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怒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月亮 Author 我是李月亮
【点击上方 毒舌女▲可加关注】
作者:李月亮
来源公众号:李月亮
ID:bymooneye
“中美高层对话”的新闻你们看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精彩、震撼的新闻。
我追了一整天,一直看到夜里1点。
而像我一样熬夜追看的网友,不计其数。
1
从头说下情况。
你知道,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低谷,甚至到了双方互撤领馆和外交官、互相驱逐记者的地步。
老实说,搞成这样双方都不好受。
所以拜登上台以后,人们非常关心他怎么处理和中国的关系。
今年除夕,拜登和习大大通了电话,说好了还是要多沟通。
然后美国就邀请中国高层去美国会谈。
就是3月18日这一次。
如果你不大懂政治,可能会觉得,领导人会谈不是常事儿嘛,电视上天天都有。
但会谈和会谈差别可太大了。
有的就是随便见面聊聊,有的则会产生巨大影响。
这次会谈绝对是后者。
因为这是拜登上台后,第一次中美高层会谈,而拜登现在正在制定对华政策。
谈好了,双方可能打开美好新世界的大门,迎来多年好光景。
谈崩了,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所以有媒体说这次会谈“举世瞩目”,这个词,并不夸张。
中方当然非常重视,也诚意满满。
中央政治局委员、71岁的杨洁篪老爷子和外交部长王毅带队去了美国。
王毅部长大家都很熟悉。
杨洁篪更是多年从事外交工作,身经百战,功勋赫赫。
一行人凌晨飞抵美国。
没想到,接下来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
2
我先简单普及一下新闻背后的故事。
一般两国高层对话,会谈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不方便有媒体在场。
但是这么重要的会谈,也要有媒体报道。
怎么办呢?
一般惯例就是先让媒体进去拍几分钟。
会谈双方都当着媒体,简单说几句话,东道主说“很高兴你们来做客”,受邀国说“很感谢你们盛情邀请”之类,客套一番。
等礼节性的话说完,工作人员就把媒体清场,然后双方开始“闭门会谈”,关上门,说正事。
多少年来,都是如此。
谁想,这一回就见了鬼了。
会谈当天,杨洁篪和王毅一行人来了。
美国那边,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人也坐好了。
记者们的长枪大炮也都架好了。
一切准备就绪。
国务卿布林肯作为东道主,先发言。
记者们本来的预期也就是双方说点常规客气话。
哪料到,布林肯上来就噼里啪啦开了火,指责中国这里不好那里不对。
还严重超时,原定2分钟,说了5分钟。
中方一看,这叫什么事儿?不按套路出牌啊!
杨洁篪老爷子当场回怼,就是昨天在网上疯传的那段视频:
“我们把你们想的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所以我们刚才必须阐明立场!”
美国国务卿之前说了一句,大意是“我们有信心和北京打交道,这个信心来源于我们的实力地位”。
杨洁篪直接回怼:“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一鼓作气讲了15分钟。
翻译小姐姐都感到意外,好几次抬头看杨委员,估计也是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过小姐姐训练有素,还是利落准确地翻译了这一大段即兴讲话。
只有一处,在翻译“美国组织的民调”时,她漏说了“美国”,杨洁篪当场纠正。
多说一句。
简单的小细节,你可以看出在场的人,都是多么不简单。
杨洁篪面对意外状况,立刻反击,咔咔咔讲了15分钟,句句都在点上,有条有理,有气节有分寸。
而15分钟的即兴讲话,翻译小姐姐听完立刻翻,这功底你细品。
杨洁篪老爷子更是明察秋毫,翻译漏掉一个词,都立刻察觉并纠正。
是不是很让人佩服?
杨洁篪说完,王毅也给了硬核回击。
美国国务卿听完杨洁篪和王毅的慷慨陈词,有点被惊到了。
本来这时双方都说完了开场白,记者们就该离场了。
但国务卿感觉自己落了下风,赶紧叫住记者,又找补了几句,说了一番美国的长处什么的,没啥用的话,后来也被美国媒体批评“很弱”。
照正常的礼仪,美国方面做了补充发言,也应该让中方再说一次。
可是美国国务卿说完,就立刻挥手示意,让记者走,显然是不想给中方回击的机会。
中方代表团就不干了:凭啥你说两轮,我们只说一轮?
杨洁篪立刻表态:“你们为什么害怕记者在场?你们美国两轮的讲话,也应该给中方两轮讲话的权利。”
据理力争之下,记者们留下了。
原计划只有8分钟的开幕致辞,最后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
这场充满火药味的激烈交锋,连见惯了大场面的CNN记者都无比吃惊:这场面简直了,很少会在镜头里看到这些。
过去人们常说:外交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而谈判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次大家算是见识了。
国与国的谈判桌前,真是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兵。
甚至,不只在谈判桌前。
双方交锋,处处都是“战场”。
这次美国好像故意要表达强硬、冷漠的态度,很多地方都表现失礼,比如,他们邀请中方去会谈,居然都没有给中方准备午餐和晚餐。
连最基本的外交礼仪都不遵守了。
这种事,如果中方直接提出来,会显得小气。
不说,又让他们小伎俩得逞。
所以昨天央视的报道里,就出现了一个细节:
入场时,王毅当着记者问杨洁篪:午饭吃了?
杨洁篪答:嗯,吃的泡面。
没有指责,没有抱怨,但所有人都知道了:美方连最基本的礼貌的没有。
是不是很高明?
总之这一次,中方表现真的给力。
对方明晃晃地指责挑事,我们就明晃晃地大力回击。
他们暗戳戳地使小心机,我们也“不经意”地给他们示众。
不输人,不输阵。
不输大场面,不输小细节。
真的牛。
也真的不容易。
所以在这里先说一句感谢吧。
谢谢你们,祖国的外交官,那么全心全力,替我们维护大中国的利益。
3
今年是辛丑年。
昨天的新闻,让很多国人都想起了当年的《辛丑条约》。
120年前的屈辱,有些人可能已经淡忘。
今天我想再讲一次。
因为真的不该忘。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
清政府完全无力抵抗,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路狂奔,逃亡到了西安。
八国联军一边侵略,一边向清政府提出赔款、绞杀义和团民等各种要求。
1901年,慈禧被逼无奈,签下了《辛丑条约》。
条约极其霸道:
1.中国要赔列强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合计9.8亿两白银。
因为当时中国有4.5亿人口,数额是按照中国人每人一两设计。
要知道,那时清政府的一年的全部收入,也不足9000万两啊。
2.允许外国驻兵。
3.划定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入内。
……
总之,就是各种耍流氓。
看你弱,随便欺负你。
之所以没割地,是因为此前中国领土已经被割得差不多了。
那时列强嚣张到什么程度?
189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要割让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
但辽东半岛是清皇族的祖坟啊。
日本后来就说,不割也行,但是要赎金,3000万两。
清政府说,好,给。
日本觉得要少了,又提出额外要150万两。
理由是之前入侵中国,遇到了爱国军民的抵抗,他们杀了2万多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掩埋尸体。这150万两白银,就是给他们的“掩埋尸体管理费”。
杀你2万人,还得找你要150万两赔偿!
屈不屈辱?气不气人?!
但是国家太弱,没有反抗能力,还只能给。
签《辛丑条约》时,李鸿章也曾费尽心血、据理力争,但对方根本不理你那套。
争来争去,对方毫不妥协。
最后李鸿章和庆亲王一起出席了《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他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地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肃”字的模样。
后人评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看上去既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除了赔款,按照列强的要求,还要严惩抵抗侵略军的各级官员。
慈禧无奈,一口气杀罚了一堆大臣,还包括几个亲王。
——很多都是爱国护国的大臣啊。
国家太弱,匪徒来了,你打也打不过,赶也赶不走。
怎么办?只能任他们摆布。
这120年前的屈辱,中国人真的不能忘。
4
昨天,一张对比图在网上流传:
今天,中国终于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国了。
中国的外交官,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告诉对方: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谈实力。
外交官的硬气,依托的是祖国的实力。
昨天我也看到有网友反对中方的强硬:
真不明白,这种对白!意味着后期谈判会很困难,很难打破僵局。
作为三千亿顺差方和高科技方面重要企业进入危难期时,评论包括媒体一群,怎么开始自嗨起来?赢个嘴炮就那么重要?
同学,这不是嘴炮,这是尊严,更是利益。
这次谈判,我们是带着满满诚意去的,也做了最善意的准备。
但美方开场就咄咄逼人,我们还要微笑示好吗?
一味妥协就会有未来吗?
苏洵早在千年前就说得很清楚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软弱和退让不会得到理解和尊重,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没实力没办法,有实力就不必受气。
前几天我看到一张照片。
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访问日本,日本首相菅义伟向高大的美国防长鞠躬致敬。
看起来真是卑躬屈膝。
这一幕让日媒深感屈辱,说双方地位差距太大了。
但是做人小弟,不就是如此吗?
这世界看似文明,但最根本上,永远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你实力远不如人,你就是卑微。
你想挺直腰板,就得靠实力。
实力有多硬,腰板就有多硬。
所以这些年,中国一路披荆斩棘,策马狂奔,玩命发展。
经济、军事、科技……样样都飞速前进,国力全面提升。
虽然我们还不是第一,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起码可以不怕了。
我们再也不必仰人鼻息,任人摆布,看别人脸色说话。
这是中国人用100年的努力换来的。
是一代又一代的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和亿万普通中国人,用他们的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几代人的韬光养晦,奉献牺牲,终于让我们日渐强大。
曾经一穷二白、任人欺凌的国家,终于积淀了足够的资本,可以昂起头和世界说话。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中国。
我们希望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但不能全指望对方的素质和良心。
放弃对强者的幻想,让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所以,真心希望每一个中国人,在未来的漫漫征途中,依然继续埋头努力,奋力向前,贡献微小的价值,聚集巨大的力量,让这个国家更强大、更美好、更团结。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吾辈当自强!
· end ·
欢迎大家评论,咱们一起交流,谢谢您们的分享与点赞,这都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分析解答读者们的故事,以后你们有什么情感或人生困惑请发送邮箱:dushenv999@sina.com 欢迎更多朋友提问,我在线上等你哦。)
RECOMMEND
推荐阅读