“升米恩斗米仇”。


萨提亚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孩子没有错,如果错了。一定是父母错了。


给孩子的成长多一点拒绝,才能给孩子带去更多的良好品质,比如珍惜、努力、节约、独立等等。


给予有度,是对孩子正确的爱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巨额财富,而是他对子女的教育。


特朗普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格外严格,他只给孩子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费,孩子必须自己打工挣零花钱,连电话账单都要孩子自己付。


伊万卡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我不得不去挣钱,因为除了学费外,其他一切开销我都得自己支付。


特朗普对伊万卡有节制的给予,让伊万卡早早学会了自食其力。


 特朗普女儿:伊万卡


24岁,伊万卡就当上了特朗普集团副总裁,她不仅帮父亲做房地产,还自创了品牌,被福布斯评为最有钱的80后女富豪。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无私,但一定要有度。


适度的让孩子吃一点苦,孩子才能明白,通过自己小小的努力,也可以一点点接近梦想。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


努力是转化的唯一途径,也是一条吃苦的路。


父母不让孩子吃点苦,孩子怎会拥有把痛苦转化成幸福的能力呢?


父母之爱子,当为计深远也。


适度的让孩子品尝饥饿,孩子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


适度的让孩子品尝寒冷,孩子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


适度的让孩子品尝贫穷,孩子才会知道奋斗的意义


林则徐曾说:给孩子再多的钱或财产,都不如给他奋斗的意志。


对孩子给予有度,激发孩子奋斗的潜力,才是父母最正确的选择。


适度给予必须拒绝有道


卢梭说: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事事都满足孩子,并不等于爱,那么,家长该如何合理的拒绝孩子并且不伤害孩子呢?


1) 强势拒绝不如感动拒绝


一位爷爷带孙女超市购物,因为孙女想要的东西爷爷没买,孙女不肯走,爷爷直接给了孙女一巴掌。


这下,孙女更不肯走了。


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孩子的需求。


心理学家布罗姆菲尔德博士说:对孩子来说,听到他们说了什么,看到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对此作出回应,是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励。


绘本《再见,小坦克》里,男孩天天在跟爸爸玩“寻宝比赛”途中,发现了一辆坦克。


刚好天天家里没有坦克,他非常想要带回去,却被爸爸阻止了:“不是我们家的东西,我们不能拿回家”。


天天骂爸爸是天底下最坏的爸爸,还哭的很伤心。


爸爸只说了一句话:“哭吧,爸爸抱着你呢。”天天窝在爸爸怀里哭了很久才好起来,但天天放弃了要坦克这件事。


孩子是需要被感动的,但感动拒绝需要“不含敌意的坚决”


2)拒绝是有“额度”的


选择“满足”或“拒绝”,需要弄清孩子的需求,对症下药。


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希望你带他去户外,去翻爬跑跳,这是他对新鲜事物的向往,是探索和发展的需要。


  • 比如,大人帮孩子系鞋带,孩子非要自己系鞋带,这是孩子尝试独立自主的萌芽。


  • 比如,家里来客人,孩子变得特别粘人,这是因为家长注意力的转移,孩子在寻求关注。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需求,“一刀切”地拒绝孩子的愿望,对孩子训斥或指责不仅会伤害孩子,还会不利于孩子地成长。



3)不能用谎言拒绝


曾经听孩子讨论时说,“大人都是骗人的,尤其是当我们提出某种要求的时候,他们简直是谎言专家。”


的确,如果说运用武力拒绝孩子是家长中的少数,那么运用谎言来拒绝,大多数家长都中枪。


最近,张韵艺在综艺节目里提到一件童年旧事。


她想要一双90元的白色帆布鞋,妈妈说只要她考到第一名,就买给她。


而当她努力做到时,母亲却食言了。


张韵艺对此耿耿于怀,一直到现在都以“补偿性心理”狂买白色帆布鞋。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里提到: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直接回绝他,而是给她一个期盼,这样孩子会因为得到尊重而感到很愉快。


但当期盼变成欺骗,孩子就会因为不被尊重而充满不安全感。


因为没有实现过梦想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相信梦想。


每对父母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倾尽所有,但爱不是一味地给予和满足孩子。


不懂取舍的爱,反而会将孩子在欲望的深渊里越推越远。


把爱打点折扣,恰当的满足,不是对孩子的爱减少了,而是以另一种更长远,更理智的方式,给孩子更健康更深情的爱。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给予有度,拒绝有道的好妈妈。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


推荐阅读



如果觉得文章好看的话,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告诉你的朋友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